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一品”常见疾病护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十六节 肝炎

一、肝炎病人“一病一品”护理路径

二、肝炎病人“一病一品”护理方案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化学毒物、药物、酒精中毒,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根据病因可以分为病毒性、细菌性(如阿米巴)、药物性、酒精性、中毒性、自身免疫性、非酒精性脂肪性、遗传代谢性等。按病程长短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还可根据有无黄疸分为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分为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

(一)肝炎病人入院时

【热心接】
1.入院介绍

详见第一章第一节相关内容。

2.一般评估

详见第一章第一节相关内容。

3.专科评估

(1)简易营养状态评估

1)评估方法:询问病人(护理人员或查询相关医疗记录)过去三个月内有没有食欲缺乏、消化不良、咀嚼或吞咽困难而减少进食;过去三个月内体重下降情况;活动能力;过去三个月内有没有受到心理创伤或急性疾病;精神心理问题;体重指数或小腿围。

2)护理措施:有营养不良风险的病人,根据病情与膳食科会诊给予合理食物搭配,指导病人配餐;营养不良者,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同主管医师商议进行肠内或静脉营养补充。

(2)瘙痒评估

1)评估方法:入院当天使用瘙痒评估尺(附录31),询问病人本人是否自觉全身或局部皮肤瘙痒,令人不愉快的主观感觉,而不见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症状。表现为搔抓、摩擦可见多条抓痕或血痂,病程日久可见色素沉着,甚至皮肤变得浸润增厚。

2)护理措施: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服,内衣经常换洗,不用碱性强的皂液,避免穿戴引起皮肤刺激的织物或饰品,洗澡不宜过勤,不用碱性强的洗浴产品,水温度不可过高,禁用热水袋,以免烫伤,浴后用非刺激性护肤品保湿皮肤;忌食辛辣刺激和海鲜食品,避免刺激性饮料,以免诱发或加重皮肤瘙痒;护理人员应多关注、安抚病人,耐心、准确地解答疑问,对不良情绪及时疏导,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多看书、听音乐等以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如病人感觉瘙痒难忍,可用冷湿敷,手掌按压、轻轻拍打或按摩,代替搔抓,并帮助病人剪指甲,必要时戴手套,避免搔抓,皮屑不可撕扯,遵医嘱用药或润肤油后等待自行脱落;遵医嘱使用外用药、抗组胺药、镇静剂等,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

4.症状护理

(1)黄疸护理措施:

保持室内适宜温度和湿度,温度以18~22℃为宜,湿度为50%~60%为宜;避免刺激性衣料,尤其应穿着柔软、宽松的内衣裤,勤换洗,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柔软;皮肤轻度瘙痒时可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或温水擦洗全身,但避免水温过高及使用碱性肥皂;及时修剪指甲,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必要时可戴手套;保持局部干燥,预防感染。

(2)消化道症状护理措施:

保持空气清新,床单位干净整洁,呕吐时应立即将病人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而造成窒息;给予精神安慰,解除病人恐惧心理;在恶心、呕吐的情况下应禁食;做好口腔护理;保证充分休息:严密观察病情,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饮食护理,清淡饮食,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维生素、少脂肪、少油,禁食辛辣刺激的饮食。采用腹部环形按摩、足三里穴位按摩、适当运动等方式促进肠蠕动帮助病人缓解腹胀。有饮酒嗜好者应循序渐进戒酒避免出现酒精戒断症状。

(二)肝炎病人住院中

【耐心讲】
1.病因

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化学毒物、药物、酒精中毒、自身免疫,遗传代谢等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细胞变性、肝细胞坏死、炎细胞浸润、再生、纤维化),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

(1)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有甲、乙、丙、丁、戊、庚肝炎几种分型,常见的是甲、乙、丙型肝炎。

1)甲型肝炎(viral hepatitistype A,HAV):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主要在发展中国家流行,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发达国家仅少数散发病例。农村高于城市,秋季发病率较高,年龄愈小隐性感染比例愈高,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多由于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2)乙型肝炎(viral hepatitistype B,HBV):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乙型肝炎病人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母婴、血和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分布于世界各地,一般呈散发性,无明显季节性,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农村高于城市,儿童和青少年高于成年人,其流行因素除血源性传播外,母婴传播及医源性传播也是重要因素。

3)丙型肝炎(viral hepatitistype C,HCV):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呈全球性分布,除输血、输血浆可造成丙型肝炎传播外,静脉药瘾及性接触也是重要传播途径。

潜伏期:甲型肝炎15~45d (平均30d),乙型肝炎28~180d(平均70d),丙型肝炎18~150d(平均60d),丁型肝炎同乙型肝炎,戊型肝炎10~75d(平均40d)。

(2)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

女性易患自身免疫性肝炎,男女比例约为1:4。AIH呈全球性分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大部分病人年龄>40岁。

(3)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hepatitis,ALD):

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我国尚缺乏全国性的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资料,但地区性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饮酒人群比例和酒精性肝病患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

又称代谢性脂肪性肝炎,是病理变化与酒精性肝炎相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好发于中年特别是超重肥胖个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关系密切,其主要特征为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伴肝细胞损伤和炎症,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并且会增加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日趋普遍的世界性慢性肝病,与糖尿病及肥胖密切相关(具有相似的流行率)。

(5)药物性肝病(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

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以往没有肝炎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目前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药物及保健品已超过30 000种,明确可以引起本病的药物超过1 000种,药物性肝损伤缺乏普通人群的数据,但国内呈上升趋势。

(6)遗传代谢性肝病:

是由于基因突变所引起的肝脏代谢障碍性疾病,例如糖原贮积症、Wilson病、遗传性血色病、Gilbert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酪氨酸血症、囊性纤维化等。临床表现无特征,累及肝脏出现黄疸、肝大、肝功异常,本病常有家族同胞病史,严重代谢紊乱可致死亡,目前我国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

2.临床表现

(1)症状:

不同病因的肝炎临床表现各异,常见症状包括:畏寒、发热、食欲减退、腹胀、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尿色加深,皮疹、关节痛、易疲倦、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等。

(2)体征:

部分病人巩膜或皮肤黄染、肝大、有触痛或叩击痛、肝区疼痛、脾大、肝病面容,部分病人出现蜘蛛痣和肝掌,重型肝炎可见腹水、少尿、出血倾向和意识障碍、昏迷等。

3.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定诊断。

(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1)流行病学:如遇病毒性肝炎病人密切接触史、注射史、不洁饮食史(如生食贝壳类食物和毛蚶)。

2)临床表现:近期内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肝大并有压痛和叩击痛,部分有轻度脾大。

3)实验室检查:血清ALT升高。甲型肝炎抗体(HAV-IgM)阳性。急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但应该鉴别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或并发其他急性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药物性肝炎等)的情况,肝活检组织学检查有助于鉴别;另外,如急性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恢复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转阴、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转阳也可以诊断为急性肝炎。急性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和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急性丁型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同时丁型肝炎抗原(HDAg)或丁型肝炎抗体(HDV-IgM)和/或丁型肝炎病毒(HDV-RNA)阳性。急性戊型肝炎为戊型肝炎抗体HEV-IgM阳性或伴有HEV-IgG阳性。

(2)急性黄疸型肝炎:

符合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的诊断条件,血清胆红素>17.1μmol/L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可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

(3)慢性肝炎:

病程超过6个月。病原学诊断: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和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慢性丁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或丁型肝炎抗原(HDAg)和/或丁型肝炎病毒(HDV-RNA)和/或丁型肝炎抗体(HDV-IgM)阳性;临床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4)其他非嗜肝病毒性肝炎:

如巨细胞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应根据原发病的临床特点和病原学、血清学检查结果进行鉴别。

(5)感染中毒性肝炎:

细菌、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感染都可引起肝大、黄疸及肝功能异常。结合原发病的临床表现鉴别。

(6)酒精性肝病:

有长期大量饮酒史;多伴有酒精性周围神经性损害;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明显升高,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增高,可伴有发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酒精戒断反应明显,戒酒后肝功能好转;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

(7)药物或毒物性肝损伤:

有接触药物(氯丙嗪)、毒物(毒蘑菇、鱼胆等)史。中毒性肝损伤程度与药物剂量有关。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反应所引起的肝损伤多同时伴有发热、皮疹、关节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变态反应表现。

(8)自身免疫性肝炎:

多见于女性,常伴有肝外系表现。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球蛋白明显升高,自身抗体阳性,肝炎病毒学检查未阴性。肝组织学检查门管区有典型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性界面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9)脂肪肝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脂肪肝大多继发于肝炎后或身体肥胖者,血清三酰甘油升高,腹部超声有较特异性表现。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大多发生于妊娠晚期,突发恶心、呕吐及腹痛,出现肝衰竭表现,伴有尿素氮、肌酐升高,超声提示脂肪肝及腹水。

4.药物

(1)异甘草酸镁注射液

1)药理作用:是一种肝细胞保护剂,具有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2)副作用:可出现低钾血症,增加低钾血症的发病率,存在血压上升,钠、体液潴留、水肿、体重增加等假性醛固酮症的危险,另外,作为低钾血症的结果可能出现乏力感、肌力低下等症状。少数病人有心悸、眼睑水肿、头晕、皮疹、呕吐,未出现血压升高和电解质改变。

3)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测血压和血清钾、钠浓度。如出现发热、皮疹、高血压、水肿、乏力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止给药。

(2)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1)药理作用:抗炎作用,免疫调节作用,肝细胞增殖促进作用,抑制肝细胞损伤,抑制病毒增殖和对病毒的灭活作用。

2)副作用:过敏样症状(呼吸困难、潮红、颜面水肿等),假性醛固酮症,增大药量或长期连续使用,可出现高度低血钾症,增加低血钾症发生率,血压上升,钠及液体潴留、水肿、体重增加等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状。

3)注意事项:对本品既往有过敏史者禁用。醛固酮症病人、肌病病人、低钾血症病人(可加重低血钾症和高血压症)禁用。

(3)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

1)药理作用:通过直接影响膜结构使受损的肝功能和酶活力恢复正常,调节肝脏的能量平衡,促进肝组织再生,将中性脂肪和胆固醇转化成容易代谢的形式,稳定胆汁。

2)副作用:极少数病人可能对本品中所含的苯甲醇产生过敏反应。在极为罕见的情况下,过敏反应可能会出现,如皮疹和荨麻疹、瘙痒(发生率未知)。

3)注意事项:缓慢静脉注射,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注射液中含有苯甲醇,而因为苯甲醇可能穿过胎盘,孕妇应该慎用本品。

(4)还原型谷胱甘肽

1)药理作用: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和糖类代谢,促进体内产生高能量,起到辅酶作用,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调节细胞膜的代谢过程。参与多种外源性和内源性有毒物质结合生成减毒物质。

2)副作用:偶见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异常等类过敏症状,罕见突发性皮疹。偶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胃痛等消化道症状。注射局部轻度疼痛。

3)注意事项:用药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异常等类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

(5)拉米夫定

1)药理作用:有竞争性抑制作用,终止DNA链的延长,从而抑制HBV的反转录酶和聚合酶,阻止HBV的DNA合成和病毒复制。

2)副作用:常见呼吸道感染、头痛、腹部不适和疼痛、恶心、呕吐和腹泻、贫血、血小板减少。可出现重症肝炎、高血糖、皮肤过敏反应等。

3)注意事项:定期检查病毒学指标及临床表现,少数停药后出现病情加重,如果停药,应对病人进行严密观察,若有肝炎恶化,应考虑重新使用该药。治疗期间不能防止病人将乙肝病毒通过性接触或血源性传播方式感染他人,故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妊娠期妇女禁用,哺乳期妇女慎用。

(6)恩替卡韦片

1)药理作用:对乙肝病毒多聚酶具有抑制作用,抗病毒活性。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2)副作用:ALT升高、疲劳、眩晕、恶心、腹痛、腹部不适、上腹痛、肝区不适、肌痛、失眠和风疹。

3)注意事项: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出现任何新的症状及合并用药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停药有时会出现肝脏病情加重,所以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改变治疗方法。应空腹服用(餐前或餐后至少2h)。使用恩替卡韦治疗并不能降低经性接触或污染血源传播乙肝病毒(HBV)的危险性,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7)糖皮质激素

1)药理作用: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

2)副作用:其中除了常见的Cushing体征(满月脸、痤疮、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等)以外,加重骨质疏松导致脊柱压缩性骨折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骨病,并与2型糖尿病、白内障、高血压病、感染(包括已有的结核发生恶化)、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

3)注意事项:病人由于不能接受其外貌上的变化或肥胖、骨量减少造成的脊柱压缩和脆性糖尿病等,是造成治疗中断的最常见原因,向病人做好用药宣教。需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AIH病人,建议治疗前做基线骨密度检测并每年监测随访。骨病的辅助治疗包括:坚持规律的负重锻炼、补充维生素D3和钙质,适时给予骨活性制剂如二磷酸盐治疗。长期用药者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防止出现反跳现象与停药症状。

(8)硫唑嘌呤

1)药理作用:嘌呤类似物的免疫抑制剂,可用于预防器官移植的排斥,还有一系列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天疱疮、炎性肠病,例如克隆氏症和溃疡性结肠炎、多发性硬化症、自身免疫性肝炎、过敏性皮肤炎、重症肌无力和其他相关疾病。

2)副作用:最常见副作用是血细胞减少,可能与红细胞内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低有关。白细胞减少症,偶见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反应:如全身不适、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发热、寒战、肌痛、关节痛、肝功能异常和低血压。感染:使用本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器官移植受者对病毒、真菌和细菌感染的易感性增加。胃肠道反应:偶有恶心,餐后服药可缓解。罕见胰腺炎。肺部反应,罕见可逆性肺炎。

3)注意事项:出现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和给予支持疗法。需严密监测血常规变化,特别是用药的前3个月。如发生血白细胞的快速下降或白细胞低于3.5×109/L需紧急停用硫唑嘌呤。

5.饮食

饮食疗法也是促进急性肝炎恢复的重要手段。患病期间应注意休息,调节饮食结构,药食结合,促进食欲。

(1)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饮食:急性肝炎病人应补充高蛋白(如蛋类、牛奶、瘦肉类和豆制品,肉类食物宜选用鱼肉、兔肉、鸡肉、猪瘦肉等);高碳水化合物(适量而不宜过量,警惕脂肪肝);高维生素(动物的肝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约10倍于其他肌肉组织的含量;小麦、花生、豆芽、新鲜蔬菜、水果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A的摄取主要来源于胡萝卜、绿色菜叶、牛奶、鱼肝油、动物肝脏等;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新鲜水果、蔬菜,尤其是山楂、柑、橙);低脂肪食品(一般病人每日可食脂肪40~60g),即“三高一低”。

(2)低热量饮食: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通过低热量饮食通常可以减轻肝脂肪变。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低热量饮食,每日减少500~1 000kcal热量摄入;酒精含量<0.5%的天然或人工调配饮料,几乎都使用浓缩蔗糖及果糖,是导致肥胖的重要饮食避免,因此要避免软饮料及快餐中的果糖与反式脂肪。

(3)营养过剩和肥胖的脂肪肝病人应严格控制饮食。有脂肪肝的糖尿病病人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

(4)营养不良性脂肪肝病人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5)完全戒酒是酒精性肝病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治疗措施,戒酒时应多方面努力,避免短时间内大量减少饮酒量,引发不适感或戒断综合征。酒精戒断综合征:停饮后出现坐立不安、出汗、心动过速、震颤、恶心、呕吐、易激动。严重者还可出现幻觉,幻视,幻听和幻触等,甚至危及生命。良好的营养支持非常重要,提供高蛋白,低脂饮食,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及叶酸。

(6)治疗期间禁食保健品、减肥药、中草药等其他补品,如有需求及时与医师沟通。药物性肝炎病人不能再服用或使用含有导致肝损伤成分物质,例如含有何首乌的中成药等。

(7)禁食辛辣刺激食物,例如辣椒、芥末、蒜等;有皮疹或皮肤瘙痒者还应避免食用海鱼、虾、蟹、海带、紫菜等海产品,少饮用咖啡、浓茶、可乐等兴奋神经性饮料。多食用含有维生素A、C、E的水果和蔬菜。

6.活动

(1)急性肝炎病人发病后1个月内,除进食、大小便、洗漱外,应安静卧床休息。

(2)症状好、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可每日轻微活动1~2h,以不感疲乏为度。

(3)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正常活动和工作,但半年内不参加重体力劳动。

(4)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通过低热量饮食或者联合一定强度的体力活动来减轻体重,通常可以减轻肝脂肪变。体重减轻至少3%~5%对于改善肝脏脂肪变是必需的。如果想要达到肝脏组织学改善,则需要更大幅度的体重减轻(7%~10%)。鼓励每周3~4次锻炼(运动心率的正常范围计算公式:男子最高心率=205-年龄,女子最高心率=220-年龄,一般达到运动心率上限的60%~70%),每次坚持半小时,每周至少要运动五天。应在6个月后监测饮食及锻炼调整的效果。重在改变生活方式。

【细心观】

1.观察病人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 症状和体征包括性格及行为改变、定向障碍、嗜睡和兴奋交替、扑翼样震颤、踝阵挛及病理反射阳性等。酒精依赖的病人特别注意观察有无酒精戒断综合征,即停饮后出现坐立不安、出汗、心动过速、震颤、恶心、呕吐、易激动。严重者还可出现幻觉、幻视、幻听和幻触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保护好病人安全,防止跌倒/坠床。

2.观察生命体征和各种化验检查结果 查看肝肾功能、血氨、出凝血功能、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瘀点、瘀斑、牙龈出血等现象。应避免外伤,穿刺点按压时间延长,使用软毛牙刷。

3.观察黄疸分布及皮肤颜色深浅、尿色及皮肤瘙痒情况 如果干燥,瘙痒避免抓挠,可用温毛巾擦拭或遵医嘱用药。观察排便情况,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可遵医嘱使用通便药物,减少胆红素再吸收。

4.血压、血糖升高等。应用硫唑嘌呤后观察血象、恶心、呕吐、皮疹等。应用抗病毒药物或干扰素后有无发热、头痛、肌肉痛乏力、抑郁、焦虑等不适症状,及时发现,密切观察安无病人,及时处理。注意观察病人是否按时服药,督促病人正确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向病人讲清突然减量或停药的危害。

5.观察病人饮食习惯 及时纠正不合理饮食,指导并监督病人合理饮食。已有酒精依赖的病人应与医师沟通循序渐进戒酒。避免过度饮酒或出现酒精戒断综合征。

6.观察药物性肝炎病人用药及使用洗护用品后有无过敏反应,或加重病情,例如:皮疹和黄疸加重。

7.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积极处理,安慰病人,保持病人舒适。

8.观察病人乏力情况,嘱病人卧床休息,防跌倒/坠床。

【诚心帮】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告知病人促进睡眠的方法,帮助病人充分休息。

2.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尤其是乏力严重的病人,主动关心病人需求并给予帮助。

3.帮助病人尽快完善各项检查。

4.帮助留取各种标本,血、尿、便、痰标本等。

5.帮助提供所需饮食、药物等相应指导。

6.帮助做好生活护理:协助病人做好日常清洁,尤其是病人呕吐后及时帮助病人清洁床单位,更换衣服,保持口腔卫生。

7.帮助戒酒、减肥病人树立信心,多方面支持,包括认知、行为、心理干预等。

8.帮助病毒性肝炎病人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自卑心理。尤其是对乙肝病人,更要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宣教并向家属说明预防方法。

(1)甲型肝炎预防方法: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要做到餐具和洗漱用物专人专用,清洁餐具,餐具定期消毒;排泄物和分泌物用漂白粉消毒后弃去;不喝生水,不食用不熟的水产品,如毛蚶、牡蛎等;做好个人卫生,特别强调饭前便后洗手;不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餐馆就餐;肝炎流行时避免聚众进餐。除此外还可应用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被动免疫进行预防。

(2)乙型和丙型肝炎预防方法:乙型和丙型肝炎通过血液、血液制品、破损皮肤黏膜、性接触及母婴传播,即含有病毒的血液或体液通过输注血、血制品、污染器械注射及针刺等方式传播。针灸针、采血针、内镜、牙钻、手术器械等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服务行业所用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文身等器具应严格消毒。提倡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或接种疫苗。此外,母婴传播及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也是这两类肝炎病毒的重要传播方式。应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新生儿及高危人群(医务工作者及病人家庭成员)接种乙肝疫苗和乙型肝炎高价免疫球蛋白。丙型肝炎疫苗正在研究中。

9.帮助皮肤黄疸瘙痒的病人 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帮助病人剪指甲,避免皮肤抓挠,必要时戴棉手套。帮助病人选择柔软舒适的衣物,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肥皂等。指导病人温水擦浴后涂润肤露。由于病程较长,皮肤黄染,影响外观,容易出现焦虑和急躁,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病人,针对不同的病人实施心理护理。首先帮助病人镇静下来,告诉病人服药后或外用药后会缓解瘙痒症状,强调药物的疗效,给予病人心理暗示。耐心讲解有关知识,增加与病人的沟通,帮其树立信心。

10.帮助病人戒酒 认知干预:酒精对心、肝、肾、大脑、消化道等有损害,长期饮酒可造成冠心病、脂肪肝、消化道溃疡等,也会使原发病加重。心理干预:通过戒断效果较好的病友给予讲解,通过实际案例建立信心,克服酒精依赖性。行为干预:酒精戒断循序渐进,避免短时间内大量减少饮酒量,引发不适感或戒断综合征。非药物戒酒法:饮茶、嚼口香糖、看书、听音乐等转移注意力,避免嗜酒的朋友共同进餐。对于正确的行为及时给予奖励或肯定。

(三)肝炎病人出院时

【温馨送】

1.告知病人保持正确的生活方式 每日开窗通风;物体表面、餐具等定期消毒;注意个人卫生,杜绝公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特别注意手卫生,掌握正确洗手方法。保证休息,强调卧床休息,每天保证10h以上休息时间,避免劳累、熬夜;保持良好心情,适当运动,如户外散步、日光浴、太极拳等,循序渐进,以不感疲乏为度。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正常活动和工作,但半年内不参加重体力劳动。

2.出院当日再次强调注意事项 对于脂肪肝病人,强调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慎用减肥药、保持好心态的重要性;药物性肝损伤病人应警惕保健品和减肥药、定期复诊、重在预防;酒精性肝病病人强调戒酒的意义;告知病毒性肝炎病人及家属预防传染的方法,及照顾病人的注意事项,如观察神志、情绪、皮肤及巩膜颜色、尿色、食欲、乏力等,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3.讲解药物知识 包括服药时间、剂量、频次、特殊药物注意事项等,告知其切忌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尤其是激素类和抗病毒药物。

4.复诊 告知病人坚持复诊的重要性及复诊时间。急性肝炎病人出院后1个月复诊,以后每1~2个月复诊1次,半年后每3个月复诊1次,坚持1~2年。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人每年无创诊断方式复查一次,评价一次肝纤维化的进展情况,每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和甲胎蛋白。

5.告知随访电话和随访时间。

(四)肝炎病人出院后

【爱心访】
1.电话访视

(1)时间:

出院后两周内。

(2)电话访视内容:

主要询问病人病情、用药、饮食及运动等注意事项。

1)询问口服用药是否按时服用,是否有漏服或自行停药,减量、自行延长用药间隔时间、随意停药等情况。告知激素和抗病毒药物不可随意增减,定期复查,遵医嘱服药。

2)询问是否注意休息以及戒酒和减肥的情况,给予指导和鼓励。

3)询问是否使用可疑或确定的伤肝药或保健产品,提醒病人正确用药。

4)询问是否定期进行肝功能和病毒载量的监测。

5)通过沟通观察病人心理状态,适当提供心理护理及帮助。

6)提醒复诊。

2.门诊随访

对于病情复杂的病人采用门诊面对面式随访,访视内容基本同电话回访,但宣教效果更好。

三、肝炎病人“一病一品”专科护理品牌

(一)专科护理品牌:肝炎之三分治疗七分养

1.意义

各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均是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过劳和损害肝脏药物。应根据病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正所谓三分治疗七分养。

2.方法

(1)休息:

休息对疾病活动期或急性期的恢复至关重要,强调卧床休息、不熬夜。人在卧床休息时,肝脏血流增加30%左右,非常有益于肝脏的养护,所以肝病病人在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这样才能使肝细胞恢复得更快。恢复期强调动静结合,循序渐进。症状好转,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可每日轻微活动1~2h,以不感疲乏为度。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正常活动和工作,但半年内不参加重体力劳动。

(2)饮食:

采用高蛋白饮食,主要包括蛋类、牛奶、瘦肉类和豆制品,肉类食物宜选用鱼肉、兔肉、鸡肉、猪瘦肉等;碳水化合物应适量,不宜过量,警惕脂肪肝;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动物的肝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约10倍于其他肌肉组织的含量;小麦、花生、豆芽、新鲜蔬菜、水果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A的摄取主要来源于胡萝卜、绿色叶菜、牛奶、鱼肝油、动物肝脏等;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新鲜水果、蔬菜,尤其是山楂、柑、橙等;一般病人每日可食脂肪40~60g;此外,酒精性肝病病人应采用禁酒饮食。

(3)药物:

抗病毒药物对于病毒性肝炎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自身免疫性肝炎一般选择泼尼松(龙)和硫唑嘌呤联合治疗方案。这些药物不可随意增减和停药。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后停用伤肝药物及含有损伤肝脏成分的护发产品和保健品等。

3.护理

(1)安排好病人的作息,集中操作,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检查,保证病人充分休息,保持安静,夜间定时熄灯,告知病人促进睡眠的方法,如泡脚、喝温牛奶、听轻音乐等。

(2)严密观察病人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予针对性指导,帮助病人正确选择饮食种类,养成良好习惯。

(3)督促病人按时用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观察用药后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给予安抚,密切观察,积极处理。对药物性肝损伤病人做好宣教,强调重在预防。

(二)专科护理品牌:肝穿刺之SAFE 6h

1.意义

肝穿后6h内较危险,做好护理极为重要。通过采取安全(Safety)相关措施、活动(Activity)、饮食(Food)、排泄(Excretion)四个方面的护理,保证肝穿刺后早期安全。

(1)Safety(安全):

肝穿后6h内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不适主诉,保证病人的安全。

(2)Activity(活动):

术后平卧6h,尽量减少腰部以上的活动和用力,减少出血的风险。有些病人过于担心而不敢动,6h后出现全身酸痛。有些则肆意活动,甚至下床,护士应给予充分的宣教,保证病人的舒适和安全。

(3)Food(食物):

病人往往担心进食后排便而不敢进食,极易发生低血糖。

(4)Excretion(排泄):

术后病人需平卧6h,这段时间内大小便问题使病人尤为焦虑,情绪极易波动。

2.方法

(1)肝穿后6h内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如果发现头晕、脉搏细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腹痛、胸痛、呼吸困难等内出血征象时,应予积极处理。

(2)避免高声谈笑及咳嗽,四肢放松,可在床上伸屈活动,避免因紧张引起周身酸痛等不适感。6h后,病人在第一次下床时嘱病人平躺睁眼30s,护士会将病人扶起,在床上双腿下垂静坐30s后,将床边站立30s后,无不适后再下床活动以保证病人的安全。

(3)术后6h内应进食,做好饮食健康教育,防止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4)卧床期间护士应极力帮助病人床上排便、排尿,保证病人舒适安全。

(陈 杨 张 慧 高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