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战伤救治实用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高原战伤救治基本原则

知识点

● 高原战伤叠加了伤员耐受性差、现场救治能力低、后送转运时间长等因素,导致更高的伤残率、伤死率。

● 伤员与军医间的距离决定了伤员能否存活,战术战伤救治、快速后送和途中救治是伤员能否有机会由机动医疗队对战伤躯干出血、脏器损伤等实施损害控制性手术的基础。

● 由于高海拔地区的低氧环境,伤员对战伤和失血的耐受性更差。

●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分的伤员应在10分钟内完成气管插管;指压控制动脉出血的时间在20分钟转为其他措施控制出血。

● 开放伤伤口应1小时内包扎;休克伤员应在1小时内开始输液。

● 低压复苏[收缩压 11~12kPa(80~90mmHg)]不超过1.5小时;止血带使用不超过2小时;出血伤员3小时内给予氨基环酸。

● 高原前线医疗后送是将战场阵地等现场伤员转移后送,以伤员转移至车辆、飞机为起点,是火线现场医疗急救的延续。

● 战术救治时不威胁生命的伤不处理,避免浪费时间。清醒、桡动脉有搏动则不输液。

● 后送途中应重视受伤气道的管理,有条件时应根据伤情可建立一个更确定的气道,如环甲膜切开或气管插管。

● 高原伤员呼吸功能维护至关重要,可根据需要和条件考虑安置胸腔闭式引流术和吸氧。

● 伤员伤情稳定越早,后续并发症越少,快速控制出血、适当液体复苏、早期抗感染等都有助于伤情稳定,而尽早行损害控制性复苏性手术是关键。

高原(plateau)会对人体产生显著影响,海拔越高气候越寒冷,气压越低,空气中氧含量也越低。高原战伤通常是指在海拔2 500m以上地区发生的战伤。与平原相比,高原战伤叠加了伤员耐受性差、现场救治能力低、后送转运时间长等因素,导致更高的伤残率、伤死率,对卫勤保障,特别是医疗救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原战伤救治不能照搬平原的方法,救治经验不多,规范缺乏。本章介绍高原战伤救治的策略、战术战伤救治和战术后方区早期救治机构的任务,供承担高原战伤救治任务的各级机构和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