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会群体研究:以上海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新社会群体的构成

本研究使用的是“上海都市社区调查”(SUNS)2017年的住户调查样本。更为重要的是,因为SUNS数据是一个对上海市所有常住居民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涵盖了所有社会阶层的不同人群。因此,在这个样本中,我们不但可以按照新社会群体的定义,界定出所研究的新社会群体样本,而且还可以将新社会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进行比较。

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社会阶层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结构细分而逐步成长起来的一些新的社会群体的统称。根据前文对于中产阶层研究的综述,以及国家政策层面关于新社会阶层的定义,我们将“新社会群体”操作化定义为:生活、工作在体制之外的社会精英(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更进一步,在本研究中,我们将“新社会群体”操作化定义为下面两种类型:①在非公有制部门工作、大专以上文化水平、从事非体力劳动;②自雇者。

按照这个定义,我们在2017年的总样本中定义出1435位“新社会群体”人员。[1]根据我们的调查样本总量(8640名成人+1159名在沪儿童),新社会群体人数占上海常住居民的比例为13.3%。

这个数字与已有的研究非常吻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7社会蓝皮书》对我国新社会群体总人数进行了估计,通过调查样本对总体情况进行推算得知,北京、上海、广州新社会阶层人士规模分别为 8.4%、14.8%、13.6%。[2]根据上海市统战部的调研,上海新社会阶层人士总量约365万人,以中青年为主体,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普遍较高,主要集中于“四新”经济领域。[3]将这个数字除以上海市2016年常住人口数2419万,可以算出统战部定义的新社会群体所占比例为15.1%。[4]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根据我们这个定义,从总样本中界定出的新社会群体,从数量上来看,是非常合理的。

接下来,我们简单看一下这个群体的一些基本社会人口学特征。

(1)从年龄来看,新社会群体的平均年龄为35.7岁,是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处于黄金年龄段。

(2)从性别情况来看,男女比例大致相当,男性占到55.86%,女性占到44.14%。

(3)从工作情况看,他们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43.22%)和外资企业(23.42%),还有一部分是个体工商户(25.12%),民办企事业单位和其他领域的分别占到4.19%和4.05%。

(4)从雇佣身份上来说,新社会群体主要由雇员(66.9%)、非体力自雇工作者(19.6%)和雇主(12%)组成。

(5)从职业类别来看,从事商业、服务业的人员比例最高,达到40.38%;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33.14%;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比例为15.33%。由于新社会群体的工作很多属于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有4.68%的受访者是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还有3.62%的新社会群体属于掌握一定权力资源的企业负责人。可见,新社会群体主要是提供专业服务的人员。

(6)从行业分布上来说,新社会群体主要分布在制造业(16.3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53%),批发和零售业(13.1%)和金融业(8.16%)等。还有一部分集中在建筑业(7.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3%),文化体育娱乐业(4.87%),住宿和餐饮业(4.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37%)、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72%)。还有少量的分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72%),教育业(5.65%),房地产业(2.58%)和卫生、社会工作行业(2.58%)。

(7)从婚姻状况看,本次调查的上海市新社会群体中,未婚者占总数的24.56%,已婚者占总数的70.09%,其他为同居(从未结婚)者、离婚者、丧偶者。由此可见,已婚和未婚是新社会群体的两大主要婚姻状态,离婚者比例和同居比例都是比较低的,当然这种婚姻结构与新社会群体的年龄结构是密不可分的。

(8)从户籍情况看,新社会群体中沪籍和非沪籍人数基本持平。在接受调查的新社会群体中有49.40%的人拥有上海户籍,50.46%的人为外省户籍,0.14%的人为外籍(含港澳台)人员。相比全市外来人口的比例,新社会群体的外来人口比例偏高。


[1] 在数据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不同的题目受访者回答不同,因此在基本数量上会有些许差异,此种差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 http://news.sohu.com/20170108/n478078995.shtml.

[3] http://sh.xinhuanet.com/2017-11/15/c_136752920.htm.

[4] http://www.yinhang123.net/news/1017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