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肿瘤临证精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一节 纵隔肿瘤

一、概述

纵隔肿瘤是一种在纵隔内生长的肿瘤。纵隔根据解剖位置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上纵隔和下纵隔。纵隔肿瘤中54%发生在前纵隔,20%在中纵隔,26%在后纵隔;成人以胸腺瘤、淋巴瘤多见,儿童则主要是神经源性肿瘤。

纵隔肿瘤虽然恶性较为少见,多以良性为主,且通常并无明显症状、体征,但随着肿瘤的增长、体积的增大,可压迫周围组织而导致胸闷、疼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纵隔肿瘤以畸胎瘤最常见,而胸腺瘤、神经源性肿瘤、胸内甲状腺腺瘤及支气管囊肿等也是纵隔肿瘤较为常见的类型。纵隔肿瘤中,除恶性淋巴瘤预后较差外,其他患者多可通过手术治疗获得较为良好的预后。

西医学对纵隔肿瘤的病因病机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腔镜在纵隔肿瘤中也得到了较多应用。

中医学并没有纵隔肿瘤这一病名。本病属中医“结胸”“胸痹”等范畴。

二、病因病机

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脾胃失健,脾肾亏虚则正气虚弱,卫外之气无以生,抗邪之力无以长。若外受邪侵,或因七情、饮食不调而内生邪气,内外合邪,则各种病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促使气滞、血瘀、痰凝、毒聚,凝于纵隔,形成恶肉,癥积乃生,纵隔肿瘤乃成。如《医宗必读·积聚》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曰:“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盖脾虚则中焦不运,肾虚则下焦不化,正气不行则邪滞得以居之。”

三、西医诊治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常见胸痛、胸闷、气短、咳嗽。

(2)交感神经压迫引起的症状:

声音嘶哑,霍纳综合征,吞咽困难,上腔静脉综合征,截瘫。

(3)肿瘤伴发综合征:

①重症肌无力;②红细胞发育异常;③丙种球蛋白减少症。

2.实验室检查

(1)肿瘤标志物检查:

纵隔肿瘤的肿瘤标志物特异性不理想,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可协助诊断。

(2)病理检查

1)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VATS)活检:

是临床上诊断的常用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的优点。

2)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EBUS-TBNA):

在成人纵隔肿块穿刺活检中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3)手术切除活检:

肿块整块切除活检。

3.影像学检查

(1)X线透视及正/侧位胸片:

位于前纵隔或前上纵隔内密度均匀、边缘光滑的块影,多向一侧胸腔突出。10%~15%肿瘤囊壁可见点状钙化影。

(2)CT和MRI检查:

可发现较小的肿瘤,鉴别肿瘤与大血管,判断神经源性肿瘤有无椎管内或硬脊膜内扩展。

(3)B超:

可鉴别肿瘤与囊肿。

(4)核素扫描:

可排除胸内甲状腺,但如果是低功能性甲状腺肿,则有假阴性可能。

(二)鉴别诊断

大多数纵隔肿瘤均需开胸以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

(三)治疗原则

胸腺瘤首选手术治疗,对于Ⅰ期病变,不用常规术后放疗,但对包膜有侵犯或有手术残留者,加局部放疗可提高局控率及延长生存期;晚期病变应放疗加化疗。

畸胎瘤手术切除预后好,对放化疗不敏感。不成熟型有潜在恶性,预后与年龄、位置和不成熟细胞比例等有关。

精原细胞瘤对放化疗都很敏感。对于体积小的孤立性病灶,首选单纯放疗,长期生存率为60%~80%。对于肿瘤较大、局部晚期的患者可以先化疗,再予局部放疗。对复发性患者可给予挽救性化疗。

四、中医诊治要点

(一)中医类证鉴别

本病应与肺积、肺痈相鉴别。

(二)治疗原则

中医药治疗可以贯穿西医治疗的所有阶段。在西医无法进一步治疗的情况下,可以单独运用中医药治疗。

对于行手术、化疗、放疗的纵隔肿瘤患者,当发挥中医药扶正固本、辨证论治的优势,开展中西医综合治疗,以起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对于无法采用西医治疗或选择单独中医药治疗的患者,当从整体观念出发,遵循辨证论治原则。

纵隔肿瘤属于本虚标实证,“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故扶正、祛邪应并重。根据标本的轻重缓急,发病初期或正虚不明显者,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手术或放化疗后,正气亏虚多见,当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扶正以培补脾肾为要。肾内蕴真阴真阳,为一身阴阳之根本、五脏六腑阴阳的发源地,能激发其余脏腑功能。“调脾胃,安五脏。”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洒陈六腑,调和五脏,故扶正以培补脾肾为要。由于纵隔肿瘤与脾肾关系密切,故在治疗纵隔肿瘤的任何阶段均应顾护脾肾。

祛邪以化痰软坚为主,清热解毒为辅。纵隔肿瘤患者多在体检中被发现,起病、发病隐秘,术后易于复发转移,这与痰液具有重浊黏滞、流注不定的特点相似,故其病理因素应主要责之于“痰”。“顽痰则软之”,治疗以化痰软坚为主。

(三)辨证施治

1.痰浊壅滞

症见:胸脘痞闷或胸痛,咳嗽,气促,痰黏难咳,饮食乏味,形体肥胖,肢体困重,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治则: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方药:桔梗汤合小陷胸汤加味。

组成:桔梗15g 浙贝母15g 薏苡仁30g 桑白皮15g 黄芪30g 全瓜蒌30g 制半夏12g 玄参15g 山慈菇12g 生牡蛎30g 夏枯草15g 海藻15g

2.热毒炽盛

症见:胸闷或胸痛,发热,口渴,尿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则: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

组成:黄连6g 黄芩9g 黄柏9g 栀子9g 麻黄9g 白花蛇舌草30g 夏枯草15g 生黄芪60g 蜂房12g

3.气虚血瘀

症见:身倦无力,少气懒言,面色淡白或晦滞,胸胀或胸痛,疼痛如刺,痛处不移而拒按,舌淡暗或见瘀斑,脉细涩。

治则:益气健脾,活血化瘀。

方药:四君子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组成:黄芪30g 党参30g 白术15g 山药30g 当归9g 川芎9g 桃仁9g 赤芍9g 乌药6g 红花9g 香附9g 八月札30g 蜂房9g 郁金9g 夏枯草15g 生牡蛎30g 白花蛇舌草30g

(四)纵隔肿瘤特殊情况的中医治疗

1.放射性食管炎

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常出现“放射性食管炎”的并发症,并见吞咽疼痛、胸背部痛、呕吐等症状。在对纵隔肿瘤的放疗中,轻度食管炎发病率为22.5%~64.2%,中度为2.9%~20.0%,而重度大约为4.1%。中医理论认为,放射性食管炎具有“火热邪毒”的致病特点,与古病“噎膈”的气结、火郁、痰凝、血瘀、津枯之病机相符,故放射性食管炎多归属中医“噎膈”范畴,临床常用桔梗汤、竹叶石膏汤、玄麦甘桔汤、沙参麦冬汤等古方加减。

2.上腔静脉综合征

上腔静脉综合征是纵隔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为肿瘤科急症,主要症状及体征包括颜面部、颈部瘀血肿胀,上肢水肿,发绀,咳嗽,喘憋,心慌,呼吸困难,胸痛,头痛,躯干上部浅表静脉怒张等。其发病原因80%以上为恶性肿瘤压迫或侵及上腔静脉。中医学虽无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特点,可以归于“悬饮”“支饮”范畴。中医认为悬饮、支饮的发生与肺气失于宣肃,转输无权,气不布津,水饮停于胸胁有关。《黄帝内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故我们在临床中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时,除了健脾利水消肿等常用治法外,还运用了提壶揭盖法。通过提壶揭盖法“开宣肺气”,清上利下,再加上行气利水、化瘀通络法,收到良效。临证选用麻黄、桔梗、柴胡、苏叶、桂枝、荆芥、防风、升麻等具轻清升浮之功的药物,以达到宣肺提盖、消除水肿的目的。

(五)常用加减用药

胸痛:加郁金9g、八月札15g、延胡索15g、五灵脂9g、乳香9g、没药9g。

盗汗:加五味子6g、糯稻根30g、瘪桃干15g、麻黄根9g。

头面肿:加生黄芪30g、防己15g、车前子30g、茯苓皮9g。

(六)纵隔肿瘤辨病常用中药

1.清热解毒药

常用白花蛇舌草、蛇六谷、石见穿、石上柏。

2.软坚化痰药

常用象贝母、夏枯草、山慈菇、海藻。

3.活血化瘀药

常用五灵脂、乳香、没药。

4.理气散结药

常用八月札、柴胡、白芍、枳实。

(七)中药外治

紫金锭[《吉林中医药》,2007,27(5):46]

组成:大戟、山慈菇、麝香、雄黄。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纵隔肿瘤伴疼痛。

用法:紫金锭10粒,研末用白醋调匀,外敷膻中穴,1次/d。

(八)中成药

1.平消胶囊

每次4~8粒,3次/d,口服。适用于毒瘀内结所致的肿瘤患者。

2.小金片

每次2片,2次/d,口服。适用于阴疽、瘿瘤。

(九)单方验方

刘嘉湘经验方[《中医研究》,2014,27(5):41]

组成:生地黄15g 熟地黄15g 山药15g 山茱萸9g 淫羊藿15g 菟丝子15g 仙茅9g 黄芪30g 党参15g 白术9g 茯苓15g 陈皮9g 谷芽15g 麦芽15g 鸡内金9g 制半夏9g 胆南星9g 山慈菇15g 蛇六谷30g 生牡蛎15g 浙贝母15g 夏枯草15g 海藻15g 昆布15g等

功效:培补脾肾,清热化痰。

主治:胸腺瘤。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十)针灸治疗

取穴原则:按照循经取穴原则取穴。

取穴:紫宫、膻中、中庭、神阙、气海、关元等。

主治:益气补虚。

用法:毫针刺入,得气后通电针,留针30分钟,1次/d。

注意事项:躁烦者避免行针。

五、护理

(一)一般护理(参见第五章肿瘤中医护理)

(二)辨证施护

1.痰浊壅滞

(1)观察体温、脉象、咳嗽及咳痰的色、质、量变化。

(2)可适当食用丝瓜、冬瓜等清热化痰之品,鼓励多饮水以促痰液排出。

2.热毒炽盛

(1)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记录具体数值。遵医嘱予止痛剂后观察用药反应。

(2)便秘者餐后1~2小时,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

3.气虚血瘀

(1)自汗、盗汗甚者,及时更换汗湿衣物及床单位,避免汗出当风。

(2)服中药期间忌辛辣、蒜及酸涩收敛之品,如石榴、乌梅、高粱、莲子、黄鱼、鲶鱼等。

(三)纵隔肿瘤的特殊护理

1.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和量;痰液不易咳出时,可予超声雾化吸入。

2.观察患者呼吸改善情况,必要时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轻胸闷、喘憋、气急症状。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并做好用氧指导。

3.如果有上腔静脉压迫症状,应选择下肢进行输液。

参 考 文 献

1.李进.肿瘤内科诊治策略[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周彩存,王禄化,周道安.肿瘤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3.张怀宝.刘嘉湘教授治疗胸腺瘤经验[J].中医研究,2014,27(5):41-43.

4.谭萍.以毒攻毒法治癌举隅[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20(6):14-15.

5.姚大利.自拟桔梗汤治疗纵隔良性肿瘤12例观察[J].中医函授通讯,1996(6):32.

6.侯荣.放射性食管炎的中医药治疗[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12):1836-1837.

7.李园,娄彦妮,贾立群.提壶揭盖法治疗恶性肿瘤致上腔静脉综合征初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6):1890-1892.

8.杨桂珠.紫金锭外敷治疗纵隔淋巴肿瘤疼痛1例[J].吉林中医药,2007,27(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