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瘀热互结致消渴 法宜清热兼化瘀
【案例回顾】
一位67岁的葛姓男子缓缓步入诊室,从他进来不仅步履缓慢,还用双手交叉捂着自己的两个肩膀,皱着眉头,感觉很痛苦的样子。原来,他在3月前开始出现双肩酸楚疼痛难忍,自己用了麝香镇痛膏等外贴,感觉稍有效果,就懒得去医院,可是连续贴了好几天,并没有明显好转,因此在老伴陪同下,前往当地医院检查,却发现血糖很高,医生诊断为“2型糖尿病”,但是口服降糖药后血糖控制仍不理想。最近1个月,患者不仅双肩疼痛未减,还逐渐出现了双下肢麻木,偶有肌肉拘急抽筋,大便也变得干结、难解,基本要3~4天一行。晚上睡觉也不安,有几天还出现了彻夜不眠,手心脚心还发烫,老伴给他量量体温,倒也没有发热。
追问他有没有多饮、多食、多尿的情况,他说这些症状倒也不明显,察其舌脉,舌边尖红隐紫,苔薄黄腻,脉细弦涩。
复查空腹血糖为8.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8mmol/L,血液流变学指标提示:血黏度轻度增高。
本病例经辨证属消渴病(瘀热互结证),治拟清热通腑、凉血化瘀。
处方:生地黄12g,玄参12g,麦冬12g,天花粉15g,制大黄5g,鬼箭羽 15g,桃仁 10g,丹参 15g,芒硝(冲)5g,知母 10g,炙僵蚕 10g,炙水蛭3g,地龙10g,木瓜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二诊,服药7剂后肩痛腿麻减轻,拘急抽筋好转,仍觉乏力,夜卧略口干,夜寐仍不佳,初服中药大便时偏溏薄,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细涩。复查:空腹血糖6.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仍守原意,稍作加减继进。原方去鬼箭羽、木瓜、桃仁,加夜交藤20g,共14剂。
三诊,自觉诸症均已好转,肩痛腿麻趋除,拘急抽筋未作,精神显振,夜寐已佳,口干不著,大便成形,日行1次,舌质偏暗苔薄黄,脉细涩。查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原方去化瘀泄热之品大黄、芒硝,守以养阴止渴之法,并加泽兰10g,鸡血藤10g,继服14剂,以巩固其效。守上方加减进退3个月。临床症状皆除,复查血液流变学指标皆在正常范围,多次复查血糖正常。
【师生问答】
学生: 老师,我们都知道消渴病一般认为的病机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可本案例患者瘀证明显,治疗上也重视化瘀,最终血糖控制良好,痹痛也消除了,请您谈谈瘀血在本病发生发展中的影响?
老师: 这个问题问得好,这也是我举这个案例的目的所在。
一般我们都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消渴病虽以“热”为主,究其本源,却尚有“燥热”“湿热”“瘀热”之别。“燥热”“湿热”从古至今多有论及。如《济生方·消渴论治》中有载:“肾水枯竭,心火燔炽,三焦猛烈,五脏干燥,由是消渴生焉”。《兰室秘藏·消渴论》中说:“结者,津液不足,结而不润,皆燥热为病也。此因数食甘美而多肥,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等。故消渴之初始,其常有肺胃燥热或脾胃湿热之因由。燥热为病,不外耗气伤津、耗津伤血二途,其燥久羁,暗耗乙癸,元脏虚损,发为消渴。湿热化燥,邪从火化,更易劫津伤血,加之其湿内生,津液不归正化,则营阴亏虚,后继乏源,而终生消渴。
消渴病中“瘀血”是其重要的病理因素。或从气滞血行受阻,或从气虚阳衰,血行迟慢,或痰浊阻于脉络,或寒邪入血,血寒而凝,或邪热入血,煎灼血津,皆可引致。
学生: 既然瘀血是消渴病的重要病理因素,那有具体的理论或者学说吗?
老师: 有的,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就提出了“瘀热致消”学说。周氏认为,消渴病中“瘀”与“热”并非孤立存在。尤其在消渴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合并并发症时期,大多患者同时表现血热和血瘀并见,清热凉血与活血化瘀并用,效果甚佳,故提出“瘀热致消”学说。瘀热是指瘀和热两种病理因素相互搏结、胶结合和,所形成的具有新的特质的病理因素。既有瘀和热的致病特点,尚有自身特性。
消渴病中,瘀与热一旦形成,既可因瘀致热,亦能因热致瘀,但常见瘀热并存。终致瘀热相搏,胶结为患。瘀热形成有外感与内伤两类。然消渴瘀热多为内伤,其产生途径有四:一为阴虚燥热,热耗营阴,津血亏虚,可致血行不畅,滞而为瘀,瘀热相搏,胶结难化;二为长期情志不遂,忧愁思虑,肝失疏泄,木失条达,气滞血瘀。或气郁化火,热郁与血瘀相结,终成瘀热相搏;三为气虚痰盛,或嗜食油腻肥甘,痰湿留滞体内。酿生脾胃湿热,阻滞气机,壅塞血脉,湿热瘀相结,形成瘀热相搏;四为消渴病久,耗损气血阴津,气虚则行血无力,津伤则无以载血运行,血虚则滞涩难行,皆见络脉瘀滞,积久化热,瘀热乃生。瘀热一旦形成,又可耗伤津血,使邪热愈炽,浊瘀愈固,“热附血而愈觉缠绵,血得热而愈形胶固”,损伤肺胃肝肾真阴,终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消渴诸症渐作或加重。消渴既发,津液输布愈难,营血亏耗愈甚,则瘀热笃重,络热血瘀,伏热则灼伤血络,瘀血则阻塞脉道,而致或闭塞心窍,或蓄留三焦,或阻于肾络,脉络受损,变生他病。
学生: 原来如此,既然是瘀热,那临床表现也就比单独的瘀或者热要复杂多变了吧?
老师: 是的,确实是这样。
消渴久病,热瘀阻络病多标实与本虚并见,或迁延难愈,累及多脏腑、多经脉,表现多症杂陈。临证当辨其时长短、其势轻重之殊。瘀热病程日久者,多见时有心悸、肢麻、胸中刺痛,或头痛、眩晕、耳鸣,或腰背刺痛、五心烦热,或行动受限,甚则半身不遂,或欲食而不纳、大便干结、小便热涩。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脉络粗大、迂曲,苔略黄腻,脉涩或结代略数。
学生: 针对瘀热,我们想到的当然是化瘀与清热,请问老师在具体治法与用药上有什么独到的经验吗?
老师: 好的,当然可以。
瘀热相搏,治当凉血与散瘀有机配伍,联合使用。多采用“清热通络,凉血化瘀”的治疗大法,使热可解,瘀可化,血行津布,则诸症自除。临床常选用增液汤合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加减。以达养阴、清热、通络、化瘀之效。习用生地黄、玄参、麦冬、天花粉等清热生津,赤芍、牡丹皮、丹参清热凉血,桃仁润燥活血,泽兰祛瘀升清,鬼箭羽通瘀破血,血行津布则燥热可解,瘀化气畅则阴液自生。然若久治不效者,乃瘀复内阻也。其津亏不能化气,气虚不能运血,此时当参以益气化瘀,用生黄芪、太子参等益气之品配合蒲黄、水蛭等以助化瘀之力。凉血化瘀习用丹参、赤芍、牡丹皮、大黄等药,以达瘀去津生,邪去正复之作用。养血活血习用当归、桃仁、红花、鸡血藤等药。活血通络理气习用泽兰、地龙、川芎、枳壳等药。破血逐瘀习用鬼箭羽、炙水蛭等药。
学生: 老师,我们知道糖尿病并发症的病机往往与瘀血相关,活血化瘀药物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上有一定的优势,在这方面,您有什么经验吗?
老师: 嗯,对于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原则是“早期使用、早期干预”,临床常常用三七粉、水蛭粉,主张糖尿病患者每天吃3g三七粉,早晚各1.5g,发现患者出现并发症后改吃水蛭粉,也是每天吃3g,早晚各1.5g,这样对那些早期的肾病、血管病变、皮肤病变疗效很好。曾有动物试实验报道,将糖尿病大鼠分成两组:一组是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干预(治疗组),一组不用中药干预(对照组),两组血糖升高得都不严重,但都是高血糖。观察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并发症出现的情况,发现治疗6个月的时候,治疗组的并发症程度,尤其是眼底病变仅相当于对照组3个月时的程度。也就是说,通过糖尿病模型,在糖尿病刚刚形成开始就给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可以使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并发症出现的时间大致推迟1倍,严重程度大致减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