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牍一:关于二子归属的法律文书
XB6954是一份法律文书,关于两个儿子的归属问题。形制为矩形简牍(又称尺牍),但封简已遗失,仅剩底牍。[1]底牍长14.5厘米,宽6.8厘米。
1. saṃvatsare 20 maharayatiraya(*s̱a mahanuava maharaya jiṭu-)
2. ga mahiri devaputras̱a mas̱e 3 divas̱e 3 iśa kṣ̄unaṃmi a-
3. (*ri ku)tǵeya stri cimiǵaae〔一〕 saṃgarahitaṃti〔二〕 cimiǵaa-
4. e putrāna praceya je(*ṭha) pu(*tra) vi[sma] naṃma cimiǵaae
5. tanuaǵa huda bhiti ca maṃśa[ra] naṃma ari kutǵeyas̱a tanua-
6. ǵa huda aja kṣ̄una uatae ari kutǵeyas̱a stri cimiǵa-
7. ae vaṃti nasti dānagrana asaṃna na gaṃdavo〔三〕 pac̄aṃ bhuya
译文:
1. 兹于20年,大王中王、大鄯善大王侍中
2. 马伊利天子治下,3月3日。此地于本朝,
3. 长者库伽耶(Kutǵeya)与女子至弥伽(Cimiǵa)起诉:
4. 关于至弥伽诸子,长子名为毗斯摩(Vi[sma]),归至弥伽
5. 自身所有。次子名为玛沙罗(Maṃśa[ra]),归长者库伽耶自身
6. 所有。自今日此刻起,对长者库伽耶与女子至弥伽而言,
7. 无有与取,此后不可再公堂对簿。
注释:
〔一〕关于此诉讼的背景——长者库伽耶与女子至弥伽是何关系,为何要起诉两个儿子的归属问题——文书中并未明确交代。在文书No. 39与No. 45中有名为Cimika的女奴(dajhi),通过断案的主簿可推测也处于马伊利王后期,但无法判断是否与这里的Cimiǵa为同一人,或者只是同姓名或姓名相近。[2]此处至弥伽名字前标示身份的词汇stri也很笼统,泛指女性。[3]如果二者为同一人,那么她后来是否获得了自由,还是依然保持女奴的身份?库伽耶是她两个儿子的生父,还是她之后的主人——在39与45号文书中,Lýipeya(黎贝耶)是Cimika的主人——抑或二者兼有?如果二者不是同一人,她是否为库伽耶离异的妻子,所以需要分割两个儿子的所属权?若是后一种情况,长子归母、次子归父的决断值得注意,透露出母权的地位很高,显然与汉地宗法制下强调嫡长子在父系家庭中的继承权迥异。不过,由于封简遗失,文书又过于简洁,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Kutǵeya是佉卢文文书中很常见的名字,而两个儿子的名字Vi[sma]和Maṃśa[ra]此前似乎没有出现过。
〔二〕在佉卢文法律文书中,提起诉讼可用动词garahitaṃti(过去时第三人称复数,意为指控),但前面加上前缀saṃ的用例比较少见。文书No. 437底牍第5至6行中有类似表达:suiya maṣḍhiǵeyas̱a ca saṃmu[kha] garahitaṃti。saṃmukha意为当面,前缀saṃ可表示一起、共同之意。
〔三〕判决生效后,不可再纠缠翻供,最后一行是套话式表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