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肿瘤PET/CT图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颅咽管瘤

一、疾病简介

颅咽管瘤占儿童颅内肿瘤的5%~10%,占鞍区肿瘤及鞍上肿瘤的56%,起源不清,非胶质细胞来源,儿童多为造釉细胞型,起源于胚胎期Rathke原始上皮细胞。有两个好发年龄,分别为5~10岁及50~60岁,但两者组织学差异明显。多数表现为囊性,囊壁厚薄不一,囊液内含胆固醇结晶及上皮碎屑等。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颅高压多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盘水肿,其原因多由室间孔受阻或肿瘤压迫导水管所致;视神经受压可导致视力及视野改变;还可出现下丘脑症状,表现为尿崩症、脂肪代谢及体温调节障碍。垂体功能损害时,可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等。

三、常规影像学表现

CT:特征表现为鞍区圆形或椭圆形占位,90%肿瘤伴有钙化,典型表现为线状或蛋壳样钙化。增强呈线样强化,若为多房性改变,间隔也可见强化。

MR:因其对钙化显示不佳,临床价值略逊于CT。

四、PET/CT影像特点

颅咽管瘤一般位于鞍区,18F-FDG PET/CT典型表现为鞍区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可伴囊变及蛋壳样钙化,FDG摄取不高或仅为轻度增高,合并囊性变及钙化时表现为FDG摄取缺损。

病例2-12 颅咽管瘤

患儿男性,4岁,11天前突发头痛、呕吐。外院头颅MR:鞍区占位。

18F-FDG PET/CT示鞍区类圆形混合密度灶,截面大小约20mm×16mm,向鞍上生长,可见钙化,边界清楚,病灶FDG未见摄取(图2-14)。

术后病理:颅咽管瘤。

图2-14 颅咽管瘤

十字标识示鞍区类圆形混合密度灶,截面约20mm×16mm,可见钙化(蓝色箭头),FDG摄取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