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了解3岁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3岁之前他们用心灵吸收事物,而3岁以后,则要用双手探索世界。
自然界好像将3岁当作一条鲜明的分界线,孩子3岁以上和3岁以下的时光被切割开来了。
孩子在3岁之前,生命中充满了创造性,会发生一些重要的事件。但孩子们通常会忘记3岁之前发生的事情,因为他们从3岁之后才开始慢慢形成意识和记忆。
在3岁之前,孩子还处于精神胚胎期,在这个阶段,很多东西都是各自发展并独立形成的,比如语言、肢体动作和感觉,这就好像在生理胚胎期,身体的器官一个接一个地形成一样。但是孩子们却记不住这些发展变化了。
这是因为,孩子在3岁之前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格。只有各部分心理器官都构建完成之后,才有可能形成统一的人格。
建构心理器官时,那些潜意识和无意识的产物,仿佛都从孩子们的记忆中被抹去了。当一个3岁的孩子站在面前时,我们自然会感觉到这个孩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也会因此而感到不可思议。
我们无法理解孩子,因为大人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似乎被夺走了。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孩子早期的生命状况和本性,否则我们很可能会无意中破坏了孩子已经建构好的东西。
在文明创造的过程中,人类逐渐背离了生命的自然之路。在现代文明的洗礼下,人们只注重物质发展,却忽略了心灵的发展和保护。如此一来,孩子所处的生存环境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障碍。
孩子的成长完全是由成人来监管的,除非成人得到大自然或者科学发现的指导,否则他们就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3岁之后,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孩子们必须在环境中自由地活动,这样才有可能发挥3岁之前所获得的能力,来让自己继续发展。
即使孩子已经忘记了3岁之前发生的事情,但他依然可以将已经深入到意识中的创造力在活动中发挥出来。
通过智慧的引导,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借助游戏来完成自己的意志。对于孩子来说,3岁之前,他们用心灵吸收事物;而3岁以后,则要用双手去探索世界。
尽管此时孩子们已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会一直持续到大约4岁半。他们需要在这个阶段完善之前所获得的各种能力。
在3岁以后,孩子的心灵依然具有心理胚胎时期的吸收能力,而且是不知疲倦的。双手成了孩子在这一阶段了解世界的重要器官。
假如能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持续地用双手进行工作、玩耍,他就会像鱼儿在水中一样快乐,人们会把这个时期当作“幸福的游戏时期”。
如今,有很多满足孩子活动需求而设计的玩具在市场上销售,以致于孩子的生活空间里塞满了大量不利于他们心智发展的无用的玩具。
孩子渴望用双手触摸环境中的每一样东西,然而大人们却只允许孩子接触其中的一小部分,并且拒绝给孩子提供其他物品。
例如,很多父母允许孩子玩沙子,在没有沙的地方,有钱的父母还会给孩子买些沙子。水也可以玩,但不能太多,因为水会把衣服弄湿。
当孩子玩腻了沙子时,大人们就会给他一些过家家的玩具,比如小厨房、小屋子等,但这些玩具并不能当作真正的实物来使用。然而非常可笑的一点是,当孩子想要学习大人那样做家务,或者做其他在真实生活中大人会做的事情时,成人明明看出来孩子有这样的需求,却只给孩子提供一些不真实的玩具。
当自己无法陪伴孩子的时候,成人可能会给孩子一个洋娃娃来陪伴他。也许洋娃娃能起到陪伴的作用,但是洋娃娃既不会说话,也不会回应孩子的爱。
在成人看来,玩具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认为玩具可以帮助孩子开发智力,有玩具当然比没有玩具好,但是孩子很快就会对这种玩具感到厌倦,并且想要得到新的玩具。
有时候,孩子会故意弄坏玩具,成人则会认为孩子的天性就是如此,他们具有破坏性,喜欢拆开或者破坏物品。实际上,这种性格是人为造成的,因为孩子没有合适的物品使用,于是就会拆玩具。
孩子并不是真正地喜欢这些玩具,因为它们不是真的。如果一直让孩子玩这些不利于心智发展的玩具,他就会变得没有精神,专注力也会变差,心理发展还会偏离正轨,甚至连人格也会发生扭曲。
其实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热衷于模仿成人的行为,因为这样能让自己更完美。可惜成人总是否定孩子的这种努力,以至于孩子的发展也慢慢偏离正道。
社会文明程度越高,孩子的处境就越悲惨。那些生活在简单社会中的孩子反而更平和、更快乐,因为他们周围的物品都不昂贵,所以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这些物品,也不用担心会把它们弄坏。
例如,当妈妈洗衣服或烤面包时,孩子也可以待在旁边参与。假如孩子在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事情,那么他们就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做好准备。
3岁的孩子必须为了他自身的发展而工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按照他的身材比例去提供一些符合他能力的物品,让他学着大人的样子操作,他的性格就会变得平和而满足。
孩子并不在乎生活环境中那些不同寻常的事物,因为这些几乎不能帮助他适应自己所处的世界。孩子的自然发展需要符合这样的法则:他需要通过完成某些事情来获得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会给他带来快乐。
所以,真正科学的教育方式,是给孩子提供符合他的身体和力量的物品,吸引他活动或工作的兴趣。就像成人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和田园一样,孩子们也要有这样的需求。
只给孩子提供可以消遣的玩具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给他一个真正的家,给他能够使用小型工具来耕作的田园。也不要给孩子洋娃娃,而要让他有一群真正的小伙伴,让他对社会生活有切身的体验。
我们需要丢掉之前给孩子提供的那些玩具,转而用真实的东西替代。一旦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孩子就会做出我们意料之外的反应。
如果孩子接触到这些真实的东西,他就会表现出不一样的人格,还会坚持独立自主的工作,并且拒绝他人的代劳或帮助。孩子们的这种表现让很多母亲、保姆和老师都非常惊讶。
这时,成人只能在一边旁观,孩子则成了这个环境和这些物品的主人。
多年以前,我在罗马所做的早期教育实验中,就很幸运地在贫穷孩子中看到过这样的例子。假如我们把儿童之家建立在纽约的高级住宅区里,也许就不会有现在这样引人注目的成就了。
很多富裕家庭的孩子,在学校学习时拥有大量可以摆弄的物品,但很多其他的事情可能会阻碍这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三个有利于教育实验的环境因素:
1.学校位于贫困地区,虽然穷人家的孩子拥有的物质资源并不丰富,但他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因此他们的内在是富有的;
2.孩子的父母基本上都是文盲,无法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帮助;
3.孩子的老师并不是专业教师,因此不会受到传统教育偏见的影响。
如果在美国做这样的教育实验,很可能会失败,因为美国的父母可能会给孩子请到最好的老师,而“好老师”就意味着他们学会了一套对孩子没用的理论,而且也反对“孩子自主”。当这样的老师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时,就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如果想取得教育实验的成功,最好是以贫困地区或者贫困家庭的孩子为教育对象。我们可以给这些孩子创造出他们从未经历过的环境,为他们提供科学设计的教具,来激起孩子们强烈的兴趣,唤醒他们的专注力。
我们的教育实验在40年前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因为人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孩子会有如此优异的成绩和表现。
在教育实验中我们发现,专注只是孩子的一种基本表现,随着实验的持续进行,孩子们都沉浸到了自我完善之中。
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孩子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经常在不同的事物中跳来跳去。现在已经证实了,那并不是孩子真正的性格,而是不适宜的环境所造成的结果。
我们必须有这样一个认知:在3岁孩子的内心,有一个老师在准确无误地引导着他。我们所谓的孩子的自由,是指让他跟随自己内心的自然引导去进行各种活动。
在自然的引导下,孩子会把工作做得很彻底,例如,我们原本只是希望孩子能擦一擦桌面,但是他却连桌子的边边角角、底面甚至缝隙处都擦得干干净净。
如果我们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不去干涉他,他就能专心地投入其中。但是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下,大多数老师常常会忍不住打断孩子,并且喜欢指导孩子,因此那些受内心自然引导的孩子很难跟这样的老师和谐相处。
一般来说,老师可能会觉得应该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孩子做事,但是孩子也许会喜欢从难到易,甚至是跳跃式的前进。
在疲劳这个问题上,老师也是有偏见的。当孩子在做一件他非常感兴趣的事情时,他往往不会感到疲劳。但是,为了防止孩子过度劳累,老师们喜欢每过一段时间就打断孩子,让他去做别的事情或者休息一下,这样反而让孩子失去了兴趣,并且感到疲累。
大多师范学校毕业的老师都会有这样固执的偏见,他们认为每过45分钟,就应该让孩子们休息一下,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在教育学上,人们遵循的是人类的逻辑,然而,大自然却有它自己的逻辑和法则。在人类的逻辑中,心智活动和身体活动是两件不相关的事情。
人们认为,进行心智活动时就应该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而进行身体活动时,就应该放下跟心智活动有关的事情。这无异于把孩子切成了两半。
成人要求孩子在思考或学习的时候,必须安静下来。然而,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表明:孩子如果不能使用自己的双手,那他就无法正常地思考,或者他必须像希腊那些游走四方的哲学家一样,一边不停地走动一边思考。孩子的动作与思维是同时进行的。
我们会努力帮助儿童之家的老师摆脱各种偏见,这也是我们最大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这些老师都已经成功地摆脱偏见了。
如果老师没有受到太多传统的训练,而且其教育方式还有完善的可能,这就非常值得期待了,因为这正是教育实验所需要的理想条件。
当然,新老师还是要了解一些基本情况的。在我的第一所儿童之家里,我的助理是公寓管理员的女儿,她也成了孩子们的老师。我告诉她,在给孩子们示范了如何使用教具之后,就必须走开,让孩子们自己进行接下来的操作。
这位老师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她严格地执行了我的要求。她对那些孩子们的优异表现感到非常吃惊,甚至觉得难以置信。
在这位老师看来,是天使或者神灵帮助孩子们完成了这些事情。有一次,她跑过来,非常震惊地对我说:“夫人,昨天下午两点钟,孩子们开始写字了!”
这些孩子的字写得非常优美,仿佛真的是神灵在帮助他们,因为他们以前从来没有写过字,也不懂得阅读。
按照我的经验来看,无论老师还是保姆,都需要学会放手。他们只要为孩子准备好材料,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去做就可以了。
我们的教学法也可以说是一种“非干预教学法”,我们要让老师明白,没有必要去干涉孩子,即使他们做错了也没有关系。
判断孩子此时可能需要什么并及时提供给他,就是一个老师需要去做的,这就好比仆人认真地为主人准备好饮料然后退下,由主人随意啜饮一样。
老师在孩子们面前要学会谦卑行事,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同时,老师要时刻保持警惕,仔细观察孩子的情况,随时为孩子的下一步工作准备好所需要的材料。
通常生活在中下阶层的父母能更好地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在孩子学会了写第一个字的时候,不识字的父母就会高兴地将孩子高高举起。
然而在有钱人家,当孩子学会了写字时,父母一般都表现得很冷淡,他们并不认为写字是什么很了不起的成果,甚至可能更关注学校有没有继续教授美德类的课程。
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如果有打扫卫生的想法,就会遭到父母的反对,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用人应该做的,孩子到学校里是为了学习,而不是为了学做这些“低贱”的工作的。
有一个出生在富有家庭的孩子,他的母亲认为年幼的他不太适合学算数,担心算数会伤害他的大脑,因此阻止了他。
出于这样的原因,这个孩子的情绪变得很复杂,一方面富裕的家境给他带来了优越感,另一方面他又因为不会算数而产生了自卑感,心智也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
有一些其他人觉得糟糕的教育活动,却在我们的教育实验中显现出了较高的价值,因为这些活动不仅有益于孩子的成长,还会对孩子的父母产生影响。
在我们最早创立的儿童之家里,孩子们经过了家务活的相关练习,回家之后,他们就会告诉父母要爱干净,还会跟妈妈说,衣服上不能有污点。
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父母的衣服也变得干净整洁了,有的父母还想学习阅读和写字了。就好像我们手里拿着一支魔杖,并用它施展了魔法一样,当孩子们学会了某些技能后,整个社区的氛围也因为孩子的成长而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