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管仲:只有经济战略,没有政治理论
原文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diàn),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华杉详解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孔子说,管子器局小!
这一句话,似乎就是孔子给管子盖棺定论了——器局小!那么是不是孔子对管子持否定态度呢?
不是的。孔子还评论过: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民众到今天还受着管仲的恩德所赐。如果没有管仲,我们都会变成野蛮人。
被发左衽,是披头散发;衣襟向左,是蛮夷。华夏文明是束发右衽,头发束起来,衣襟向右。
所以孔子非常赞叹管子,也可以说非常羡慕管子,因为管子得到了孔子梦寐以求的执政治国平天下的机会,而且管子做出了大功业。但是管子的器局还是不够大啊!
跟谁比不够大呢?跟周公比。
管子的器局是什么呢?是搞经济。管子是伟大的经济学家和伟大的宰相,富国、足民、强兵,他都做到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话就是管子说的。
管子之伟大,在于他爱人民,让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他让全国人人富足,对外也不动刀兵,而是打贸易战。这才干,别说孔子,后世的中国也没有再出过一个超过他的宰相。
那管子为什么器局不够大呢?因为他只有经济战略,没有政治理论,所以他的事业止步于此,没有“为万世开太平”,开创新的政治伦理和礼制。而这正是孔子想做的,所以他认为管子那么有智慧,又有那么好的机会,打下了那么好的基础,却在器局上差了那么一点,可惜呀!
“管仲之器小哉!”孔子说这话,是为管子一跺脚,也是为中华民族一惋惜,更是为自己一感叹——我没有他那机会啊!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有同学听到孔子的议论,就问:“管仲节俭吗?”
这个“或曰”的“或”,名字都没留下,估计属于差生。他这个问题也太愚蠢,把器小理解成了小气,问老师是不是说管子很小气,不舍得花钱。
为什么说这问题愚蠢呢?因为管仲是有名的穷奢极侈,是奢侈的祖师爷,而且从理论上主张奢侈。在《管子》的书里,专门有一篇《侈靡》,讲得就是管子的奢侈理论。管子说,富人一定要奢侈,富人奢侈,穷人才能赚钱嘛!财富就重新分配了。比如那富人家烧柴,最好雕上花再烧,富人家煮鸡蛋,最好画上彩绘再煮。这样穷人就可以来雕柴画卵挣钱嘛!鼓励消费,拉动内需,管子早就明白,而且用这办法干了好多大事。
所以这位同学问管子是不是节俭,问得荒唐。
孔子知道他没听懂,也听不懂,但还是回答了他的问题:“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管子筑了三归之台,就是三处游观的豪宅大院。“官事不摄”,是说多设官属,每人只管一件事,没有兼摄的。或者说这三归的管理服务人员都各有专职,是不动的,不是一伙人,他走到哪儿,服务就跟到哪儿。这就是管子的奢靡,他怎么会俭朴呢?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另一名同学问:“那管子知礼吗?”
这也是问非所论。不过孔子还是就问而答:“国君的院子修照壁,管仲也修照壁,这是僭越。诸侯宴会献酬有反坫(国君放酒器的专用设备),而管仲也用,这还是僭越。如果说管仲知礼,谁还不知礼?”
管仲确实不太管这些,他是治国理财的高手。治国就像开公司,不仅通过税收政策和拉动内需搞活了民营企业,而且还大搞国企,垄断盐铁。此外,他还干了一件事,就是开国营妓院。所以历代妓院都奉管子为开业宗师。
孔子论管子,这一回没人递上对的问题,所以没论透。《论语》后面还有管子之论。
原文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华杉详解
“大师”的“大”读“太”,就是太师。朱熹注说是乐官名,是鲁国掌管音乐的乐官之长。
历代注家都说,当时鲁国礼崩乐坏,乐官都不会作乐,所以孔子就教他。不过从孔子讲这一段来看,似乎这点事乐官不至于不知道。孔子这有点像闲聊,大概记录的人没记到重点。
孔子说了什么呢?
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音乐不过如此,开始的时候,“翕如也”,“翕”是和声。音乐开始的时候,先奏金鼓钟,金鼓一起,其他乐器翕然振奋,气势一下子拉起来。“从之,纯如也”,“从”念纵,开始放开了奏。钟声既作,八音齐奏,乐声放开。“纯”,是和谐,协奏迎合,纯一不杂。
然后呢?“皦如也”,“皦”同“皎”,是清楚明白。在一片协奏和声中,各种音节、乐器、旋律,清楚明白。接着,“绎如也”,“绎”是络绎不绝的绎。音乐前起后继,相生不绝,连绵流走,一套乐曲,如此完成。
简单地说,就是孔子跟乐官讲:“音乐都差不多是这个套路,刚开始兴奋和热烈,把气势拉起来,然后大合奏协作,和谐纯净,又很清晰,这样前后相继,连绵流走,最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