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3:找到你的潜在生态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各位亲爱的读者,现在你翻开的是第三本《精进》。它既是前两本内容的延续,也是全新的篇章。

写作是一个无限的游戏。我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容器,把纷繁的知识、观念、情感和思绪投入其中,煎煮烹熬,我期待最终呈现给你的,是营养美味的佳肴。

每完成一本书的刹那,我都有一种错觉,觉得我所能讲的都已经写尽。可不久后我又发现,仍旧有那么多东西可以述说。正如我在这本《精进3》里面会阐述的,对一件事物的理解可以是一个无止境的、不断拓展深度的过程。创作这三本书,也是我在自我成长这个主题上不断拓展深度、拓宽广度的努力。

我理解的“精进”这个词,并不玄奥复杂。“精”是精益求精,精把自己打造成容器擅一事;“进”是开拓进取,破界而行。“精”是“进”的基石,“进”是“精”的跃升。我尤其觉得,在这个动不动就讲“内卷”的今天,唯有应用精进体系中的思考和方法,才能打破“内卷”的魔咒。

“内卷”指的是高度同质化的、价值消耗大于价值创造的竞争。内卷的产生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大家都处在同一个评价体系之中,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人。比如高考,就是以分数定高下,能够考进清华北大的,一定是最聪明也最努力的很少一部分人。

单一化的标准虽然保证了公平,但是也会导致过度的竞争。竞争的胜出者当然理应得到回报,但是竞争的失败者,难道就没有出路了吗?

除了如高考一样标准化的竞争之外,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难以计数的非标准化的考验。标准化竞争的功能在于“筛选”,而非标准化的考验则会导向多样化的“价值创造”。

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生态系统有很多相似之处。生态系统中有种类繁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各居其位,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繁荣不息。而人类社会也是多元化的组合,不同的人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一样的使命。一个人在社会中,只要处于“被需要”的状态,他就能很好地生存下去。他只要使用他的脑力和体力为一部分人提供服务或者创造价值就可以了,并不一定要满足某个均一的标准。

许多人对进化论中的那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存在误解,以为“物竞”的意思是所有生物在一起竞争,决出最强者,其实并不是这样。某一种生物,只要在某一个特定的小环境中具有生存上的优势,它就能够生存和繁衍。就像跳蚤虽然远远弱于老虎,但是跳蚤却能更好地生存,因为它有适合它生存的小环境。这种“小环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生态位”。

生态位的种类非常之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地球上会存在如此多的物种。大部分的物种,只要在某个特定的小环境中是适应的,就能生存下来,它们不必成为最强大的生物。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个体,也是一样的。你没有必要是最聪明的或者最优秀的,你只要找到一个适合的小环境,也就是“生态位”,你也能生活得很好,拥有一个很棒的人生。

在数百年前或者更早,如果一个人字写得很漂亮,就可以去做一份体面的工作:抄写经文。敦煌藏经洞中曾藏有大量“敦煌写经”,是古人抄写下来的经文,抄写者都是书法技艺极高的儒生或者僧人。欧洲中世纪有“缮写士”,他们的工作也是抄写经书,不仅收入丰厚,也非常受人尊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由于缺少印刷技术,更没有打印机、复印机,所以抄书是一份非常体面的工作。

而到了今天,随着技术的进步,“缮写士”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却有了“字体设计师”这样新兴的职业。新的生态位催生了新的物种,新的物种又在新的生态位中发展壮大,创造自己独特的价值。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现状。

只要社会在不停地运行和演变,只要科学技术在持续地进步,只要人们的欲求、口味和偏好在不断地变化更迭,那么,就像地壳板块的移动产生新的山峰和峡谷一样,就总会有新的生态位在变化中喷涌而出。而如果你能发现某个新的生态位,或者找到某个还未被大多数人发现的“潜在生态位”,很可能你就能占得先机。

因而,找到你的生态位甚至潜在生态位,就是一个非常必要的功课。

我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的最后一章里就写道,一个人的价值应体现在他的“独特性”上,体现在他有多么的与众不同。

是的,如果他是独特的,具有独特的知识、技能或者视角,那么他就更有可能找到属于他的生态位。因而在《精进3》里,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策略以及一系列的方法:如何找到属于我们的生态位,并以此挣脱“内卷”给我们造成的人生困境。

本书共分成八章,每一章都聚焦而深入地阐述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

第一章着眼在“专注力”上,优化专注力能帮我们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互联网每天向我们推送难以计数的信息,可是却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应对。人类走过了漫长的进化史,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只是近几十年的事,其实我们天生不擅长多任务的并行工作,总是陷入事物纷扰的泥潭。

注意力涣散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却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性,因而它并不像头痛脑热那样会给我们直接的“痛感”。但是它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却并不小于许多身体上的疾病。

如果我们掌控不好自己的注意力,就意味着我们无法聚焦在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上,也无法把精力投注在真正值得做的事情上,从长期来看,这将大大降低我们的竞争力和幸福感。所以在这一章里,我从心理学有关注意力的理论知识入手,为大家阐释注意力的重要性,以及我们该如何掌控自己的注意力。

第二章的主题是“认知负荷”,调整认知负荷能减轻我们学习或工作的压力,帮助我们在复杂棘手的任务上更加应付自如。跟前一章一样,它也是从心理学的基础原理出发,抽丝剥茧地阐述什么是认知负荷,以及如何调整我们的认知负荷。

当一个人的认知负荷过重甚至过载时,他会陷入疲于应付、无力招架的境地,不仅自己会很疲惫,同时完成任务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这种无力感会形成恶性循环,让他痛失未来发展的机会。

所以,我们有必要认识和理解“认知负荷”这个概念,学会降低认知负荷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设计和优化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这样既能降低我们的“大脑负重”,也能提高我们的任务表现。

第三章的主题是“解锁内在动机”,解决的是“动力不足”的问题。一个人做任何事情,背后都会有一个驱动力,也就是“动机”。如果我们感到动力不足,就会陷入无法行动的僵局。

现代人往往会间歇性地陷入“动力不足”的怪圈。这里“间歇性”指的是有时候豪气万丈,准备大干一场,但没过多久就偃旗息鼓,鸣金收兵。之所以动力无法持久,多半是因为动机来自外界,来自他人对自己的期望,来自对外部奖励的渴求。可外部动机虽然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激励效果,却难以持久。

能为我们提供持久动力的是“内在动机”,也就是自己内心的热爱和期许,它促成我们去做某件事。按照心理学家的研究,培养内在动机,需要我们获得充分的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我们需要为自己创造更易于获得这些感受的环境或者机会,如此我们就越有可能形成内在动机。

第四章讨论的是一个深刻的主题:“智慧”。什么是智慧,古往今来无数哲人提出过自己的见解。而现在,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认识“智慧”,认识智慧模型的四个维度,以此来思考怎样让自己变得更有智慧。

对智慧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形成一种理性的思辨能力,我们可以按照智慧的标准来审视自己每日的一言一行,去判断其中哪些是比较智慧的,哪些是不那么智慧的。这种自我的审视可以成为我们“元认知”的一部分,帮助我们更加明智地思考和行动。

把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放在一起考虑,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纲领性的指导框架,其中内在动机负责偏感性的部分,智慧思辨负责偏理性的部分,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像人生罗盘一样,能为我们导引出人生行进的方向和路标。

这本书的第五章和第六章回到了《精进》系列中一贯探讨的“学习”主题,我将为大家呈现对“学习”更为深入和科学的认识。其中第五章讨论的是“知识论”,即深入地阐述知识的特征,以及我们如何打造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我相信读过本章以后,你对“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知识体系”等问题的理解会焕然一新。

第六章介绍的是学习的科学法则,这些法则都来自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具有相当的可信度和实用性。运用这些科学的学习法则,能让学习事半功倍,要知道这些方法是没法通过个人经验或者自我反思得到的,因为很多方法是“反常识”的,恰恰与我们通常的理解相反。所以掌握和运用这些法则,将是我们自我提升过程中独特而有效的武器。

本书的最后两章,讲的是如何高效行动和如何增强我们的思考力。这两章的内容融汇了很多新鲜而实用的技巧,其中大部分应该是你第一次见到。这些技巧是我从极为广泛的阅读和数年如一日的自我提升的实践中千挑万选出来的,每一种技巧都有可能为你打开一扇全新的窗户,或者接上一根隐秘的管道,来提升你的行动力和思考力。

由此你会发现,《精进3》是一本全方位的、可信的个人提升指南,这些多角度的锻造能帮助你塑造自己的独特性,帮助你更好地捕捉不易为人发现的机会,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态位。

一个独特的、具有超强学习力和创造力的个体,无须走进内卷式的过度竞争。因为他能够展现自己独特的价值,能够用独一无二的知识体系和敏捷的行动力来满足其他人的需要,能够发出富有个人辨识力的响亮声音。

他就像一个为完美而执着的雕塑家,他的头脑就是他雕塑的对象,他理解这个对象是如何工作的,有着什么样的优点和限制,他也知道采用什么明智的方法来加以塑造和完善。而这种理解和认识,需要你从阅读这本书开始,通过阅读找到你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