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随访与程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除颤阈值测试

除颤阈值(def i brillation threshold,DFT)测试的方法不同于起搏阈值测试,因为无法且不适合反复验证,故存在概率现象。但是,ICD的除颤能力和植入标准需要有一个“足够”的安全范围。目前研究显示,高出DFT的值10J以上的能量除颤的有效性高(可达99%)。由于反复电除颤会增加并发症风险,现代的DFT测试多为安全范围测试,即验证ICD最大输出能量减10J能成功除颤即可,不需要测出精确的DFT。DFT测试有助于发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的识别问题,电极与除颤器的电路连接问题和除颤是否成功。

20世纪80年代初ICD进入临床时,术中的DFT测试是必须的。早期的单相除颤器DFT测试除了在术中,还常常在出院前1~2d常规进行,还曾进行每年一次的DFT测试。临床上常见3种诱颤模式:Burst、Direct Current直流电和Shock-on-T模式。有研究显示,第一次直流电(9V/2s)诱颤成功率达96.4%;而第一次Shock-on-T诱颤的成功率为68%。如术中DFT测试,初始能量除颤失败,最大能量除颤成功可考虑选择高除颤能量装置(现在多数起搏器公司的ICD最大释放能量为40J)或通过调整导线位置、改变ICD设置,如转换除颤极性、调整除颤脉冲波形态来解决。ICD有可程控的波形(单相波/双相波)、可程控的斜率、可程控的脉宽、SVC线圈关闭/打开和可程控的极性(电极向量)等功能来帮助解决高DFT问题。

是否需要在术中进行除颤阈值测试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尽管DFT测试十分安全,它仍会引起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一项针对19 067例ICD患者的加拿大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发现,DFT测试导致3例死亡(0.016%)、5例脑卒中(0.026%)和27例长时间心肺复苏(0.14%)。因为有争议,200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律学会(ACC/AHA/HRS)的ICD指南和2012年的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律学会(ACCF/AHA/HRS)的指南修正对术中DFT测试没有进行明确规定。2014年5月HRS年会上发布的免诱颤植入的评价(the shockless implant evaluation,SIMPLE),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SIMPLE随机试验纳入2 500例患者,在18个国家进行,包括加拿大、以色列和欧洲等国。该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植入ICD的患者进行围术期DFT测试没有获益。尽管DFT测试是安全的,但它并不能提高电除颤的成功率和生存率。但是,SIMPLE研究没有包括ICD更换手术、右侧ICD植入、心外膜ICD导线植入、全皮下ICD(S-ICD)植入的患者。因此,该研究结果无法对此类患者评判不进行DFT测试的安全性。

事实上,临床工作中室速、室颤识别失败或除颤阈值高等情况的发生率很低,两者相加不足5%。近20年,随着除颤技术的发展,现今ICD释放的最大除颤能量可达40J。因此,2015年,由四大国际性心电生理学会组织(HRS、欧洲心律学会、亚太心律学会、拉美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协会)共同撰写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程控及测试优化专家共识》(《共识》)建议左胸经静脉植入ICD的患者术中可不进行除颤测试。但是,不进行除颤测试是有条件要求的:确认导线固定及连接良好、感知功能(5~7mV以上)及起搏阈值在合理范围内。对于其他诸如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离子通道病、右胸经静脉植入或者不确定导线固定位置及功能,或右胸经静脉ICD更换时,《共识》推荐进行术中除颤测试。对于S-ICD,尚无证据显示其免予除颤测试是否安全有效,因此《共识》建议常规进行术中除颤测试。具体建议级别:①对于植入S-ICD患者,建议常规进行除颤测试(推荐等级Ⅰ,证据等级C)。②对于左胸经静脉植入ICD的患者,如果感知、起搏功能及阻抗测试数值理想,且X线提示右心室电极导线位置佳,可不进行除颤测试(推荐等级Ⅱa,证据等级B)。③对于右胸经静脉植入ICD或行ICD更换的患者,推荐进行除颤测试(推荐等级Ⅱa,证据等级B)。④除颤测试禁忌,已知的非慢性的心脏血栓;房颤、房扑未经充分、系统的抗凝;严重的主动脉狭窄;不稳定冠心病;近期发生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合并其他可产生严重后果的并发症(推荐等级Ⅲ-有害的,证据等级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