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朝说起,到清朝结束(一):大秦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6.北伐匈奴

秦始皇决定北伐匈奴并不是一时兴起,早在灭六国后不久,他就想兴兵北伐,但考虑到敌我双方力量差距不是太大,不太有把握,便暂时搁置了。这期间,秦始皇一直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击必杀,现在终于下定决心解决匈奴问题了。

秦始皇本是好斗之人,神武九天,一说打仗便精神抖擞,像打了鸡血一样,这从源头上就助长了秦军的士气。

大将蒙恬也是一代名将,将门之后。他的爷爷是蒙骜,老爸是蒙武,都是秦国著名将领。蒙恬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文武双全,傲视江湖很多年,号称“中华第一勇士”,由他带队北伐匈奴无疑大大提高了胜算。

又加上秦军是百胜之师,烈火中淬炼出来的,有荡平六国的光荣历史,士气高昂,三天不打仗手都痒痒。

另外,秦军战法先进,军制规范,兵种齐全,有步兵、车兵、骑兵、水兵四个基本兵种,而且武器也非常先进,特别是拥有当时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弩。

弩者,怒也!因为它射击时声势和威力巨大,像人发怒,所以取名为“弩”。弩源于弓,杀伤力却远远大于弓。

弩有四个主要特点:

一是射程够远。

这点非常重要,双方对战,射程远的武器肯定占有先机,当普通弓箭还没到达攻击位置时,弩已经先发制人射杀对手。

其实,到现在为止,射程远的武器都深受各个国家的重视。譬如,美国说起来是担心朝鲜拥有核武器,其实更担心的是朝鲜具备打击美国本土的远程攻击能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独立研制的两弹一星,其中一弹指的是导弹,解决的也是远程攻击能力问题。

二是命中率高。

弩不像普通弓箭那样容易打偏,它可以长时间引而不发,在瞄准目标等到需要时才射出,有利于捕捉射击的最佳时机。

三是使用方便。

普通人只要掌握弩的发射原理,不用怎么训练就能上手使用,这样大大提高了军队的作战效率。

四是可以同时发射几支,甚至几十支箭,极具杀伤力。

这点也很重要,秦军的重装战车体形高大,上载各色弩箭,发射起来密集如雨。很多影视剧中都清楚地再现了这一幕,这里就不多加描述了。其效果如同今天的坦克大炮,所向披靡。

弩是秦军所特有的武器,匈奴没有,代表着当时军事技术的巅峰,属于尖端技术。秦朝时期,秦弩的制造已经实行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从国家元首秦始皇的战争意志,到三军统帅蒙恬将军的军事素养,再到部队军制战法,到士兵战斗力,最后到武器的先进性,秦军显然都已经准备妥当。

我们反过来再看看匈奴的情况。

匈奴当时的老大是头曼单于,也是匈奴第一位单于,应该说也非常有作为。如果你对他不太熟悉的话,或许对他的儿子冒顿单于有所了解。如果冒顿单于你也不熟悉的话,那么对发生在这对父子单于身上的故事——“鸣镝弑父”应该有所耳闻。如果这个故事你还是没听说过,那就耐心等待,等到后文中写到冒顿单于时,我们再好好说说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实在是太传奇了。

头曼单于毕竟是第一代单于,原来旧有的生产关系还在协调之中,生产力不发达,周围各个部落的势力错综盘结,不够统一。

另外,匈奴军队当时虽然粗具规模,骁勇善战,长于骑射,机动灵活,但是军制管理不完善,军事战法老套落后,军队组成以骑兵为主,兵种单一,平日里有组织无纪律,很难形成合力,有事的时候聚在一起去干一仗,没事的时候就去放羊抱孩子去了,士兵的战斗力可想而知。而且,匈奴的武器也不够先进,仍然大量使用普通弓箭,这与秦朝的弩无法相比。

通过双方的力量对比,显而易见,秦朝远胜于匈奴,战争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蒙恬接到秦始皇的诏令后,马上指挥三十万大军,兵分两路进攻匈奴当时侵占的黄河以南地区。主力一路,由蒙恬亲自率领,经过现在的陕西榆林地区,从北部包抄进攻;另一路,出萧兼关,直接攻击匈奴南部。

之前,中原常年混战,总是被匈奴侵扰,在秦灭六国后,秦朝仍然对匈奴采取了战略守势。现在数十万秦军无缘无故突然从天而降,匈奴哪里会有防备,一接触便被打个措手不及,分头逃窜,把很大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原让给了秦朝。

蒙恬按照秦始皇的要求将打下的地盘进行划土分区,实行郡县制,设置了四十四个县,并将内地罪犯发配过来生活。当时的人们称之为“新秦”,后人则称之为河套地区,主要是指黄河的“几”字弯地区及其周边流域。

这还不算完,第二年,蒙恬奉秦始皇之命乘胜追击,再次率领秦军渡过黄河,继续北进,兵势迅猛。

匈奴抵挡不住秦军的凌厉攻势,恐惧万分,只好向北撤退,退出了阴山和贺兰山高地,北撤七百余里,直到阴山以北的漠南一带。秦军则占领了高阙、阴山、北假等地,这些地名大家不用纠结,现在都位于内蒙古境内,了解就可以了。在这些地方,秦朝又设置了三十四个县,将内地三万余户人家迁徙过来居守。

秦朝主动对匈奴发起进攻的这场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匈奴自此数十年内“不敢南下而牧马”,可以说是一战定乾坤。

匈奴被赶跑了,但是没有被彻底剿灭,它对秦王朝的威胁依然存在。为了防备匈奴再次南下侵扰,秦始皇想了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呢?

他要修一道围墙,把还没完全开化的匈奴胡人隔离在墙外面。这个围墙就是流传至今的万里长城。

其实,长城并不是秦始皇个人的发明创造,以前的燕国、赵国、秦国这些国家为了防御匈奴侵扰边境,已经各自建造了长城,秦始皇只是命令蒙恬把燕、赵、秦三个诸侯国的北部长城连接起来而已。

连起来后的长城西起临洮,也就是今天的甘肃省岷县,东到辽东,越山跨谷,绵延五千余里。

后来,又经过若干朝代的加固整修,特别是明朝,就成了今天的万里长城。现在我们去北京看长城,感觉好不宏伟,好不壮观,不禁感叹祖先的智慧和伟大,其实那都是由历代劳动人民的心血所筑就的。

如此浩大的工程,即便放在今天也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何况科学技术极端落后的古代,这无疑会加重历代劳动人民的负担。

那么,付出如此大代价建造的长城,真的有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