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废案一
梨燕京城繁华,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对于集市的繁华,宁淑君很是满意,“梨燕如何?”
“人间福地”想到他两年前回到昌国看到的景象,两处地方的差距天壤地别。
“那是自然”宁淑君牵着他,嘴角上扬,“我们去那边”
逛了一天,夜晚的集市灯火通明,沿街的小吃,两人都带着面具穿梭在人群中,慕容莲捧着一堆甜食。
宁淑君眼中闪过一丝感伤,随后拿起一个糖人,笑着说:“我如今不好这口了”
“看来只能我一人吃了”慕容莲说,“不知道你可愿意替我分担一点”
“荣幸之至”
两人出了城,她没打算回公主府,而是去了城外的居所。
将篱笆推开,两人走了进去,院中杂草丛生,几间竹屋,陈设简单。
“将就一下吧!”宁淑君挥手,屋外的烛台上燃气火光,两人坐在庭院里。
对于她的操作,慕容莲有些不明白,“娘子好生小气,有公主府不去,偏领我来此僻静之处。”
“是挺僻静的”宁淑君煮着茶水,顿了顿“你若是不喜欢,这便去我府上。”
慕容莲拒绝了,“这里人烟稀少,无人打扰甚好,想必你未曾带他人来此。”
“你怎么知道?”宁淑君有些诧异,沏了杯茶水递给他。
听她的意思,自己猜对了,慕容莲轻笑,“这里久无人居住,唐唐一朝的公主的地方,不派个下人日常打扫,似乎不合常理。”
宁淑君微眯着眼,说道:“还有呢”
慕容莲继续道:“你在屋外设下结界,是防止其他人进来。院中一侧的土地上长满杂草,还有扔在一边的锄具”
这时宁淑君才想起来,自己种的青豆,丝瓜。她转身看过去,杂草丛生,宁淑君有些没法落脚了,她正要上前,慕容莲让她别动,紧接着一条盘踞的蛇被捉住。
看到这一幕宁淑君捂着心口,她刚才差点踩下去。不过才半年功夫,这间竹屋就差不多报废了。
“抱歉,我”她也没想到变化如此快。
慕容莲安抚她,“你我之间不必道歉”
宁淑君拉着他就要离开,“我们还是去府上住妥当”
“那你要如何介绍我”慕容莲叹了口气,苦笑着说,“你府上那一百多号的公子,我排第几?,嗯”
她心中一惊,良久才开口说道,“你知道了”
“淑君公主的大名威名远扬,早年间便搜罗俊美男子,府上的人不计其数…。”
“停”宁淑君也不想狡辩,“不错,府上有一百二十六人,他们有先皇赏赐的,也有我买的,还有…”
慕容莲脸色难看到极点,“知道了”
“不过,我最爱的只有你”宁淑君神情的看着他,紧握着他的手,嘴唇轻启,“这些时日相处,我们不是还和从前一样,你也说了会一直陪着我不是。”
她低头亲吻着慕容莲的手心,而后攀上他臂膀,动作轻柔很是小心,察觉他在犹豫,不由分说将人带进空间。
“你看这里还和从前一样,一直未变”宁淑君说,她指着自己心口“我的秘密只有你知晓,这颗心也是你的”
只是对上那双平静的眼睛,她心中一痛,宁淑君起身退离他,眼中忧伤,扯着一抹笑,“你若嫌弃我,我会等你回心转意。不过有些事改变不了,昌国那边我已经送去诚意了,这次我不会放手。”
等宁淑君离开后,慕容莲走进木屋,他只是将自己心中疑惑讲出,万万没想到五年得分别,自己找的心上人还是从前的那个人吗?,这波冲击不小,他内心有点恍惚。
“这丫头够泼辣,像我魔族中人。”一道声音响起,是慕容莲身体里的魔灵,当听到这姑娘的事迹,他也震惊了。
慕容莲皱着眉头,“闭嘴”,他扫视着眼前的一切,虽然知晓事实,本以为她会否定,但是自己怎么也没想到她就那么承认了。
突然注意到一副画,他上前观赏着,画中的景色似乎就是竹林住所,里面的两人,便是他与宁淑君,满园春色,景气怡人,遍地鲜花盛开,只是此等花开时节,满天飞雪。
手指拂过画面,画中人笑容甜美,慕容莲嘴角不自觉上扬,而后想到她也曾与其他男子共处,把酒言欢,心中一阵怒火。
那幅画瞬间化为乌有,这一幕凑巧被宁淑君看到了,那时她在幻境中的场景,果然他是介怀的。
她擦拭掉眼角的泪,换上一副笑容,“撕的好,那不过是副坏了的作品,本宫正好要换副画作,多谢了!”
紧接着她取来一副上元佳节花灯图,满天飞雪下,河中花灯的烛火摇曳,河对岸灯火通明。
“你”顿了顿,宁淑君开口,“你来寻我,我真的很感动。”
慕容莲看着她,眼中情绪复杂,感觉自己愚蠢的很,这一刻心中堵的很。
两人就这么僵持着,宁淑君眼中不舍,泪水滚落,她艰难的开口,“夫君”
她表现出柔弱的一面,楚楚可怜的样子。
“够了”慕容莲沉声道,但是某人依旧没停止她的动作。
虽然过分,不过她更不希望心上人为他国效力,屋中弥漫着淡淡合欢香,香气环绕,将慕容莲的冷静一点点瓦解。
“你是我的”
“一直都是”宁淑君在他耳畔轻语,温热包裹着她整个身躯,她心中却一阵得意,她要的东西必须到手。
等宁淑君走出空间,才发觉她的竹林居所已经收拾好了。
她四下寻找,见那人在一处青石上打坐,宁淑君走了过去。
就那么静静的站着,嘴角的笑意未减。
“你醒了”其实她刚才的靠近,慕容莲有所察觉。
宁淑君用帕子替他擦着汗水,“嗯”
她这时才注意到两人手腕上的同心结手绳,那是自己编织的。
“现在反悔可晚”
“反悔什么?”慕容莲不解。
她摇头说道:“没什么,许是我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