春秋郑国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黄泉相见

收拾了太叔段后,郑庄公第一个便想到了自己狠毒的母亲武姜。

他命人将先前武姜所写之书信,以及自己骗得的公子段回信,一起送给武姜。

意思很直接:母后,您的段儿死了,他造反失败了,寡人亲自灭了他。

想起母后那么疼爱他,看来寡人是不能来见母后了。那,便不见吧,母后就去颖城吧。

史料记载,原文的意思是:不及黄泉不相见。要见,便死后到先君武公那里去评理吧。

武姜还有什么话?武姜默默收拾衣物,离开了后宫,搬往郑国颖城前去居住。

颍城,今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西北。其实,郑庄公对于公子段是下了杀心的。但对于母亲武姜,应该说只是一时之气。

据说人在生气时智商是受到一定的影响的,特别是在暴怒时人基本上处于弱智状态。所以生气时,一般不乱作出什么决定,尤其是重大决定。

郑庄公其实他并不想与自己的亲生母亲决裂,因为前面讲过,为君之道首先讲的是一个孝道。你君主都不守孝道,你如何治理国家?

但话既已出口,已无法挽回,君主之言,如同泼水,无法收回啊。

郑庄公后悔了:咳,这毕竟是自己的母亲啊,怎么自己标榜了几十年的仁孝就这样丢了?真是失策啊。

聪明的人总是有的。这世界上最有出息的人其中之一的必备水平便是拍马技术:做领导喜欢的事,说领导喜欢听的话。

拍马技术有几个档次,其中说领导喜欢听的话,属于助工级别的;做好领导交代的事,属于工程师级别;而能揣摩领导意图并做成了领导喜欢的事,那便算是高工了。

郑庄公的群臣里,便有这样一位高工:颍考叔。

颍考叔,生卒年月不详,河南登封人,郑国大夫,当时担任颍城长官。

郑庄公平息了弟弟公子段的叛乱,将挑唆叛乱的母亲武姜放逐到了颍城。

颍考叔的地盘上多出了一个大人物,这可不是小事。而且这个大人物又偏偏是一个烫手的山竽,颍考叔必须考虑,该怎么妥善安置这位被放逐的太后。

聪明人办事,总是要把领导的意图放在第一位的。颍考叔就是一个聪明人,他首先思考的是郑庄公的心思。

他知道郑庄公把自己的母亲从都城赶到了偏远的颍城,内心一定很不安!

因为他知道郑庄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隐忍与谋略是一流的,不会置孝道于不顾的。

只是因为君言如山难以收回罢了,他认定国君一定在后悔。

他认为,此时的国君,一定需要有人出面规劝或者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既要坚持不到黄泉不相见的旨意,又要让国君坚持孝道,成就一代明君,不能为此事遭到谴责。

当所有人都公开说郑庄公放逐武姜是明智之举的时候,颍考叔去求见郑庄公。

他求见郑庄公时拎了礼物的,什么礼物?一只猫头鹰。

颍考叔对郑庄公道:“主公,这鸟很坏,从小受母亲喂养长大,长大了却要啄死母亲,所以臣捕捉来后,准备杀了献给主公。”

其实,颍考叔这样说真的是害惨了猫头鹰的一世英明。这种全世界公认的益鸟,主要以鼠为食,长大后自己成家立业,又不会跟亲鸟生活在一起,怎么可能啄食自己的母亲呢?

看来古时候的人们对猫头鹰的观察不够仔细,当猫头鹰母亲从嘴里吐出血淋淋的食物时,幼龄的猫头鹰会从亲鸟的嘴里抢吃的,看上去好像是在啄食亲鸟一样。

看来鸟类世界的最大冤案产生于春秋啊。扯远了,回来吧。

郑庄公听颍考叔介绍完了这种鸟后默默不作声。他知道颍考叔话里有话,心想:小子,你居然敢讽刺寡人?

但英明的君主一般都会做到隐忍不发,而且他更知道,颍考叔一定还有别的目的。于是,他热情地留颍考叔一起吃饭。

厨子端上几盘蒸羊肉,郑庄公把其中一盘赏赐给了颍考叔。

颍考叔把盘中的肉汤喝完,而肉一口都没有动,还居然叫人包了起来,打包带走!

这下郑庄公纳闷了,他问:“大夫这是何故?”

看来,古代的人们还没有打包的习惯。

其实,打包是好的,是对的,吃不完的菜打包回家,尽量不浪费。

将菜吃完是对厨师的尊重,也是对劳动的尊重,不浪费食物是人类所有美德中最基本的部分。

不过貌似也有的国家规定,如果点的菜太多造成浪费必须罚款,连打包的机会都不给你呢。

但这里的颍考叔他并不是吃不完而打包带走,他说:“主公,羊肉这么高级的东西,臣很少吃到。臣之所以不吃,是因为这种好东西,首先应让父母品尝。

臣家中还有一位年迈的老母,臣不能独享,而要让母亲先享用。还望主公恕罪。”

郑庄公不由感动了,因为颍考叔这番话真正打动了他。他不由想起了被流放到颍城的母后,不知她现在怎么样了?

郑庄公不由叹了声气:“寡人真的很羡慕大夫啊,不管怎么样,大夫还有母亲能去尽孝,而寡人却连给母后送东西的机会都没有了。”

说着,郑庄公将黄泉誓言告诉了颍考叔,言语中流露出深深的悔意。

果然,郑庄公的心意完全被颍考叔猜到了,颍考叔知道自己此行必将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好处!

一切都在自己的计划之内,对国君心意的试探相当的成功!既然国君是想尽孝的,那想办法成全国君的这份孝心吧!

颍考叔道:“主公想尽孝,这是好事,至于不及黄泉不相见嘛......这个黄泉,也可以是泉水的一种。

主公可以在颍谷挖一条地道,直见泉水,臣在那里安排主公与太后见面就是了。见过了,便破了那黄泉之誓,主公便可以直接将太后接回宫来住了。”

看来,颍考叔读书时一定是语文尖子生,对于词语的理解能力相当强。

谁规定黄泉一定是阴间的意思?黄色的泉水也可以嘛,甚至黄山下面的泉水,或者有一种泉的名字便叫黄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字如同魔术,不怕文字没魅力,就怕你小子没有想象力!

郑庄公听后是大喜,于是本着谁出主意谁办事的原则,颖考叔便领了这份差事。

颍谷挖地道的工程并不复杂,仅过了几天,颖考叔的工程队便在地下不远处挖到一个泉眼。

工程队堵上泉眼,在旁边建好水井,又把泉眼挖开。然后,在井旁建一个房子,开辟一个房间连通地道。

于是郑庄公母子相认的硬件条件便实现了。

一切准备停当,颍考叔立即通知了郑庄公。然后迎接武姜过去,并把庄公是如何的后悔一五一十的告诉给了她。

武姜此时已是把肠子都悔青了,才多少天哪,明显老了很多。如果不是自己刻意偏袒公子段,不是自己教唆他引兵造反,就不会造成如今的下场。

现在公子段因此而死了,公子段的儿子公孙滑逃到了卫国。身边的亲人现在就剩了长子寤生一人了,再怎么说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不可能一点情感都没有。

对于颍考叔的做法,武姜也很是感激,毕竟自己老了,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心理上,都要有所依靠。

除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寤生外,其他任何人都是代替不了的!

更何况,尽管么子段死了,但如果自己与郑庄公和好的话,还可以保护一下公子段的儿子公孙滑呢。所以,她是很快便答应了去见郑庄公。

不久,郑庄公就带领大批侍从人员,前来迎接母亲武姜。郑庄公又演了一次流泪痛哭的戏,母子二人在地道内抱头痛哭,顺利相认。

由于颍考叔帮郑庄公解决了天字第一号难题,郑庄公非常感慨。古人表示感慨的方式最常用的便是赋诗了,郑庄公也是如此。

他赋的诗中有一句“大隧之中,其乐融融。”

意思就是,听了颍考叔的话,用打隧道的方式终于与母亲相见,现在自己在隧道里面,心里是多么地和乐自得啊。

成语其乐融融便是出自于此。其乐融融,形容十分欢乐、和睦。

一直扮演着反面角色的武姜,此时倒作出了点贡献,她为中华成语文化贡献了一个成语“其乐泄泄”。

因为她听了郑庄公所赋的“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也和了一句“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意思就是,儿呐,母亲在外面听到打隧道的声音,每个毛孔都舒畅快活着呢。

于是,便有了成语“其乐洩洩”,后来便成了“其乐泄泄”。

颍考叔这样的人才,迟早是要被提拔重用的。

这一次献策解决了郑庄公的一大难题,再加上郑庄公平时考察发现,颍考叔智谋胆略过人,武艺高强。

这种文武双全的人才,怎么可能被文韬武略的郑庄公埋没?

郑庄公下令,提拔颍考叔为大司马,位列卿大夫。大司马,五官之一,掌管兵马。这意味着,郑庄公将军中大权交给了颍考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