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城市:数字时代的城市竞争力重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科技向善与未来城市发展路径选择

科技正在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政府、企业与市民而言,由于应用能力、法规制度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科技正在呈现出“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科技在应对全球的贫困、灾害、战乱、饥饿等问题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缩小阶层鸿沟、维护社会公平、减轻城市灾害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自动驾驶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正在对城市治理、社会伦理、公共安全等造成不可逆的影响。由此,科技向善成为数字化转型时期城市发展所需倡导的重要议题。也唯有科技向善,才能使城市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要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审查规则及监管框架。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因此,科技向善不只是与科技发展相关的话题,更是与整个人类命运和城市未来息息相关的关键性议题。

2021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发布了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其中,数据信托、数字接触追踪、超高精度定位、远程技术、多技能AI等均在列。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可以看出,数字接触追踪技术、多技能AI等在密接者流调及病毒感染者追踪定位方面得到了深度应用,对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精准推进疫情防控与实现城市运行的快速恢复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数字技术的使用并未在城市治理过程中规避“数字鸿沟”的问题,并未充分体现出对法律法规的遵守及对市民权利的尊重。比如,疫情期间媒体报道有多地老人因为无法使用或出示健康码而出行困难,在公交出行、医疗就医等方面受阻或受到选择性歧视;此外,在酒店、饭馆、卖场等城市空间内,个别商家出于提升营销质量、扩大销售额等目的,私自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获取顾客人脸数据,遭到市民质疑及监管部门的调查。这些现象的存在充分体现了“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是一种选择”的真义。在数字化逐渐渗透的城市空间内,通过科技能够实现的行为与目标已经越来越丰富多元,但是如何规避和摈斥“数据歧视”“算法暴政”以及来自技术的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刻意之恶”或“无意之恶”,将是未来城市发展需要慎重考虑的议题。

在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基建为驱动的城市发展形势下,为推动城市践行“科技向善”发展理念,不少城市开始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推动对城市弱势群体的帮扶与援助,推进城市数字公共服务的无障碍供给,利用小程序、App及智能应用在城市服务产品设计源头上消除歧视,以满足更广泛的城市市民群体的需求。此外,城市管理部门也在法律法规、组织重塑等方面寻找面向“科技向善”的城市治理之策。比如,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率先制定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城市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体系,通过对政务数据共享“豁免权”与个人数据确权的制度性认定,拓展人人参与的城市创新发展之路。比如,广东等国内省份和纽约等国外城市通过设立“首席数据官”“首席算法官”等岗位,对城市运行过程中涉及的数据价值流动、数据安全保障及数据创新等问题开展综合性、系统性的治理工作。为了让城市市民对涉及城市治理与服务的数据、平台与算法保持信任和主动参与的热情,并对城市政府的公共数据使用设置相应的公众监督体系,还有一些国外城市逐步建立起城市运行算法定期开放公众咨询的机制,定期公布涉及城市治理与服务的平台、系统的算法,接受市民的咨询与反馈。2017年,纽约市议会通过了一部关于政府机构使用自动化决策系统的当地法,以此对纽约市政府机构利用数字技术是否涉嫌“算法歧视”进行监督与审议。

“科技向善”不仅是城市管理部门的事情,在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格局下,具有强大科技能力、庞大用户群体与规模化社会影响的科技平台公司也成为推动“科技向善”的重要参与者。比如滴滴公司针对夜间行车推出了辅助驾驶服务,通过AI技术与在线客服确保司机安全驾驶,后台定期呼叫司机进行语音互动,以保障司机与乘客的交通安全。共享单车企业通过对城市骑行数据的分析,洞察城市交通状况,进而在单车需求量大、上班族多或机动车出行不便的地区精准投放,充分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在国外,也可以找到“科技向善”在城市治理过程中的意外“标本”。国外一款名为“Citizen”的城市安全移动应用风靡了美国多个城市,它方便城市市民在遇到安全问题时及时发声和在线举报,城市治安员获取信息后将迅速分配地区警员进行干预与援助;同时,为了保障市民的隐私信息与人身安全,“Citizen”每一条用户信息的发布都不是定位在最精准的位置上,而是离用户位置最近的十字路口。

随着世界城市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服务型经济的发展,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经济、政治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更多主动权,城市的经营、组织,以及交通、水、能源和通信等核心基础设施系统正在被整体定位。科技在城市环境、公共事业、城市服务、产业发展中的主导性作用与裂变式影响正在不断加剧,对城市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也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并由此带来城市品牌、投资价值、产业结构、人居环境等的一系列变化。对于数字时代的城市而言,“科技向善”不应只是一种城市平台建设、行为数据共享及算力场景构建的文化愿景,更应该成为针对具体的城市决策流程、治理举措与服务体验的可操作、可执行的原则。每一个城市都拥有不同的城市禀赋、不同的市民结构及不同的城市问题,当全球城市均开始迈入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不管是一个城市服务小程序,还是一个人脸识别摄像头,不管是一个城市出行二维码,还是一个市民个人信息填报表单,其背后都应包含“科技向善”的初衷——技术为人服务,而非人沦为技术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