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出来的三国:曹魏豪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 家事国事天下事——袁绍对话袁术

一场关于废立皇帝的书面对话,表面聊的是皇家之事,内里聊的却是袁家之事。袁家的家事连着皇家的国事,更牵扯着诸侯们的天下事。

在天下人眼里,袁绍、袁术兄弟绝对是领袖群伦的人物。

在诛杀宦官的行动中,袁氏兄弟果敢神勇,功不可没。面对董卓的废立篡弑,袁氏兄弟先后毅然离京,袁绍担任讨伐董卓的盟主,袁术担任总督粮官,都是讨董的中坚。尤其是留在京城的袁氏家族,自袁隗以下,惨遭灭族,数百口被杀,袁氏兄弟更是博得一片扼腕同情。“是时,豪杰既多附绍,且感其家祸,人思为报,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为名”,一时间,雄豪俊杰们无不打着袁家的旗号,士心、民心、天下心,一副人心向袁的景象。看到这种局面,连董卓都愤愤然地说:“但杀二袁、刘表、孙坚,天下自服从孤耳。”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如此看来,假如袁绍、袁术兄弟联手,一北一南遥相呼应,亦文亦武相得益彰,逐鹿中原、天下问鼎自然手到擒来。果真如此,一千年后,辛弃疾写“天下英雄谁敌手”时,答案可能就要改成“二袁”了。

不过,龙争虎斗、兄弟阋墙也非罕见。家、国、天下,治国、平天下先摆在后面,自家兄弟先要分出个高下短长。

看到袁绍成为盟主,招揽天下英雄,袁术有一百个不服气、一千个瞧不起。

从出身上讲,袁术是司空袁逢的嫡子,而袁绍只不过是庶出的长子,还过继给了伯父袁成;从履历上讲,自己历任尚书、长水校尉、河南尹、虎贲中郎将、后将军,没一处比袁绍差;从能力上讲,自己以侠气著称,哪像袁绍那样通过低身折节而沽名钓誉。所以,在袁术眼中,袁绍只是一个“家奴”,并非“袁氏子”,在与其他诸侯往来的信件中,他也多次申明这一点。

不久后,一次关于废立皇帝的书面聊天,揭开了兄弟反目的序幕。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春,看到皇帝被董卓挟持、朝政被董卓把持,袁绍计划另辟蹊径,以另立幽州牧刘虞为新君的方式,彻底削弱董卓的政治影响力。为此,袁绍进行了广泛的思想动员和舆论引导。一来二往,大多数诸侯都达成了一致意见,只有袁术、曹操等少数人反对。

曹操可以反对,但反对无效,因为当时他只不过是一条小胳膊,总归拗不过袁绍这条大腿,有他这张赞成票不多,没他这张赞成票也不少。但是,面对另一条粗腿,袁绍就不得不重视了。

于是,袁绍两次致信袁术,反复鼓动袁术站在自己这一边。

信中,袁绍首先推翻了汉献帝的合法性:“如今西边名义上有个年幼的皇帝,实际上并没有皇家血统,朝中公卿都谄媚董卓,怎么能再相信。”一开始就从血脉上切断刘协与皇家的联系,抛开真假不说,这绝对算是釜底抽薪。

随后,袁绍又从军事和政治两方面论证了拥立刘虞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只要派兵把住关隘,就会把他们困死。在东边拥立一个圣君,太平的日子可以期望,还有什么疑虑的?”

最后,袁绍从国恨转向家仇:“并且我们全家都被杀了,你难道不想像伍子胥灭楚一样为亲人报仇,还在北面侍奉这样一个君主吗?”

这下,袁术终于抓住袁绍的狐狸尾巴了!面对袁绍层层递进的说辞,袁术剥洋葱般逐一加以反驳。

首先,袁术从皇帝和董卓说起:“皇帝聪明睿智,有明君周成王那样的资质。贼臣董卓趁国家危乱之际,威压朝中大臣,这只不过是汉朝的一个小厄运而已,你竟然说皇帝没有汉家血统,这岂不是造谣污蔑吗?”

随后,袁术聊到了家族之祸:“你还说全家被杀,不能向这样的皇帝称臣,然而,这事是董卓做的,哪里是皇帝的本意!”

最后,袁术说了一句“慺慺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它”。就是说,我一片赤诚之心,只知道消灭董卓,不知道其他的事情。

总之,没给袁绍任何面子。

主题:废立天子

聊友:袁绍+袁术

时间:公元191年春

语录:慺慺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它。

影响:逐渐形成了以袁绍、袁术为首的两大联盟。

启示:道义在无道者口中,可能更加头头是道。

出处:《三国志·魏书·袁术传》注引《吴书》、《资治通鉴》卷六十

于是,袁氏兄弟的矛盾彻底公开化了。随后,双方“各立党援,以相图谋”,明争暗斗,一较高下。

第一招:叫板拆台。

袁绍找回面子的做法直截了当。他索性直接插楔子,任命手下周为豫州刺史,直接去袭夺袁术的铁杆盟友孙坚的根据地阳城。不过,随着孙坚及时回师,袁绍这次同样没有得逞。

第二招:背后捅刀。

袁术结交公孙瓒,在袁绍后院点火;袁绍结交刘表,在袁术背后牵制。

原本,袁绍与公孙瓒有着亲密的合作关系。两人在针对韩馥的军事行动中,公孙瓒充当黑脸,气势汹汹摆出进攻架势;袁绍扮演白脸,殷勤备至派人劝降。结果,袁绍毫不费力就赚得冀州。为表示亲密,袁绍让妻小居住在他们共同的盟友刘岱那里,公孙瓒也派部下范方率领骑兵帮助刘岱。

然而,在袁术的挑拨拉拢和双方的利益纠葛中,袁绍和公孙瓒最终翻了脸,公孙瓒成了袁绍在黄河以北最大的敌人。此后十年,袁绍始终没有把视线从公孙瓒身上移开。同样,袁绍也在袁术的身后插了根芒刺,一旦袁术蠢蠢欲动,刘表就会让他芒刺在背、如坐针毡。

第三招:扶植强援。

一个好汉三个帮。斗争中,袁氏兄弟各自找了一把“快刀”。袁术一路扶持所向无前的孙坚,保举他为豫州刺史,支持他攻打刘表,占领荆州。同样,袁绍也扶持儿时挚友曹操,保举他为东郡太守,支持他争夺兖州,抵御袁术。双方各有利刃,针尖对麦芒,杀伐之心时时在心头汹涌。

第四招:直接交战。

有一次,袁氏兄弟甚至直接交兵。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当袁术进攻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时,袁绍与曹操共同出击,大破袁术。这回,袁绍算是找回些面子。

随着袁绍、袁术兄弟你来我往、公开过招,二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渐成了诸侯争斗的一条主线,“舍近交远”成了骨肉同胞的一致选择,也成了诸侯间趋利避害的一种趋向。舍近交远对袁氏兄弟而言,是舍弃了至近亲情而结交远朋,对诸侯而言则呈现出远交近攻的局面。

隐约之间,诸侯势力逐渐划分为以袁绍、袁术为首的两大阵营,袁绍阵营包括袁绍、曹操、刘表,袁术阵营包括袁术、孙坚、公孙瓒,而吕布、刘备等雇佣兵集团则在两大阵营的夹缝中游离穿梭。

原文节选:

绍复与术书曰:“前与韩文节共建永世之道,欲海内见再兴之主。今西名有幼君,无血脉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复信!但当使兵往屯关要,皆自蹙死于西。东立圣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又室家见戮,不念子胥,可复北面乎?违天不祥,愿详思之。”

术答曰:“圣主聪叡,有周成之质。贼卓因危乱之际,威服百寮,此乃汉家小厄之会。乱尚未厌,复欲兴之。乃云今主‘无血脉之属’,岂不诬乎!先人以来,奕世相承,忠义为先。太傅公仁慈恻隐,虽知贼卓必为祸害,以信徇义,不忍去也。门户灭绝,死亡流漫,幸蒙远近来相赴助,不因此时上讨国贼,下刷家耻,而图于此,非所闻也。又曰‘室家见戮,可复北面’,此卓所为,岂国家哉?君命,天也,天不可仇,况非君命乎!慺慺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它。”

——《三国志·魏书·袁术传》注引《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