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
探索思考
沉静的暗夜,一点灯光,一点温暖,为行路的人驱散黑暗与恐惧。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灯光,在思想上同样需要。在《灯》一文中,巴金先生用他细腻的笔触,将灯光的温暖与力量带给我们,激励我们朝着那光迈出脚步。
阅读批注
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1
1 铺垫
作者先写夜如沉睡的大海一般,进而能分得清景物轮廓,营造出一幅黑色逐渐减淡的动态图景,使人不禁疑惑,是什么减退了黑色,为下文引出灯光做铺垫。
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2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是的,那边不是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吗?谁从城里走回乡下来了?过了一会儿,一个黑影在我眼前晃一下。影子走得极快,好像在跑,又像在溜,我了解这个人急忙赶回家去的心情。那么,我想,在这个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是更明亮,更温暖罢。
2 细节描写
通过聚焦“昏黄”的色彩以及“微微颤抖”“亮起来”的状态,令灯光微弱却坚而不灭的特点跃然纸上。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3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3 反衬
在飞雪、泥泞、迷阵面前,这豆大的灯光是如此微小,但就是这样一点微弱的光,带给人挺起身子向前迈步的力量,强烈的对比反衬出灯光带给人的无尽温暖和力量。
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我的生活中有过好些大的变化。现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脚的灯光,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不是同样的吗?我看不出一点分别!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自己楼房前面的廊上吗?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
我对自己的这个疑问不能够给一个确定的回答。但是我知道我的心渐渐地安定了,呼吸也畅快了许多。4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
4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上的“安定”反应在身体行为上,表现为呼吸的畅快,这一细节生动展现出灯光带来的力量。
他们点灯不是为我,在他们的梦寐中也不会出现我的影子。但是我的心仍然得到了益处。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5
5 象征、过渡
此处的“灯光”已不再是实际灯光,而是象征着希望对迷惘心境的指引。作者通过这句话将思绪进一步拓宽,从灯光的实际意义过渡到后文灯光的象征意义,提升了全文的思想内涵。
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这些灯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6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我没有跟他重谈起灯光的话。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6 对比
从绝望、悲观到积极,通过一个人前后的变化与对比,烘托出灯光对人的深远影响。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阅读赏析
巴金是当代著名作家,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散文集《随想录》等。先生的散文充溢着真情,如清泉般流入读者心底。
《灯》创作于1944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国家民族陷入巨大的灾难。作者开篇以噩梦、窒息、漆黑等环境描写烘托出环境及内心的彷徨、苦闷,然后话锋一转,这微弱却不灭的灯光出现,减退了黑色,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全文以“灯”为主线,时而是对现实的描写,时而是对往事的追忆,时而写真实的灯光,时而引经据典,在描写的同时运用象征手法,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景物描写当中,强化了灯光带给人的温暖、力量与信心。
阅读延伸
1.文中共描写了哪几种类型的灯?请简要概括。
2.“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自己置身于黑色的夜晚,远处的灯光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