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故事的内部构造及生成原理
编剧要学会编故事,就要知道故事的内部构造以及故事的生成原理。任何事物都有其内部构造和生成原理,故事同样也是,了解故事的内部构造和生成原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故事创作的规律。
4.1 故事要素
故事是由情节构成的,故事情节其实就是特定性格的人物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人物和情境是情节的两个要素。
故事的公式可以简单概括为:人物+情境(事件+人物关系+时空环境)=故事情节。其中,人物和情境都是变量,人物产生变化,情节就会发生变化,情境变了,情节也会有所不同。同样都是讲述小人物逆袭的故事,《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安和孙少平都是农民,故事讲的就是两位主人公在社会基层的挣扎和奋斗,《士兵突击》的主人公是个“傻子”士兵,故事讲的是一个敢与世俗抗争的士兵逆袭成为兵王的故事,《血战钢锯岭》的主人公是个不愿意拿枪杀人的医务兵,故事讲的就是一位不愿意杀人的医务兵在战场上拯救战友逆袭成为英雄的故事。把孙少平和孙少安放在抗日战争的情境中,故事讲述的可能就是如同《新儿女英雄传》那样的抗日英雄故事;把许三多放在城里当个销售员,可能就成为《傻根进城》这样的农村青年在城里闯荡励志成长的故事;把许三多放在扶贫的情境中,则可能是个乡村扶贫的故事。人物和情境的变化,也会导致剧情的变化,很多电影和电视剧中都有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表白爱情的情节,由于主人公性格不同,所处的情境不一样,剧情也很不一样。在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主人公张大民是外表平庸,也没什么出息的男人,他追求漂亮女孩李云芳,她是他心中的女神,即便李云芳被人抛弃,也是他难以企及的,所以他在她面前很自卑。他心里渴望得到云芳的芳心,又害怕被拒绝,也没有勇气向李云芳表白,好不容易表白,都不敢马上得到答案,反而问李云芳:“我嗓音还行吧?”李云芳默许了他的表白,摆出姿态让他亲吻,他也没有勇气,放弃了。在电视剧《亮剑》中,在战场上敢作敢为且无往而不胜的李云龙在杨秀芹面前却处处被动,不敢面对,而到田雨面前却很自信,因为田雨是他的下级,也不谙情事,很天真,他在田雨面前就很有气势。
故事千变万化,其实也就是把各种不同的人物放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之下,也就是说故事是由人物和情境不同的组合方式而构成的。编剧编写故事时所要想的也就是要把什么样的人物放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4.1.1 人物
人物是故事的主体,故事就是要塑造人物性格并表现人物命运,反映生活,揭示人性,创造美感。故事是依靠人物性格和命运来吸引读者或观众的,而故事中的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性格和表现人物命运而服务的。
人物在故事中起着主导作用,有什么样的人物就会有什么样的剧情,同样的事件,同样的情境,人物和人物关系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故事。关于恋爱的故事,无非是男女相识相爱的过程,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一起上演的是悲剧,而张生与崔莺莺则上演的是美满的爱情剧。同样是求爱的情节,在电视剧《三八线》中李长顺在常芳面前表现得急切而油滑,《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张大民在自己暗恋的女神李云芳面前则自卑而畏缩。戏是由人物来表现的,有什么样的人物就会演出什么的戏剧。
有什么样的人物就有什么样的故事,人物品质决定故事的品质。人物强,则故事强;人物弱,则故事弱;人物有思想,则故事有思想;人物有趣味,则故事有趣味。
4.1.2 情境
情境的概念引自戏剧理论,被看作是戏剧作品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戏剧冲突产生的基础。马丁·埃斯林认为戏剧不仅是人类的真实行为最具体的艺术化的模仿,它也是我们用以想象人的各种境况的最具体的形式。在他看来,剧院是检验人类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的实验室,大多数戏剧作品的前提是:“如果……,事情会怎么样?”他以此概括了戏剧艺术的本质。
情境是产生故事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样的人物在不同的情境下会做出不同的选择,采取不同的行为,从而产生出不同的剧情。所谓故事就是不断给人物设计新的情境,让人物在不同的情境中做出不同的选择,从而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并把人物命运连同剧情不断向前推进,直至高潮和结局。在诸如《复仇者联盟》《速度与激情》《战狼》这样的系列电影中,只要给剧中原有人物不断设计出新的情境,自然会生发出新的故事来。
情境其实就是人物发生行为时所面临的处境,它对人物行为及行为方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包括3种要素,即事件、有定性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活动的具体的时空环境。它们共同为人物构建起特定的情境,形成戏剧场。在这诸多要素中,最重要的、最有活力的要素是人物关系。
1.事件
在影视剧中,人物所面临的情境总是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的,在情境的诸多要素中,事件是载体,没有事件,情境无从建构。
编剧写戏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或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在影视剧中,情境总是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的,所谓故事情节就是人物在具体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一个又一个的事件串联在一起,构成故事的情节链。
2.人物关系
在事件确定以后,编剧接着要想的问题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时候有哪些人?主人公跟谁在一起?他们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
同样的事件,所处的人物关系不同,所产生的情节也不一样的。同样是“求爱”这样一个事件,《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张大民向李云芳求爱是一种状况,《三八线》中李长顺向常芳求爱又是另一种状况。虽然事件相似,由于人物关系不同,人物所面临的处境就不同,发生的故事也可能完全不同。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向杨秀芹求爱是一种状态,他向田雨求爱则完全是另一种状态。人物关系不同,面对的戏剧场不一样,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不一样,产生的故事情节自然也不一样。
3.时空环境
在确定事件和人物关系以后,编剧接下来想的问题是:这个事件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是白天还是晚上?在什么地方?当时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很多求爱的场面会安排在鸟语花香的公园里,很多打斗的场面则发生在废弃的厂房里,而科幻电影的场面则多发生在缥缈无际的太空之中。
4.1.3 人物与情境
布莱希特认为,戏剧的对象是人,每一个戏剧作品都是把单个人置于特定的情境中,给予一定的条件和刺激,将其定向化的内心生活处理为行动,以完成自我表现的行动。因而戏剧不仅是对于人的行动的最为具体、最为直观的艺术模仿,也不仅是对人的内心生活的直观外现的艺术形式,还是用以想象人所面临的具体情境的最具体的艺术形式。
情境是为表现人物性格和命运而设计的,所谓“给予一定的条件和刺激”,首先是这个情境要激发出人物的欲望,而所谓定向化的内心生活,就是说这种情境是能够充分表现人物内在性格的。你要表现人物的勇敢,就得给他设计出能够表现勇敢的情境;你要表现他的善良,就得给他设计出能够表现善良的情境;你要表现他对爱情的忠贞,同样也应该给他设计出最能表现他对爱情忠贞的情境;倘若你设计的情境,不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这样的情境就是低效或者无效的。在电视剧《亮剑》中,为了表现李云龙的勇猛和机智,开始安排了一场敌强我弱的阻击战,面对不可一世的坂田联队,在完成阻击任务后上级命令他从敌人防守薄弱处突围,但李云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从敌人正面突围,一举打败敌军主力,表现出超人的智慧和胆略,这种情境体现了李云龙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人物性格。
特定的人物性格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得以表现,人物命运也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发生改变,故事其实就是要不断地为人物设定或创造出一个个特定的情境,让他们有机会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性格,完成预定的使命及个人命运的轨迹。情境是随着事件而改变的,一个事件过后往往会引发另外的事件,新的事件中人物关系会发生变化,时空环境也随之变化,人物采取不同的行为,表现出不同的性格,人物命运可能发生改变。情境的改变有时是通过改变人物关系来推动的,有时则是由事件本身来推动的。
一般说来,对于人物来说,给予的刺激越强烈,条件越恶劣,人物处境越艰险,越能表现人物性格,人物的命运越有悬念,越能吸引读者或观众。电视剧《三八线》和《士兵突击》中同样都有一场演练的戏,剧情类似,但由于情境设计不同,戏剧效果也完全不一样。在《三八线》中,李长顺因嫉妒心与张金旺斗气,偷奸耍滑拿了战友的旗帜跑到终点,这事对两人都无关紧要,对他们命运并无丝毫影响,也很难表现出他们内在的性格。而在《士兵突击》中,同样是一场演练却关系到所有人物的命运,演练获得前三名者可以进入A大队,这是军人的荣誉,也关乎每个参与者的前途和命运。许三多和战友成才及副班长伍六一在一个组,伍六一负伤,快到终点的时候,再也跑不动了,而前面已经有人到终点,这就意味着即便三人都能到达终点,也必定会有一个人被淘汰。许三多和成才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倘若架起负伤的伍六一往前赶,可能会前功尽弃,三人都失去机会。自私的成才选择抛弃战友,独自赶到终点,获得了机会,而许三多不肯放弃,伍六一则为了成全战友,主动选择放弃,并鼓励许三多冲向终点,让他获得了机会。就是这样一场戏,把每个人物性格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更显得荡气回肠。
在故事中,人物所处的情境有多种形态。按事件大小分,有大情境和小情境,按状态分,有顺境、困境和绝境。
1.大情境与小情境
人物总要在故事中经历大大小小的许多事件,每经历一个事件,都可能面临不同的情境。事件有大小之分,情境也有大小之分,有时候是一个事件引发出另一个事件,一个情境转到另一个情境。有时候则是在大事件中套着小事件,一个小事件又生发出另一个小事件,推动整个情节向前发展。
2.顺境、困境和绝境
人有悲欢离合,人生道路上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顺境,也有逆境,甚至绝境。对多数人来说,生活是平淡的,虽然也会经受逆境,但总是顺境更多,而对故事来说,却要不断让人物经受逆境,经常让人物处于困境乃至绝境中,让他的人生经受更为严酷的考验。
人物在行为的过程没有遇到阻力,顺利达到目标,是顺境。人物在行为过程中遇到阻力,发生冲突,则可能陷入困境乃至绝境。人物经历顺境,没有遇到阻力,故事就容易平淡,没有悬念,也没有趣味,很难吸引观众。人物遇到的阻力越大,陷入的困境越深,甚至到了绝境,故事就有了悬念,观众对人物的命运也会格外关注。所以编剧写戏,经常要不断地给人物做局,设计陷阱:阻力越强劲,设计的陷阱越精妙,人物冲破阻力的力量越强大,破解陷阱的招数越出奇,越有悬念,越能引发观众的兴趣。
有阻力就会有冲突,困境原本就是以事件和人物关系为人物所布的“局”,里面交织着各种各样的冲突,对人物形成强大的阻力。编剧在写戏时经常要想的问题就是:“这个人物在这个时候会碰到什么麻烦?”或者“他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或困境?”倘若他走得太顺,没有困境,戏反而不好写。写戏其实就是要不断地为自己的主人公设置阻力或障碍,使他不断地陷入困境乃至绝境之中,又想方设法顺着他的性格和处境让他冲破阻力,从困境中走出来,从顺境到困境,再从困境到绝境,然后走出困境,进入顺境,再陷入困境之中,周而复始,人物性格和命运都在发生变化,剧情渐渐进入高潮。
4.2 故事生成原理
情节是特定性格的人物在特定情境中产生的思想行为,而人表现出的行为取决于人的欲望和性格,戏剧化情境不断诱发或激化人物的欲望,同时也引起各种各样的戏剧冲突,从而更进一步刺激人物的欲望,不断引发人物新的行为,推动人物性格和命运变化发展,从而生发出新的故事情节。
故事是靠着内在动力来驱动的,故事动力的大小决定了故事发展的力度和强度,故事动力强则情节强,故事动力弱则情节弱。
故事的动力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人物性格及人物关系的建构;二是事件本身的纵深感和延展度。
4.2.1 人物性格与人物关系的建构
人物在特定的情境下欲望受到刺激,产生动机,然后转为行动,从而也形成故事的内在动力,其中有3个因素对故事动力会产生影响。
1.欲望
在故事中,人物的欲望越强烈,动机越明确,故事发展的动力越强大。故事一般都是围绕主人公展开的,主人公的行动线往往也是故事的主要情节线,所以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般由欲望强烈并具有很强行动力的人担任,在很多故事中,开始就会有个大的激励事件,如在恶性案件中主人公的亲人被杀,或失恋,或事业挫败被朋友背叛等,主人公陷入困境乃至绝境,从而激发出他的欲望,产生具体动机。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的妻子及情人被杀,他入狱服刑,饱受凌辱,产生出逃离监狱追求自由的强烈欲望,以后他所有的行为都受这个欲望的支配,成为故事的内在动力,他的行为也构成了整部电影的主要情节线。
2.性格
性格是欲望转化为行动的重要因素,性格强大的人,行动能力也强大,而性格懦弱的人,行动能力也弱。性格强大且行动力强的人,对情节推动力也强,所以性格强大的英雄人物更容易成为故事的主人公,他们的行为痛快淋漓,故事也会给人痛快淋漓的感觉。
3.人物关系
除了主人公的性格和欲望,故事的动力还来自人物行动中所遭遇到的阻力,阻力越大,也越能激发出更强大的动力,阻力小了,动力也发挥不出来。
在故事中,主人公所面临的阻力主要体现在人物关系上,人物关系的对立性越强,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也越大,冲突的强度也越高。很多故事之所以平淡乏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物关系过于松散平淡,缺乏戏剧张力。
4.2.2 事件的纵深感和延展度
事件是故事的载体,所提供的空间的大小和时间的长度,对故事的动力系统的建构有很大的影响。有些故事结构是封闭性的,尤其是以事件为中心的大情节故事,其结局是确定的,达到预定目标,故事也就终结了,很多电影故事都是如此。而有些故事结构则是开放式的,很多小情节故事并没有明确目标,故事可以随着人物关系和情境的改变而不断延长,很多系列电视剧的结构也是开放性的,所以可拍到数千集乃至上万集。很多网络小说的故事可以写到上千万字,也在于故事结构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为故事提供了足够的延展空间。
很多故事并不需要有很强劲的动力,譬如短篇小说、戏剧和电影等,它们的篇幅都很短,故事简单,稍有动力就能支撑下去。长篇小说和长篇电视连续剧中的故事篇幅较长,如果想吸引人持续地看下去,就需要强劲的动力系统来支撑,否则动力不足,剧情就难以延续。
在长篇幅的故事中,譬如长篇电视剧,往往在开头部分就要把局布好,给故事安置好动力强劲的发动机。一般说来,电视剧前五集最关键的事情就是要把故事布置好,发动机装得好,后面的情节发展就会很顺畅,现在很多电视剧动辄几十集,网络小说更是长达数千章,数千万字,要让故事长久地延续下去,关键还是前面的“局”要布好。
编剧对故事布局,一般要考虑到两个因素:一是人物和人物关系,也就是人物在经历这些事件中会遇到哪些阻力,他会与哪些人发生冲突,又有哪些人帮助他突破阻力解脱困境;二是事件,他要考虑到自己的人物在整个故事中大致要经历哪些阶段,会发生哪些事件。
一般说来,在故事的布局上,小情节故事主要是靠人物和人物关系来驱动剧情,且更注重人物关系的设置,大情节故事主要是靠事件来驱动剧情,更注重情境和事件的设计和编排,而中情节故事则是二者兼顾。
在电视剧《琅琊榜》中,故事开始,主人公梅长苏的任务就确定了,他要在皇帝面前为死去的父兄以及数万冤死的赤焰军将士平反昭雪,还要把并不被人看好的靖王扶上皇位。他作为一个江湖人士,带着病弱之躯,手无缚鸡之力,而编剧为他设置了极为强大的对手,让他去面对太子和誉王两大权贵集团,还有皇帝及整个皇权,敌对阵营势力强大,使得他处境极其危险,也不断激发他的欲望和斗志。
4.3 情节与情节链
故事由一个个情节构成,每个情节都有情节点,多个情节联系在一起,形成情节链,也构成故事中人物的命运线。
4.3.1 故事梗与情节点
所谓故事梗,是指故事中的人物在行为过程遇到的阻力。梗,乃是“梗阻”的意思。人物行动受到阻力,就会产生冲突,人物面临选择,做出行动,这是做戏的好时机,做得好了,就成为故事中的情节点。
不能说没有阻力就没有“戏”,但有了阻力会更有戏,所以很多时候,编剧写戏就是在找故事梗,他们经常想的就是:“这个人物在这个时候会碰到什么麻烦?遇到什么样的阻力?”或者“在这个时候,他会碰到什么人?他和这个人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冲突?”所谓写戏,很多时候就是要想方设法给人物设置障碍,制造冲突。
编剧写戏,很多时候就是给人物设置阻力或障碍,乃至设置陷阱,让人物深陷其中,再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中解脱出来。所谓“戏”,就是个系“扣”和解“扣”的过程,系“扣”就是布局,设陷阱,或做铺垫。解“扣”,则是解决矛盾,“扣”系得太松,容易解开,缺少悬念,引发不了观众的兴趣。所以“扣”系得越紧,解“扣”的难度越大,越有悬念,越扣人心弦。
真正会写戏的编剧,总会把戏扣系得很精巧,松紧适当,把戏做到极致的同时也把人物性格写到极致。给人物制造阻力,要遵循故事发展的逻辑,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为设置阻力而设置阻力、为设置冲突而设置冲突的做法其实是很拙劣的,很难达到真正的戏剧效果。
4.3.2 情节链
故事由许多个情节组成,情节按照事件发展的内在逻辑联系在一起,情节与情节之间环环相扣,形成人物的行动线和人物的命运线,并形成整个故事的情节链。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讲述的是小人物福贵大半生的命运,他原本是有钱人家的大少爷,原本可以好好活着的,但生活却有着各种各样的“梗”,不断地改变着他的命运,人生中的这些“梗”也成了故事的情节点。故事从新中国成立前写起,那时他是个有钱的少爷,却好赌,中了龙二的圈套,把自家的院子输没了。被逼无奈,他成了演皮影戏的艺人,原本也能活下去,却又遇到了“梗”,他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差点丢了性命。好不容易回了家,女儿却成了哑巴,这又是一个“梗”。后来小儿子竟被新来的区长给撞死了,对这一家子来说,这可是个大“梗”,几乎令他们感到绝望。好在还有个女儿,女儿虽是个哑巴,但找了个好丈夫,结婚后很快怀孕了,倘若能够顺顺利利地生下来,也算皆大欢喜,可偏偏命运弄人,孩子生了下来,女儿却死了,这又是一个大“梗”,正是这些故事梗使福贵一家的生活脱离了正常轨道,使他们不断陷入苦难的深渊,将常态的生活非常态化,成为故事中的情节,这些情节连在一起,形成展现福贵苦难人生的情节链。
编剧特训营
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写出整个故事的情节链,并加以分析。
【基本要求】
1.找出故事梗和情节点。
2.可以采用图表方式,勾画出剧情发展轨迹,加以分析。
【作业目的】
学习和掌握故事梗和情节点及情节链在故事中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