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
北京医科大学是我的母校,我忘不了母校对我的哺育,更忘不了那些曾经教诲过我的师长。
——王忠诚
现在的北京大学医学部(简称北医)位于学府林立的首都北京海淀区学院路,其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学校。
1903年,清朝政府在京师大学堂设立医学实业馆,1904年,医学实业馆改称医学馆,迁入和平门外八角琉璃井由兴胜寺庙宇改建的馆舍,1907年停办。1910年,此馆舍被施医总局 (当时的卫生部门) 买去,为日后创立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提供了条件。
1911年,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在当时向西方学习的风潮下,西医在中国的地位,有了明显的变化。1912年9月,当时的教育部电召从日本留学归来正在筹建浙江省立医学专门学校的杭州人汤尔和到京,筹划创立医学校事宜。教育部购买了已经停办的医学馆馆舍,划拨给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使用,10月16日,教育部任命组织学教授汤尔和先生为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至此,中国第一所国立西医学校正式诞生。当时教职工9人,首批学生72人。
在此后的年代里,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学校发展极尽艰辛。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曾并入北京大学。
1946年7月,北京大学在北平复员,胡适任校长。在抗日战争时期艰难发展的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六分班连同附属医院一同并入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先后为解剖学教授马文昭先生、生理学教授沈钧淇先生和皮肤科学教授胡传揆先生。胡传揆教授任医学院院长同时,兼任医学院附属医院(亦称北大医院)院长。从此,北京大学医学院作为北京大学的一部分,开始了新的历程。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建院名为北京医学院,院长为胡传揆教授。直属中央卫生部领导,办学经费由中央财政部转中央卫生部拨付。北医校址迁至今日的海淀区学院路38号,由此,医学院开始了较大的发展。
1959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十六所重点院校之一。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重点建设的10所大学中,北京医学院是唯一的一所医科学校,院长为医学教育专家马旭研究员。
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专家曲绵域教授任校长。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确立了教育发展改革纲要,明确提出“211工程”,即重点建设若干所大学,使之接近或达到或超过世界一流水平。1996年8月28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通过了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项目的论证,再次成为中国政府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从1991年至2000年4月,校长为血液病学专家王德炳教授。
2000年4月3日,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2000年5月4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科学院院士、病理生理专家韩启德教授出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并兼任医学部主任。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是这所由中国政府创立的第一所医学院校的学风。
1944年,王忠诚来到这里,在当时的北平医学院医学系开始了自己新一段的人生历程。正是在这里,命运的这把钥匙开启了一扇通往崇高的医学殿堂的大门。
然而王忠诚的注意力暂时还不可能放在为自己规划未来上,贫困仍然像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伴随在他身边。纵观王忠诚前半生的艰难,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在一生当中,在面对生活的时候,他为什么有如此坚强不屈的意志和不计名利、安贫乐道的胸襟了。
王忠诚当时唯一的愿望,就是将这个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把握好,让它尽可能地延长下去,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于是,由当年开始直到1950年,这六年的大学生活,为他迎来了有生以来的最为艰苦的一个时期。
据相关历史资料显示,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候,我国的大学分为三类:国立大学、私立大学、教会大学。学费最便宜但是也最难考取的,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这样一些主要由国家教育专款支撑的国立大学;而被称为“贵族大学”的协和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和上海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等,学费特别昂贵;另外一些借助捐赠和基金会补贴的私立大学,如天津南开大学、北平朝阳大学、中国大学、中法大学以及上海的复旦大学、大同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等,学费介于两者之间。
“1932年修订的《国立北京大学入学考试简章》第14条明文规定:北京大学学费每年银元20元,分两期,于每学期开学前交纳;第一期自9月至次年1月,交10元;第二期自2月至6月交10元。又,体育费每学期银元1元。”这就是说,北大学生每年交费共22块银元,宿费全免。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清华大学以及北平医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等的学费跟北京大学基本一样。全国各地的师范学校一律不收学宿费。
为了生计,王忠诚在课余时间当家庭教师,也干遍了当时所谓斯文人不能干也干不了的苦差事,打零工,给煤铺当送煤工……为此挨过多少的白眼和嘲笑,但王忠诚总是泰然处之。他总是告诉自己,对于一个将来要做大事的人,这些都算不得什么。尽管如此,还是时常腹内无食,身上衣单。
北京大学医学院1950级全体同学毕业合影(前排右三为王忠诚、二排左七为韩一方)
关于那段岁月,王忠诚后来回忆道:“那个时候真是苦啊,如果能吃上一块水果糖,那可是比过年都高兴的事啊……冬天的时候,我也穿着单衣,因为没有冬衣可以穿,一个家境好的同学见我可怜,就把自己多余的一件棉衣借给我穿……我这一穿上,可就脱不下来了,就一直穿到毕业的时候……。”这件棉衣是王忠诚当时的室友,河北泺县人,名叫司穉东的同班同学送的。此人后来杳无音信,王忠诚晚年向朋友提及,仍十分激动,充满了无尽的怀念和感恩。
就是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却以更大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在持续不断地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