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战伤救治实用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高原战伤后送原则

(一)前接为主,前接后送结合

各级救治机构,都要指定专人从事分类后送工作,应具备必要的战伤救治经验、卫勤管理知识及收集战伤信息的能力。后送不仅是卫生勤务的专业工作,也是后勤指挥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在各级后勤首长的统一领导下,纳入后勤保障计划。伤员后送的基本方式有前接和后转。具体采用哪一种形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前接

逐级前接是指按建制由上一级救治机构到下一级救治机构接回伤员,是通常采用的前接方式。越级前接是指上一级救治机构越过下一级或两级的救治机构接回伤员。一般在下一级的救治机构无力前接或准备转移,及采取空运时常采用的方式。优点是由上级掌握运输力量,统筹伤员后送工作的全局。

2.后送

是下级救治机构组织所属运力将伤员送至上级救治机构的活动,多在战况不稳定,部队机动频繁,伤员数量少或运输力量比较充足的情况下采用。优点是各单位运输力量分散、上级不便统筹,可避免出现各单位忙闲不均、不能机动使用的情况。

(二)严格指征,保证安全后送

1.严格指征

坚持根据后送指征、禁忌证确定后送以及后送前的复查制度。后送前仔细检查伤员的全身和局部情况,确定是否符合后送指征,医疗后送文书(伤票、野战病历、伤员后送文件袋、战时伤员登记簿、战斗卫勤日志等)是否齐全。伤情不稳定及休克伤员原则上禁忌后送。对确定后送的伤员要补充进行某些救治处置和预防性的措施,并准备途中急救、护理的药材。

2.选择后送工具

伤员进行空运后送,一般来说没有绝对禁忌证,但有相对禁忌证。大批伤员或危重伤员后送,应根据情况指派卫生人员护送,保持合适的后送体位,随时观察伤员情况,特别注意有无休克、窒息和大出血的发生,及时予以急救。相距较远的两级救治机构之间,可根据情况在途中开设伤员中转机构,供伤员换乘、临时休息、饮食、取暖和急救使用。后送前准备应完善伤员救治与后送指征、医疗文书核对,联系好运力。一线救治单位在高原应配置专用轻便担架和高性能救护车,方便伤员收救和快速后送。但由于高原地区的气候特点使卫生技术车辆性能、效率下降,机械故障率高,损耗明显增加,严重影响后送任务的完成,空中救治仍然是最高效便捷的救治方式,能够有效地缩短后送时间,降低伤死率,应成为今后高原卫勤保障建设的重要方向。

(三)专用为主,力求迅速后送

缩短医疗后送时间是提高救治时效性的关键。除了机动救治机构应尽可能地靠近作战前沿地域展开,以缩短火线伤员的医疗后送时间外,医疗后送的速度是决定因素。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选择快速后送工具进行后送,多数情况下直升机比其他运输工具更加优越,有条件时应优先选择空运后送。

1.掌握充足运力

高原环境下从野战医疗队后送到医院的距离长、间隔大,整个交通线曲折漫长,加上高原地区地广人稀,可动员的地方卫生力量较有限,卫勤指挥机关战前要根据减员预计和本级掌握运力情况进行多方筹措和周密安排,必要时提出申请并纳入后(联)勤运输计划内落实。后送以专用运力为主,回程运力为辅,尽量采取快速、安全的运输工具。

2.合理使用运力

因高原地区的复杂地形,通信信号盲区范围大,导致通信效能降低,无线通信联络不畅,有线通信架设困难,通信受影响。战斗发起前,上级应派出一部分运输力量到下级救治机构去,以便争取时间运回伤员。战斗过程中,上级卫勤领导机关要及时了解下级伤员发生及后送情况,根据需要及时派出和适时调整运力。

3.加强后送编组

高原地区地理环境复杂,道路崎岖险阻,冬季大雪封山一般长达4~5个月,到夏季则常常发生道路塌方、洪水泥石流等,交通中断,严重影响医疗后送,要求卫勤部门根据地形、道路、天候情况,合理编组车辆、飞机等;担架后送时,采取短程接力法,既能节省人力,又能提高运送效率;加强对后送工具特别是战役后送工具的信息管理,便于及时对后送伤员和后送工具进行调控。根据作战行动和战场情况,灵活组织伤员后送,消除影响伤员后送的不利因素,尽量减少后送时间。有条件和必要时采取越级后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