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史学研究的宏观方法
(一)传统考证法
传统考据法即根据传统历史文献记载,运用归纳演绎、比较、抽象概括等普通逻辑方法以及辩证逻辑方法说明历史真相及因果关系。其基本思路是:
初步接触史料——产生问题或假设——系统搜集、整理史料——验证、修改假说——形成证据充分、论证严谨的史学观点。
(二)二重证据法
二重证据法通常指传统文献与考古资料或出土文献相结合,把新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方法。例如,王国维运用现代考古发现的汉晋木简,结合《史记》《汉书》等文献史籍资料,对汉代边塞和烽燧的考实,玉门关、楼兰及海头城位置的确定,西域丝绸之路的探索以及汉代边郡都尉官僚系统的职官制度的排列等问题,逐一做了详尽的考释,博大精深,对后人裨益极大。他创立的“二重证据法”,即“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对20世纪中国学术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重证据法的方法论价值根本在于它开拓了史料的来源,提出了检核传承文献的重要问题。
(三)民族考古学方法
民族考古学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和研究方法,有人将其与二重证据法结合称三重证据法[7]。它主要通过现代民族志与考古学材料进行类比,再现古代人类社会文化面貌。民族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实物。人包括一些保持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婚姻方式的少数民族或群体,和一些比较原始的族群,以及社会组织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情况。实物包括考古出土的文化遗存、某些历史记载和传说。
关于远古新石器时代陶器的起源及其制作工艺和程序,在我国的历史文献中几乎没有什么记载,要想研究它,就应运用民族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根据我国西南地区如傣族、佤族等的调查材料,来探讨远古人类制作陶器的工艺和方法。我国远古时代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直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人类学界和考古学界有学者在海南黎族聚居地做人类学和民族学调查时,亲眼看见了“钻木取火”,并收集了这方面的实物,又有人在贵州榕江县两旺乡的苗族聚居地做民族学田野调查时,又目睹过用杉木“钻木取火”的场面。这些都说明在发展了的人类文化中,仍然保留了一些人类习俗的痕迹。
(四)比较史学方法
历史比较研究,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来加深、扩大和验证对历史的认识的一种方法。20世纪初,比较研究形成一个独立、系统的史学流派。
比较史学从内容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用历史实例的对比来证明某一理论的观点;
第二类是通过历史比较来发现某一具体事实的特性和影响;
第三类是通过历史比较进行宏观的因果分析。
比较史学有四种用途:可以使我们看到单一结构中不太明朗的问题;为需要探讨的历史问题下更精确的定义;确定适合于某一历史问题的史料和方法;对某一理论和历史的因果关系做出说明。
(五)计量史学方法
计量史学,也称量化研究法或定量研究方法。其最大特征就是运用自然科学中的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定性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性质,传统史学实际上就是运用定性的方法。因此,计量史学出现的本身就是对传统史学的否定。计量史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欧美各国,后来又波及了整个世界。
计量史学的方法有历史统计法和历史模拟分析法,适用于有量或数量概念的历史分析,只是从数量关系上帮助揭示事物的性质;对存在某种依赖关系的历史现象的研究;某些历史结构、历史变化、发展及运用规律的分析,这一方法促使历史研究走向精密化,也使许多传统的看法得到检验和修正。
计量史学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计量史学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它只涉及历史现象中量的方面,只是从数量关系上帮助揭示事物的性质,并不能代替全部历史研究。对人的心理和思想研究,计量史学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其次,计量方法不能单独应用,必须同其他的历史研究方法相结合。再次,计量史学不可能完全排除历史学家的主观因素,以不同理论作指导的历史学家会从不同角度选取自己所需要的史料。最后,计量史学还存在大量尚未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比较突出的技术问题是研究成果的不可检验性。
(六)心理史学方法
心理史学(psychohistory),当代西方史学的重要分支,西方“新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汲取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原则和方法,探究世界历史进程中人类的各种活动,从“心理”的视角丰富和完善历史认识的能力,提高历史研究的科学认识水平,由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开创。
心理史学方法的特点有三点。
首先,注重探讨历史人物的童年经历。如美国学者奥托·弗莱兹1972年发表的《俾斯麦心理分析》就颇具代表性。他探讨了俾斯麦的童年生活与他的人格形成的关系。俾斯麦从小缺乏母爱,母亲对他非常严厉和冷淡。上学以后,他又经常受到老师的粗暴对待,所以成年的俾斯麦就形成了一种权力欲,因为他要通过不断追求权力来补偿他童年时未得到满足的心灵。
其次,广泛应用精神分析的概念与术语。比如“犯罪感”就是应用很广的一个概念。除此之外,还有自我防御机制、自我同一性、心理暂停状态、唤起代理、男性自我陶醉等。
最后,用精神分析法研究集体心理。法国历史学家乔治·勒费弗尔在《1789年的大恐慌》中认为1789年谷物的涨价,农村的饥荒,乞丐、暴徒、土匪的骚扰,领主对农民起义的镇压,贵族和宫廷的阴谋,这一切使整个法国陷入心理上的大恐慌之中,农民由于恐惧而做出了防御反应,恐惧消失后又产生了惩罚的愿望,从而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这场农民革命构成了法国大革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认为群众革命心理的三个方面——恐惧、防御反应和惩罚愿望是解释法国大革命的关键。
历史研究所吸收的心理学理论也已达七八种之多,如生理心理学、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动机心理学、知觉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因此,心理史学已成为多学科研究方法相互渗透与融合的综合性学科。这种综合性研究,由于认识途径、分析手段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给史学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人们可以借助新方法、新途径的优势,将分析、研究的触角深入到过去研究无法企及的死角,以期克服历史研究所存在的程式化弊端,力求再现历史的真实感和历史人物思想的丰富性。同时,人们也可通过思想与社会之间的中间环节——社会心理,来把握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的内在动因和变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