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明星销售张朝阳

在获得第二轮融资后,张朝阳明显感觉到了股东对收入要求的压力,他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跑客户上。

除了英特尔、IBM、微软这些跨国IT(信息技术)公司,在当时的中国,其他行业几乎没有人知道什么是网络广告,但很多人能接受做个网页的概念,因为网页实实在在能看到。

张朝阳就在做网页的客户中试探着发展他的广告主。“您能不能试着投放一个网络广告?”是他经常对这些网页客户说的一句话,接下来,他就必须向这个客户解释什么叫网络广告。搜狐最早的客户是北京牛栏山酒厂,就是这样以先做网页后投放网络广告的形式成为搜狐的客户的。

张朝阳同时四处接受媒体的采访,不断借着报纸版面和电视画面讲述什么是互联网,搜狐是什么,网络广告又是什么。张朝阳总是不厌其烦地强化自己的地位,推广公司的品牌。至少从商业模式上来说,他必须这么做,只有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才会登录自己的网站,才会带来更多的流量,才会有更多的广告主予以投放他们的广告。

张朝阳被称誉为是最勤奋的CEO,声称全中国500强企业的CEO他都认识,这可能有些夸张,但他的确交游广阔。同时他也很拉风,知道自己的“符号”作用,他只有不断出位,媒体才不会遗忘他。他不在意人们怎么评价他,只要他的目的达到了就可以。在这方面,那段时间的张朝阳让人们想起了甲骨文软件公司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

但他的朋友,如美通无线的CEO王维嘉和西陆网董事长耿俊强都认为,在日常活动中,张朝阳相当内向。这真是一个看似矛盾的人,但又是一个知道怎么样释放自我的人。

1999年前后,张朝阳不作秀不行。当年由四通利方与华渊中文网(以下简称“华渊”)合并而成的新浪拥有8000万美元资本,其迅猛的成长势头让还没有完全认清方向的张朝阳不知所措。而ChinaRen、人人网等新生代门户网站也依靠近乎疯狂的“烧钱”而一夜成名。对于只有“两岁”的搜狐而言,它随时可能被遗忘。但由于融资不利,可供其使用的资金只有新浪的十分之一——按照当时的游戏规则,搜狐几个月之内就可能弹尽粮绝。

为了确保搜狐不被遗忘,张朝阳选择了最便宜也最有效的方法——树立个人品牌。一度,他像其他所有CEO一样大谈“泡沫就是互联网的革命”,而自己却紧张地压缩成本。

张朝阳的个人品牌效应带来的成效显著。搜狐的销售人员至今津津乐道的是,当时很多不愿见搜狐销售队伍的企业听说张朝阳亲自来谈合同,一切就变得极为容易。甚至很多企业的员工会在门口等着,就想亲眼见见这个“明星”。

《北京青年报》原记者、曾担任互联网协会数据中心主任的知名评论家胡延平讲过一个段子:一位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回国的留学生,拿着《北京青年报》报道张朝阳的那期报纸找到报社总编,要求《北京青年报》以同样的篇幅报道他:“我是张朝阳的校友,我也做网站,为什么只宣传他,不宣传我?”

一个明星就此诞生。直到今天,张朝阳依旧是这个行业的大明星,而且是最具知名度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