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临床营养治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微量元素及矿物质

矿物质,即无机元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少,按人体每日需要量的多寡可分为常量元素(macroelement)和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人体所含矿物质中,其含量大于体重0.01%,每人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上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包括钙、磷、钾、钠、硫、氯和镁7种。微量元素指人体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下的化学元素,主要包括铁、碘、铜、锌、锰、硒、氟、钼、钴、铬等。

一、常量元素

(一)钙(Ca)

体内分布:

体内99%的钙以羟磷灰石Ca(PO46(OH)2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只有少量无定形钙,且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

吸收与排泄:

钙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与空肠上段,钙的排泄主要通过肠道和泌尿系统,少量从汗中排出。

生理功能:

①形成并维持骨骼和牙齿的结构和功能;②维持神经和肌肉活动;③参与多种酶活性的调节;④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Ca2+调节质膜的通透性及其转换过程,维持毛细血管的正常通透性;⑤其他:Ca2+与细胞的吞噬、分泌、分裂等活性密切相关,且是血液凝固过程必需因子。

钙缺乏:

钙缺乏主要表现为骨骼的病变。儿童时期长期摄钙不足,可引起生长迟缓,骨钙化不良,骨骼变形,发生佝偻病。成人钙缺乏骨矿含量和骨密度降低则发生骨质疏松。

钙过量:

过量钙摄入被认为是肾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奶碱综合征最早在使用大量碳酸氢钠、磷酸钙和奶治疗消化性溃疡后出现的,其症候包括高钙血症、碱中毒和肾功能障碍,如停止钙和碱的摄入,症状改善。过量钙还会抑制铁和镁的吸收。

(二)磷(P)

体内分布:

体内80%以上的磷存在于骨骼中,其余散在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及体液中,其中一半存在于肌肉组织。

吸收和排泄:

人体磷的吸收部位在小肠,其中以十二指肠及空肠部位吸收最快,回肠较差。约30%的磷经肠道从粪便排出,其中包括食物中未被消化的磷及内源粪磷。其余70%经由肾以可溶性磷酸盐形式排出,少量也可由汗液排出。

生理功能:

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生命物质的组成部分,如核酸中的磷;作为生物膜主要结构成分和功能成分的磷脂;细胞内第二信使环腺苷酸、环鸟苷酸等重要含磷化合物。高能磷酸化合物如ATP等是重要能源物质;酶蛋白的磷酸化可改变酶的活性等。同时磷酸盐缓冲液是体内重要的缓冲体系。

磷缺乏:

一般膳食不会造成磷缺乏。早产儿如仅以人乳喂养,可能发生磷缺乏,出现佝偻病样骨骼异常。磷缺乏也可见于肠外营养未补充磷的患者。其症状包括厌食、贫血、肌无力、精神错乱、感觉异常等,甚至死亡。

磷过量:

磷过量常见于肾小球滤过率低于20ml/min的肾功能不全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内分泌疾病患者。

(三)镁(Mg)

体内分布:

体内55%的镁存在于骨组织羟磷灰石结晶的表面,27%在软组织中。镁是细胞内重要阳离子,浓集于线粒体中,细胞外液中镁不到体内镁总量1%。

吸收和排泄:

镁的吸收在整个肠道,主要吸收部位在空肠末端和回肠。肾是排镁均从尿排出。

生理功能:

镁是体内酶的激活剂,参与300余种酶促反应,这些酶包括磷酸转移酶、Na+-K+-ATP酶和腺苷酸环化酶。镁是维持骨细胞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元素。镁与钙协同维持神经肌肉兴奋,血中镁或钙过低,均可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反之则由镇静作用。镁作为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剂,可使细胞内cAMP生成增多,从而引起血管扩展,而镁耗竭可使血管紧张肽等增加,导致肌肉痉挛、血压升高,表明镁有调节心血管功能的作用。

镁缺乏:

镁缺乏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吸收不良、长期低镁全静脉营养以及严重的肾疾病。镁缺乏可致神经、肌肉兴奋性亢进。常见有肌肉震颤、手足抽搐、共济失调以及麻痹。严重时出现谵妄、精神错乱,甚至昏迷。低镁血症患者可有房、室早搏等心律失常。

镁过量:

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血镁常升高。肾功能不全者,尤其尿少者,接受镁治疗,易发生镁中毒。血镁升高可出现腹泻,常伴恶心、呕吐、胃肠道痉挛等,严重者出现嗜睡、肌无力、呼吸肌麻痹、Q-T间期延长,甚至心脏停搏。镁过量及毒性治疗是改善肾功能,纠正脱水,急性中毒者注射葡萄糖酸钙以拮抗镁。

(四)钾(K)

体内分布:

体内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约占总量98%,其他存在于细胞外。

吸收和排泄:

膳食中钾大部分在肠道通过扩散作用而被动吸收。钾的排泄主要经肾在尿中排泄,少量经粪便和汗液排出。

生理功能:

钾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和正常功能;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和酶促反应;降低血压和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

钾缺乏:

钾缺乏是指体内钾总量的减少,有时体钾和血钾的变化并不一致,但血钾仍是了解体内钾储备的重要指标。钾缺乏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及一些降压药、利尿药引起的钾排出过多。低钾血症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缺乏食欲、横纹肌溶解、神经精神症状,甚至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肾功能障碍等。

钾过量:

常见于肾衰竭、酸中毒、创伤或不适当补钾,及失水、失血尤其休克者。高钾血症起初表现极度疲乏、全身无力、面色苍白,神志模糊,肌张力减低,进而发生弛缓性瘫痪,严重者出现心律不齐,甚至心脏骤停而死亡。

(五)钠(Na)

体内分布:

成人体内钠含量约为3 200~4 170mmol,其中44%~50%在细胞外液,40%~47%在骨骼,细胞内液含量较少,仅占9%~10%。

吸收和排泄:

钠在小肠上部吸收。如出汗不多,也无腹泻,98%以上摄入的钠自尿排出。正常情况下,摄入无钠饮食时,钠在尿中几乎消失,摄入钠过量时,可从肾排出。此外,钠还从汗中排出,不同个体汗中钠的浓度差异较大。

生理功能:

①调节体内水分与渗透压;②维持酸碱平衡:钠在肾小管重吸收时与H+交换,维持酸碱平衡;③钠泵:是Na+-K+-ATP酶成分;④维持正常血压:钠调节细胞外液容量,维持血压;⑤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钠与钾对神经冲动的传导都起到重要作用。这冲动是由于细胞膜内外电荷变化而产生的。

钠缺乏:

可见于摄入不足、大量丢失、肾钠排出过多和烧伤、严重感染及大手术后等。轻度钠缺乏患者有疲倦、眩晕、直立时可发生晕厥,中度缺乏会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反射消失,甚至出现淡漠、昏迷等,严重缺乏致休克及急性肾衰竭。

钠过量:

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期、肾病综合征、脑瘤等都可出现高钠血症。临床症状包括:口渴、面部潮红、软弱无力、精神恍惚、昏迷、血压下降,严重者可致死亡。

二、微量元素

(一)锌(Zn)

体内分布:

锌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器官中,以肝、肾、肌肉为高,血液中75%~85%的锌分布在红细胞。

吸收部位:

主要在十二指肠和近端小肠吸收,随粪便排出。

生理功能:

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的合成和降解都需要锌酶的参与。锌还具有稳定蛋白质、核酸结构的作用,参与转运过程、免疫功能与基因表达。在骨胶质、骨骺细胞中锌含量丰富,锌与骨质生长、骨酶合成、骨的钙化有关。

锌缺乏:

锌缺乏的症状包括生长迟缓、味觉减退、伤口愈合延迟、脱发、皮肤损伤、夜盲症。吸收障碍、饥饿、排出增加是锌缺乏的原因。TPN患者、酒精中毒、孕期、老人是锌缺乏的高危人群。重度锌缺乏可出现免疫功能改变,出现胸腺萎缩、低淋巴血症,淋巴细胞分化减少,T4辅助细胞选择性下降,自认杀伤细胞活性降低。中度锌缺乏时,可出现NK细胞活性下降或失活,但胸腺和淋巴细胞正常。轻度锌缺乏可影响IL-2的生成。地中海贫血可继发锌缺乏。

锌过量:

过量锌可抑制铜的吸收,成人锌可耐受最高限量为40mg/d,超过这个量可抑制红细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二)硒(Se)

体内分布:

组织中硒的主要活性形式是含硒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吸收部位:

硒在小肠上段吸收入血后,先后与白蛋白、α2球蛋白结合转运,过量硒经尿液排出。

生理功能:

硒和维生素E一起,保护细胞不受过氧化物损伤,促进代谢链终端氢氧结合,协助细胞膜离子运转,促进免疫球蛋白合成。谷胱甘肽转移酶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线粒体基质内,维生素E则位于细胞膜上。硒和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具有叠加效应,彼此促进。

硒缺乏:

长期TPN患者有硒缺乏报告。长期EN也可出现血硒降低,需要常规监测。低硒、低维生素E可致心脏病,但其间的关系仍不明确。

硒过量:

硒的可耐受最高量为400μg/d,否则可出现硒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脱发、腹泻、激惹,感觉异常,腹部绞痛。

(三)铬(Cr)

体内分布:

人体铬含量甚微,仅约6mg或更低,其中骨、皮肤、脂肪、肾上腺、大脑和肌肉中含量较高,血清铬浓度较低。新生儿组织中含铬量较高,随年龄增长很快降低。

生理功能:

脂肪、糖类代谢均需要铬的参与,且与胰岛素活性有关。葡萄糖耐量因子是铬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由铬、烟酸和谷胱甘肽组成,糖类和脂肪代谢时需要该因子的参加,促进胰岛素与细胞受体结合。

铬缺乏:

老人可发生铬缺乏,可能与他们糖耐量异常有关。TPN患者可出现铬缺乏。有1例病例报告,在TPN治疗5年以后,患者体重下降15%,并出现共济失调、糖耐量异常和周围神经病。另有2个研究报告了长期TPN导致铬缺乏,经过补铬治疗,症状缓解。

铬过量: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铬化合物是一种致癌物质。常接触铬化合物的人易患肺癌、肝癌、鼻癌、食管癌、胃癌等。

(四)钼(Mo)

体内分布:

人体内钼含量很少,经肠道吸收,尿液中排出。

生理功能:

钼是许多酶系统和黄素蛋白所必需,次黄嘌呤氧化酶和巯基氧化酶参与,半胱氨酸和蛋氨酸降解,催化亚硫酸盐合成硫酸盐,先天性亚硫酸氧化酶缺乏可导致致命的脑萎缩。

钼缺乏:

1981年报告首例钼缺乏,患者出现TPN氨基酸不耐受,经补充钼治疗后恢复。另有研究显示,危重患者PN治疗可出现钼的负平衡。

(五)碘(I)

体内分布:

碘在人体总量约20~50mg,其中50%在肌肉中,20%在甲状腺中,10%存在皮肤中,6%在骨骼中,其余散在各内分泌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和血浆中。

吸收与排泄:

膳食中摄入的碘在胃就开始吸收,但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体内的碘由尿、粪、乳汁等途径排出。

生理功能:

碘在体内主要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其生理作用也是通过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表现出来的,包括参与能量代谢,促进代谢和体格的生长发育,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对垂体激素起反馈作用。至今尚未发现除甲状腺激素以外碘的其他独立的生理功能。

碘缺乏:

合成维持正常代谢和生命活动所需的甲状腺激素需要碘50~75μg。碘缺乏可导致流产、地方性克汀病、神经运动发育落后、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肿。

碘过量:

碘的可耐受最高量为1 000μg/d,较长时间的高碘摄入可导致高碘甲状腺肿等高碘性危害。因此,缺碘地区补碘时摄入量不宜过高、不宜过快提高剂量。补碘后尿碘水平应低于300μg/d。

(六)铜(Cu)

体内分布:

铜在生物组织中多以金属蛋白形式存在,红细胞中约60%的铜存在于Cu-Zn金属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生理功能:

铜在体内的生化功能主要是催化作用,许多含铜酶作为氧化酶,参与氧化还原过程。铜的生理功能还有:维持正常造血功能,促进结缔组织形成,维护中枢神经系统健康,促进正常黑色素形成及维护毛发正常结构,保护机体免受超氧阴离子的损伤。

铜缺乏:

缺铜可引起体液性、细胞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因腹膜透析而缺铜的儿童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亦下降,补铜可使之回升。成人铜的推荐摄入量(RNI)为2m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8mg/d。

铜过量:

铜若摄入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溶血性黄疸,肾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

(七)氟(F)

体内分布:

机体中90%的氟存在于钙化的组织(骨骼和发育中的牙齿)。氟经胃肠吸收,尿液中排出。

生理功能:

氟在骨骼和牙齿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氟在牙齿表面形成抗酸性腐蚀的氟磷灰石,可防止龋齿。氟磷灰石是骨盐的组成成分,骨盐中氟多时骨质坚硬,适量氟有利于钙磷的利用和在骨骼中沉积。

氟缺乏:

我国每日参考摄入量(DRIs)建议成人适宜摄入量(AI)为1.5mg/d,UL为3.0mg/d。急性氟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心功能不全、惊厥、麻痹及昏厥。长期摄入低剂量的氟(1~2mg/L)水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为氟斑牙。老年人缺氟可出现骨质疏松。

氟过量:

长期高剂量摄入氟可导致氟骨症。用治疗剂量的氟治疗骨质疏松症,易发生不良反应,使血清钙下降,出现甲状腺旁腺功能亢进和形成形态异常的骨骼。

(八)钴(Co)

体内分布:

人体内钴主要分布于肌肉、软组织和骨骼。钴在血浆中附着在白蛋白上。

吸收和排泄:

钴在小肠上部被吸收,部分与铁共用一个运载通道,因此铁缺乏时可促进钴吸收。钴主要经尿液排出,一般不在体内蓄积。

生理功能:

钴是维生素B12的组成部分。无机钴通过影响肾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或通过刺激胍循环,促进红细胞生成。

钴缺乏:

成人钴AI为60μg/d,UL定为350μg/d。目前尚无钴缺乏症的病例。钴过量:儿童对钴的毒性敏感,摄入量应低于1mg/kg。缺乏维生素B12和蛋蛋白质及摄入酒精时,钴毒性增加,这在酗酒者中多见。

(九)锰(Mn)

体内分布:

锰在骨、肝、胰、肾中浓度较高,在线粒体中的浓度高于胞质和其他细胞器。

吸收与排泄:

全段小肠均可吸收锰,几乎完全经肠道排泄。

生理功能:

锰在体内一部分作为金属酶的组成成分,一部分作为酶的激活剂起作用,有3种酶是特异性地由锰激活的:转葡萄糖苷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激酶和木糖转移酶。

锰缺乏:

成人锰AI为3.5mg/d,UL为10mg/d。缺乏时可导致机体修复功能发生障碍,出现营养不良、生长缓慢、骨及软骨生成异常、软骨狼疮、脑功能减退及神经紊乱等。

锰过量:

据报道,在肝功受损、胆道不通畅或者二者兼有的患者可出现锰中毒,脑MRI呈明显异常。关于口服毒性目前尚无定论,但已有人发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者脑中锰浓度高于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