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画小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浅浅的笑容

《蒙娜丽莎》这幅画,最动人之处,在于她那浅浅的笑容。

每一个站在这幅画作前的人都会想,这个笑容到底是什么意思?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个“爱的秘密”;意大利肖像画家普瑞莫·孔蒂说,蒙娜丽莎的微笑非常复杂,涵盖了女性的一切心理特质;意大利文化遗产全国委员会主席希尔瓦诺·文塞蒂说,达·芬奇(1452—1519)喜欢在他的作品中使用一些神秘符号来传达某种信息。当然,迷人的东西,最有意思的地方往往是在一个“谜”字上。电影大师塔尔科夫斯基曾说过这样的话,艺术家要给世界留下一些神秘的东西,甚至几千年以后,人们还会去猜测。这种神秘的气质对艺术来讲弥足珍贵,可以不断引发人去思考、去追寻,并在寻找的过程中领略、回味艺术背后的独特之美,好的艺术不是终止于画作的完成,而是让人在感到美的同时,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越是一个谜,就越能激发人去探究!500年来,画家、评论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从各个角度乐此不疲地去研究,想找出一个确凿的答案。史学家考证出,画中的主人在看达·芬奇的草稿时,看到一幅画有鸭掌的画,觉得很奇怪,达·芬奇解释说他是在研究飞行器,觉得那个鸭子划水和飞禽飞行有相似之处,也许那个妇人想到鸟儿飞翔的情景,然后露出了微笑。美术史家从专业的角度分析过,那时的达·芬奇掌握了明暗画法,以及明暗过渡的“晕涂法”技巧,即通过从一个色调细致地过渡到另一个色调,使生硬的轮廓变得柔和,这样人物五官的边线被隐藏在暗部,从而变得模糊、圆润。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指出,所谓表情主要在于脸上两个部分的特征:嘴角和眼角,达·芬奇有意让它们消失在柔和的阴影中,而朦胧不清的正是这两个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从来也不能明确地说出,蒙娜丽莎的微笑让我们难以琢磨的原因。甚至计算机专家也参与进来了,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运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蒙娜丽莎的微笑之谜当中所包含的内容及比例:高兴占 83%,厌恶占9%,恐惧占6%,愤怒则占2%。但如果艺术问题可以用一个软件解决的话,那可真是乏味了!

《蒙娜丽莎》

其实我们唯一能够得出的结论就是,在1503—1506年期间,达·芬奇完成了《蒙娜丽莎》,达·芬奇说过,一张人物画或其他形式的人体艺术,应该做到使人一看就很容易从他们的动作和姿态中察觉到他们的思想,因此,他特别注意对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的研究。

还是抛开这些假设吧,回到那个笑容。根据达·芬奇同时代的美术史家乔尔乔·瓦萨里记述,《蒙娜丽莎》画的是一个皮货商妻子,当时她大概24岁,因为刚失去女儿,所以郁郁寡欢,难得露出一个笑容,达·芬奇想了各种办法让她快乐一点。这大致可以说明微笑的起因,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达·芬奇的处理就耐人寻味了。

要是直接描绘这个失子夫人的状态,达·芬奇可以描绘她的悲伤,可将万般情感全盘托出,一眼就能让人感受到她的处境。但达·芬奇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一种“轻”的表达方式,于是我们看到一种浅浅的笑容浮现在她脸上,她内心平静,没有大的情绪波动,这种浅浅的微笑让无数人怦然心动!这种微笑稍纵即逝,从她的嘴角掠过,如果你不注意的话,甚至会忽略,它是那么难得,因此弥足珍贵。

这种微笑的程度是那么轻,这种细巧的美就像午后洒落在地上那种细碎的光影,就像微风过后水面泛起的涟漪,它不是狂风大作,而是一种似微风般的和煦、似细雨般的轻抚,据说达·芬奇还专门研究过微风吹起湖上涟漪这一现象。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美,不管在自然,还是艺术品中,既有大江大河的波涛翻滚和一泻无余,那是雄奇和开阔之美;也有浅浅的平和之美,它是另一种美,类似“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让你在宁静端庄的古典画风中感受到一种自然和自在。那种疾风暴雨似的景致虽然壮观,但来得急,去得也快,而这种含蓄蕴藉的美更持久,更让人回味,更能够拨动人的心弦,也是对人心灵的最好抚慰。

如果眼光再放远一点,在漫长的由禁欲主义控制的中世纪里,人的情感受到了压制,不许流露出世俗的生活情趣,我们在这个时期的画中看到的往往都是形体僵直、体态平稳的样子,所以,文艺复兴时期那浅浅的微笑也是一种心灵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