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血胸
【概述】
血液在胸膜腔间隙内积聚称为血胸(hemothorax),经常与气胸同时存在。血胸发生后不但因血容量丢失影响循环功能,还可压迫肺组织,影响呼吸功能。血胸推移纵隔,影响腔静脉回流。当胸腔内积血发生凝固,则形成凝固性血胸。血液是良好的细菌培养基,容易引起感染性血胸。持续大量出血所致胸膜腔积血称为进行性血胸。
【病因】
根据血胸发生原因不同,可将血胸分为创伤性血胸和非创伤性血胸。绝大多数血胸由创伤引起,非创伤性血胸少见。创伤性血胸是由穿透性或钝性胸部创伤引起胸膜腔积血,同时存在气胸时称创伤性血气胸。非创伤性血胸又称自发性血胸,此类患者无外伤史,但可有咳嗽、运动、负重、腹压增加、突然变换体位等诱因,大多继发于某些胸部或全身疾病,极少数患者找不到明确的病因。
【病理生理】
胸膜腔内积血,压迫周围肺组织,纵隔向健侧偏移,使呼吸循环功能受损。积血在胸膜腔内凝固形成血块,血块可机化形成纤维组织,束缚肺和胸廓,限制呼吸运动和影响呼吸功能。细菌可从伤口或肺破裂处进入,引起感染。
【临床表现】
血胸的临床表现与出血量、速度和个人体质有关。儿童全身血容量小,代偿能力弱,更容易发生失血性休克。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神志淡漠和末梢血管充盈不良等低血容量休克表现;并有呼吸急促、呼吸音减低等胸腔积液的临床和胸部X线表现。胸膜腔穿刺可明确诊断。开放性血胸患者可见血液随呼吸运动自伤口涌出。按胸腔内积血多少分类如下(图2-3-1):
图2-3-1 血胸的分类
(1)少量血胸:
X线片可见肋膈角变钝,液面不超过膈顶。
(2)中量血胸:
X线片见胸腔积液达肺门平面。
(3)大量血胸:
X线片可见胸腔积液超过肺门平面。
【诊断与鉴别诊断】
1.病史
多有胸部创伤史,临床表现与出血量、速度和个人体质有关,主要有低血容量休克以及呼吸功能受限等表现。
2.体格检查
患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气管向健侧移位、语音震颤减弱;局部叩诊浊音;局部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不同程度的RBC、Hb降低,合并感染时WBC升高。
(2)胸片:
积血量<5ml/kg时胸片不易发现;积血量<10ml/kg时,肋膈角变钝;积血量约20ml/kg时,积液阴影位于肩胛下角平面;积血量超过30ml/kg时积液阴影超过肺门水平,甚至为全胸大片致密阴影和纵隔移位。合并气胸时可见气液平面。积血量少时卧位摄片常被遗漏,故应行直立位摄片,并定时(损伤后6小时、24小时)X线胸片随访。
(3)超声检查:
可看到液平面。
(4)胸腔穿刺:
胸腔穿刺抽出血液可确定诊断。
4.鉴别诊断
(1)横膈破裂:
胸部创伤后横膈破裂,胃疝入胸腔,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X线胸片显示胸腔下部液气平面,可误诊为创伤性血气胸,仔细阅片可见到胃肠道轮廓影,下胸部有时可听到胃肠蠕动音,放置胃管注入造影剂可协助鉴别。
(2)陈旧性胸腔积液:
病史不详的陈旧性胸腔积液患者,发生胸部外伤后的胸片显示胸部积液阴影,可误诊为外伤性血胸,胸腔穿刺抽得黄色液体或陈旧性血性液体可以区别。
(3)创伤性乳糜胸:
创伤性血胸大多发生于创伤后早期,少数迟发性血胸可发生于伤后5~18天。创伤性乳糜胸常发生于创伤后约2周,与迟发性血胸可以相混淆,但前者引流量与饮食关系密切,乳糜激发试验可以协助鉴别。胸腔穿刺采集标本的性质和乳糜试验可以鉴别。
(4)脓胸:
胸腔内积血可以引起低中度体温增高及血白细胞增多,须与血胸继发感染形成的脓胸相鉴别。
【治疗原则与方案】
1.血胸的治疗原则
①止血、补血、补液,防治休克;②排出积血,促进肺复张;③当有感染征象时给予抗菌药物。
(1)非进行性血胸:
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
(2)进行性血胸:
抗休克+尽早开胸探查。
(3)凝固性血胸:
尽早手术(清除血块,并剥除胸膜表面血凝块机化而形成的纤维板)。
(4)感染性血胸:
按脓胸处理,胸腔闭式引流+足量抗菌药+营养支持。引流不佳者应尽早手术清除感染性积血,并剥离脓性纤维板。
2.注意事项
无论任何类型的血胸均不适合单纯用止血药物进行止血治疗,或者说单纯用止血药物对防止血胸的出血是无效的,否则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预后】
血胸治疗及时,预后良好。
【小结】
血胸临床表现与出血量、出血速度及个人体质有关。症状较轻、胸膜腔出血较少无需特殊治疗,可自行吸收。胸膜腔出血较多时主要表现为低血容量综合征以及呼吸功能受限,应尽早行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甚至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施诚仁,金先庆,李仲智.小儿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张善通,陈张根,贾兵.小儿胸心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