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送给孩子如何读写的“宝葫芦”——《阅读与写作》序言
陈锡忠
心里有梦想,才会去寻找。
小学写作文时,我就有个梦想:寻找“宝葫芦”——幻想“宝葫芦”里藏着如何阅读与写作的秘诀。找呀找呀,多年后我读到鲁迅著名的《答北斗杂志社问——创作要怎样才好?》这篇文章,我才明白所谓“秘诀”就是写作的经验、方法、技巧。而方法、技巧,一方面要从自身经验教训中寻找总结;另一方面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教导。清人王有光说得好:“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读罢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教学能手和教研能手张超老师三十余年教学经验撰写的《阅读与写作》书稿,我认为这本书就是学习阅读与写作的“宝葫芦”。它解开了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上的很多困惑和谜团,告知学生不少阅读与写作的“秘诀”。书香有痕,不落俗套,字字句句深中肯綮,值得回味琢磨和领会。
“阅读与写作”看似两个问题,实则是一把尺子的两面,密切相关,相互作用。正如张超老师所说:“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如鸿鹄之双翼,车之两轮,互为依存,各有作用:‘阅读’是吸纳、积累,是语文学习的生命之源,在人生成长、文化积淀、素养形成等方面有基础意义;‘写作’是输出、创造,是在阅读基础上的发展提高,对思维认识的深化、语文能力的提高作用巨大。一个真正语文素养较高的人,应该是有较强的驾驭、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人。”我想,这就是张超老师把“阅读与写作”放在一本书里探讨的原因吧。
语文学习的核心内涵就是“阅读与写作”,这本书抓住了语文学习中的这两个重要内容,条分缕析,阐幽发微,给学生以有益的启发和高效的指导。有副对联写得好:上联“讲读说写演”,下联“字词句篇章”。现在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何在?仅是数理化吗?不!钟南山院士曾意味深长地说:“语文是人生事业成功的基础的基础。”学好阅读与写作,无论从事什么,都能“读得懂,说得清,写得通”。
作家周国平说,假如让他教中学语文,他会一抓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二抓写作的兴趣和能力。斯言诚哉!与本书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所见略同。有兴趣多阅读,能使人开阔眼界,懂得欣赏;有兴趣多写作,能使人不断提高下笔成章的能力。兴趣是成功的一半,阅读与写作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唯一途径。张超老师引导孩子们培养这方面的兴趣,就是带领孩子们跨入成才之门,亹亹前行,探求人生甜美的果实。
在书中,张超老师丝丝入扣地讲解阐述,致力于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不少观点和篇章都十分精彩和独到,如《珍视人生宝贵的“阅读黄金期”》《阅读使你成为“精神贵族”》《为什么有人读书不少,作文却不好》,等等。还有许多关于阅读与写作技巧的篇章,对学生都很有启发和指导意义。中国优秀的散文和古典诗词,具有音韵美、对称美、和谐美、意蕴美等的特点,往往融入作者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思考与感慨,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与国粹。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就是学生时代,锦瑟年华,多读优秀古典诗词,经典名著,对人的一生受用不尽。留住文字的诗意,当你的感受与古人产生共鸣时,经典佳句就会从心里、从嘴里喷薄而出,文思汹涌,如万斛泉源,滔滔汩汩。西方人面对苦难、坎坷或变故时,只会感叹:“我的上帝啊!”而中国人面对这些,脱口而出的是传诵千古的诗词佳句——因为这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基因,形象、传神、有文采、有深度而且朗朗上口。
一位语文教育权威说:“作文是不可教的,但作文又是可教的。”所谓“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不可教”,就是不能简单地“使人巧”,要通过自己大量的阅读与写作实践,提高领悟;所谓“可教”,就是指阅读与写作的规矩、原则、技法等可以传授的。张超老师这本书,就是具体传授阅读与写作“可教”的规矩、知识、技法和范例等。
人们不知如何把文章写得生动、出彩,张超老师给出了技巧和范例。譬如,写老师喝茶,有学生写道:“李老师端起茶杯,慢慢地喝茶。”如此写太笼统,太粗略,缺少细节。怎样才能把短时间内发生的动作,写得细腻生动呢?张超老师教你可以用五个方法:一是把动作化大为小,化粗为细;二是给动作添加修饰;三是给动作配上声音;四是给动作加上表情;五是给动作融入心理。这样才能饱蘸浓墨,活灵活现把生动的喝茶动作过程跃然纸上。这些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写作技巧。
本书讲解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写作技法,令人豁然开朗——这大概就是“宝葫芦”的秘诀吧?
秘诀一是开头要吸引人。语出惊人,简短有力,有冲击力,能叩击读者心灵。清代学者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就像看电视,开头沉闷拖沓,人们就会换台。而好的开头,让人爱不释手。神探李昌钰的一篇文章,开头就是:“我一生简单,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开头这一句话,就吸引读者一口气读下去。看他五十年来如何侦破8000多宗离奇案件,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还有,开篇应尽快进入主题,尽量砍掉那些平淡无奇的平铺直叙。譬如,写动物园:“饥饿的狮子突然张开大嘴,露出尖锐的牙齿,向我们扑来……幸好有铁笼关住了它……”然后倒叙参观见闻,就更吸引读者。
秘诀二是感人细节打动读者,秘诀三是龙章凤姿感染人,等等。书中阐述了如何把作文写出新意,如何使作文语言富有文采,以及侧面描写种种技法等,都是很富有启发和指导意义的。书中还有不少生动的范例,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张超老师说得好:“知识是手段,能力是目的,训练是桥梁。”为了有知识,要积累好词佳句;为了有能力,要肯下苦功夫,通过训练,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最近流行一个时髦新词“语文生活”,它提倡阅读课是往外延伸的。关注自由阅读,允许学生看一些“闲书”,更好地满足学生扩大阅读的需求。
《阅读与写作》一书,某种程度上的确起到了对阅读与写作“解码钥匙”的作用。张超老师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其《别开生面的阅读与写作》一书后,不到三年,又出版《阅读与写作》一书,证明了他的勤奋和才华,有倒海探珠、倾昆取琰的精神。我几十年来除从事编辑和写作,还热心关注学生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提高。《乡村语文报》的总编辑朱华勇老师,多次向我约稿并邀请我为学生讲课。现在又推荐我为张超老师的新著作序。出于对本书的“惺惺相惜”,我欣然命笔,写下此文。心中只有一念:希望喜爱阅读与写作的人把本书当作“宝葫芦”,读好、用好它,不负作者的心血和夙愿,分享张超老师几十年积累的阅读与写作的“秘诀”,用以提升自己的阅读与写作水平——“腹有诗书气自华”!
陈锡忠,花城出版社前副社长,编审,作家,广东书评学会前秘书长。已出版长篇小说《一代奇才梁启超》(获广东省优秀文学作品奖),以及《向人生问路》《哲理诗》《企业家风采》《情理类的升华》等多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