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自信,决定你的未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自卑和自信的游戏,你选择玩哪一个?

1

在很多人的头脑里,都贴着一个标签:自卑。

他们把这个标签称为“性格”,似乎它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这个标签不仅撕不掉,还越贴越多,从头到脚贴满。

在我的读者见面会上,常常有女孩站起来自我介绍时,用这样一句话:我是一个自卑的人,很讨厌这种性格,但不知道怎么办。

当这样的女孩站起来的时候,脸上确实满满的都是自卑的气质,眉眼低垂,可能从小就时常盯着地面,不敢直视别人的目光。

她们的身体姿势也是蜷曲、不舒张的:双臂紧紧内扣收着;脊椎也不直立;穿着以深色为主,可以隐藏在人群的角落里,不太容易被人一眼看到。

人的思想其实不只是会影响我们的心智、行为,还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姿势和我们的审美。而这些统一起来,就是一个人给人的直接感受,被称之为“气场”。

如果自卑的人和自信的人,同在一个场域里,前者的气场是微弱的烛光,飘忽不定,感觉一口气就能被吹灭;而自信的人,是大瓦数的射灯,能量满满,照亮全场。

烛光是消耗品,点燃是消耗,仅能供给一点光和热,照亮一点点地方;而射灯,可以照亮几十平方米的区域,甚至扩散几公里之远。

外在气场不同,影响力不同,久而久之,一个人可以驾驭的资源,可以调配的部分,就会相差越来越大。

自卑的人,总认为“我只有自己”,甚至连拥抱自己都做不到;

自信的人,总认为“我拥有很多”,甚至可以去拥抱整个世界。

自卑是一个黑洞。

明明在洞外有一个庞大的宇宙,但陷在自卑之中,看不见身外的世界。自卑的人往往很想遇到一个像太阳那样无私付出的人来爱他们。可遇到了,他们又陷入了另一种恐慌——万一太阳离开了怎么办?为什么这么多人,他偏要选我?

然后,本来可以得到更多的光和亮,也因为这样的惶恐和质疑,导致自己无法真正去感受那份光亮。

人特别可怕的一点是,当你内心执着于一个观念的时候,这个强大的执念,就会阻碍你真的得到和拥有。

2

事实上,自卑是一种习惯,自信也是一种习惯。

自卑的习惯是,不断往自己身上贴负面的标签,一旦有任何挫败、失落、错误,不问缘由,都会立刻产生一个新的负面标签,贴起来。

自信的习惯是,不断往自己身上贴正面的标签,一旦有任何成绩、满足、认可,不问缘由,都会立刻产生一个新的正面标签,贴起来。

这是两个不同的游戏。

相同的是,这个游戏——可能每一天,每一个当下——都在你的潜意识里自发地在玩。你可能根本察觉不到,也无须思考,它已成为一个自动化的游戏,就像程序代码一样,自动输入,编入你的大脑程序里。

负面标签如风,总是在狂风中的烛光,当然摇摇欲坠;正面标签如电,源源不断输送能量,当然日益光亮。

想象一下,两个婴儿来到这世间,都是光亮洁净的身体,都是崭新的白纸。

一个不断地被贴上很多正面的标签:可爱、快乐、喜悦、美丽、懂事、健康、积极、上进、努力、聪明、优秀、满意、丰富……

而另一个不断地被贴上负面的标签:难看、羞耻、懒惰、调皮、捣乱、累赘、不懂事、愚笨、恐惧、紧张、脆弱、贫瘠、匮乏……

十年、二十年后,这两张白纸会是什么不同的景象,这两个婴儿的身体会长成什么不同的姿态?

3

如果你能理解这一点,就可以看见,那些看起来自信心爆棚的人,往往都是非常擅长自我肯定,并且能无障碍地表现出自我肯定的人。

但习惯了自卑的人,看到这种模式时的直觉反应却往往是反感,忍不住想要打压这种“骄傲自满”。

“你又不是最好的,为什么这么嘚瑟?”

“如果放任你这样自我感觉良好,你尾巴还不翘到天上去?”

“必须得打击你,你才会回到现实中。”

这两种思维模式,刚好是对立的。

如果你的自我肯定只是“表象”,遇到打击,就会跟随着一起掉入自卑的思维里,被压制、钳制,一起走向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

很多读者跟我说,每次跟父母待三天以上就会忍不住想逃离,原因就是父母第一天总是极尽讨好,可到了第二天就开始从头挑剔到脚,似乎看他们哪里都不顺眼——人和人之间真正的代沟,不是性格,而是模式。

如果子女能清醒意识到:我自信一点,骄傲一点,没有任何问题。父母不认可我,不是我的错,只是我们的模式不同——那么就能在那个当下有智慧地拒绝,不和父母的负面情绪纠缠在一起。

但如果做不到,结局就是虽然逃离了父母,却把他们的否定、指责带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即便相隔千里,却依然感觉自己永远无法得到父母的认同。

这是人的潜意识自动做出的选择。

天长地久,从所谓的性格,渐渐变成了命运。

很多人走入婚姻家庭后,继续用父母的这种打压方式去跟孩子交流。如果这个孩子恰好天性脆弱,那不幸就会产生:不自信的模式将会继续传承下去,除非孩子后天愿意通过大量学习,重新训练自己的大脑,转化自我模式,重新建立自我认可。

这也解释了一个很多人的疑问:为什么我父母看起来并不自卑,而我却如此自卑呢?

自卑并不会遗传。真正被遗传的,是负面思维、负面模式、负面能量。

同理,正面的思维、模式和能量,也会被更好地传给下一代。

在后面的章节中,会教给大家很多方法,如何一层层地撕掉那些负面标签。

但在学习之前,有更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你是否已经看见,并且意识到,你并非天生自卑?

第二个更重要的决定是,你是否愿意并且决定,要开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次学习,去学习转变内在模式,拥有自信,拥抱真实的自己。

4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一个决定?因为自卑是一个完美的理由,一件完美的武器。

多年前,我有过这样一位同事。刚相识的时候,我觉得她是特别热心的大姐,很会照顾他人,但是没过多久,我发现她开始喜欢向我“倾诉”。

每当谈到其他同事的时候,她似乎永远有各种理由指责。“某某还不就是嫁得好,所以比我们活得都轻松”“那谁就爱跟领导套近乎,昨天又在领导办公室待了半天才出来”,等等。

她看不到其他人工作中的优点和长处,却总是能够把这些归结为一个简单又粗暴的理由。

后来我渐渐发现,她根本不需要任何建议,她只是需要找一个人听她的抱怨。在她身上,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既不愿意改变自己,也不相信生活可以更好。

一个成年人,如果认为命运早就为自己写好了剧本,本质上,她就已经放弃了生活后面所有的篇章。

这样的人,不仅自己沉浸在这个游戏中,把一切理由都归结为“拿到的牌不好”,而且这种受害者思维还有极强的传染性——向周围的人宣讲生活的无望、无助、无奈,然后,躲在这样的故事里,甘心当一个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

在我二十几岁的年纪,每每听到这样的故事,我的情绪也会瞬间被拉到谷底,开始担心、害怕生活是不是都会像他们说的那样,渐入中年后,就会走入无望和无奈。

然而,当我放下评判心,去接触那些他们嘴里“讨厌的人”,我的世界反而变得更宽阔了:她所说的,那个嫁得好的女同事,实际上心态无比强大,并不会因为自己小镇出身就自认低人一等。她从不刻意讨好公婆,也不会委曲求全,工作上目标清晰,生活里情绪稳定。而她口中那个擅于逢迎领导的同事,实际上非常擅长沟通。是他教会了我职场中要学会和领导确认意图,而不是按照自以为的理解去做事。

先天条件上的欠缺,是自卑强有力的燃料,可以源源不断输送负面能量,让人永远可以找到理由拒绝尝试,拒绝挑战,选择放弃,得过且过。

他们害怕靠近比自己更强的人,也不懂得寻求帮助。而有力量、有能量帮到他们的人,也会选择远离那些因自卑而脆弱的人。

最后,自卑成了对所有事情无能为力的挡箭牌。

内在对自我缺乏认可,不仅会阻挡一个人变得更优秀,也会阻挡人对爱的感受。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读者,她的每一段恋爱,过程都很相似。一开始,她是无比高冷的公主,很难有人靠近她,但她内心又无比渴望被爱。每当有一个勇士放下自尊努力追求,她也会慢慢卸下戒备,愿意走进恋爱关系里。

然而一旦开始恋爱了,她就无法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变得非常脆弱。而当每一次感到脆弱时,她都期望立即得到回应,否则她就会陷入愤怒。

她自己也很困扰,没有恋爱的时候,她反而不会去表现脆弱和自卑。可一旦进入亲密关系中,她就会极其敏感。对方没有立即接电话,她会觉得,肯定是自己不重要了,他不再那么爱她了;看到对方身边有优秀的女孩子出现,她就会更加抓狂,需要时刻确认他的行踪,否则就开始担心他爱上了别人;无论对方如何表达在乎她、爱她,承诺会专心不二,她都不肯相信,然后细数对方的种种过错。

直到最后,两个人都精疲力竭,由爱生恨,选择分手。

每一次分手后,她的结论都是一样的:我不够好。然后继续拿流行的鸡汤安慰自己:当我变得更好,一定就会遇上更爱我的人。

事实上,从旁观者角度,她的每一任起初都是关怀备至的。

可是,只要有一次被忽略,只要感受到受伤,对方犯的错就会被无限放大,对方之前的付出,在彼时似乎都被她一笔抹杀,全部忘掉。

过后想起对方的好,她又会懊悔和自责。每一次感情,都在这样的情绪里反复折磨自己。

感情中有一种催眠。当你第一次说“你不爱我”,对方可能会解释,会不断去证明。但是第十次之后,解释可能就会变成沉默。

当一百次“你不爱我”之后,对方就会真的承认——是的,我的确不爱你了。

我跟她说,真正的更好,是内心有那个自信——我是与众不同的,我值得被爱。否则,一切外在条件的变好都只是面具,并不会引领你拥有爱情里的安全感。

有很多成语和童话,成年人看的时候,总觉得不可思议。

人怎么可能会坐井观天、掩耳盗铃呢?谁会像那个青蛙、那个小偷那样傻呢?但生命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不可思议的。我们嘲笑着父母那一代人的坐井观天,却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孩子未来可能也会如此嘲笑我们。

自卑的游戏玩得越久,身心越疲惫。

天地,永远都是相对的,也永远是无限的。

同不如你的人比,往下看,你可能并不是最差的。但往上看呢?对于远比你优秀的人来说,你的那方天地可能就太小了。

人生有限,但它也是个无限游戏。所谓的尝试,不是走向完美;而是去拥抱和迎接无限,去看看自己还有多少潜能可以打通。

你决定好了吗?是否要进入一个不同的思维游戏中?

我只有一个忠告给你——做你自己的主人。

——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