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治未病:广东医疗援藏 主动健康管理探索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运动损伤的主动健康管理

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队员 黎润光 张荣凯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为人类增添了很多快乐,并让我们保持健康,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高原地区运动却较容易发生各种肢体损伤,如踝关节扭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等,往往会影响行走,甚至留下一些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影响。

在一次到波密县的义诊中,我们遇到了一位大叔,他3个月前扭伤了踝关节。据了解,这位大叔是在走山路时不慎扭伤踝关节的,当时他并没有及时休息,也没有对伤处进行处理,而是继续赶路,还进行了剧烈运动,结果踝关节肿胀得越来越严重,不仅会疼痛,而且走路时由于关节不稳导致后来反复多次扭伤,大叔甚至对走路产生了恐惧。我们仔细检查了这位大叔的踝关节,发现踝关节周围压痛明显,活动踝关节时感觉松动,有关节积液。这位大叔现在每走一步都会出现疼痛,需要拄着棍子辅助行走,严重影响他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后来,这位大叔在我们的指导下进行了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病情得到了逐步好转。

在高原地区,运动损伤非常常见,当地居民需要对此特别重视,平时要注意做好运动时的保护,不慎受伤后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或者就近就医。

高原地区运动损伤的危害

在高原地区运动或剧烈活动时,往往会因为肢体动作不协调或受力不均衡而出现肢体某个部位的疼痛,该部位可能会逐渐肿大或出现瘀血;继续活动时疼痛加重,使得运动能力大减。如果损伤部位没有完全恢复或反复受到损伤,就会变成慢性损伤,主要表现为损伤部位持续疼痛、力量下降、反复肿胀、关节周围不稳、跛行等。病情如果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继发性损伤或并发症,如肌腱劳累性断裂、骨与软骨损伤、创伤性关节炎等。所以大家在运动时要做好保护,受伤后要及时处理。

高原地区运动损伤的高发原因

雪域高原海拔高、缺氧、气温低,空气干燥、风力较大、紫外线强烈,自然环境因素会导致人体血液变黏稠、心肺负担增加,肌肉与韧带柔韧性降低,容易出现肢体抽筋和不平衡。人体在缺氧的环境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疲劳、应激反应差等情况,再加上运动内容安排不合理、运动方法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充分、肢体保护不足等,以上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是高原地区运动损伤高发的原因。

另外,高原地区居民平时喜爱跳舞,需要做一些重体力劳动,多走山路、远路,平时生活和运动中不注意对肢体进行保护,也可能是高原地区运动损伤高发的原因。

高原地区运动损伤的主动健康管理

1.加强高原地区的运动宣教

无论在平原地区还是高原地区,运动对于人类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在特殊的高原环境下运动,对人的体力要求较高,俗话说“过犹不及”,因此高原地区居民需要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适宜的运动量;另一方面,高原地区居民也要适当调整生活习惯,减少重体力劳动与“登爬跪拜”。此外,高原地区居民应该增强对肢体的保护意识,穿着舒适的衣服,使用合适的装备,在运动或剧烈活动前后做好肌肉的放松与按摩,再搭配合理的饮食与休息,以保证充足的体力。一旦运动时出现肢体的损伤疼痛,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进行评估与处理,必要时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治,以免耽误病情,加重损伤。

2.预防高原地区运动损伤的有效方法

(1)做好运动前后的准备与放松:

这一点在高原地区运动或剧烈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人体由安静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运动前的热身可以提高人体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和心肺功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使体温升高,体内酶的活性提高,促进新陈代谢,使肌肉、肌腱、韧带的弹性、延展性处在良好状态。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主要是肢体的牵伸活动。对于剧烈运动或对抗性运动,除了对动力肌群(如四肢肌肉)的训练外,还需要对核心稳定肌群(如腰部肌群)的训练。

由于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人体出现了一定的疲劳累积,运动功能逐渐下降,因此剧烈运动后做些轻松、舒缓的整理活动能加快血液向心脏回流,增加血流量,清除运动时积聚在体内的乳酸等代谢物,缓解和消除疲劳,加速人体功能的恢复。

(2)加强运动过程中对肢体的保护:

应了解人体肌肉结构,避免做加重原有损伤的动作;运动时一旦出现肢体的损伤、疼痛,应立即停止运动。最好能根据运动类型以及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如具有保护作用的鞋垫、护膝等,如存在曾经受伤且尚未完全恢复的部位,在运动时应该对其进行重点保护。

运动前的热身

(3)重视运动后的康复:

运动结束后往往会感到疲劳,可以进行局部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机体的恢复,也可以选择局部按摩、推拿、牵拉筋膜、做运动保健操等方式。

高原地区运动损伤的治疗

一旦出现了运动损伤,经过上述方案处理后疼痛仍没有好转,那么就建议大家去医院就诊了。医生会提供以下一些方法。

1.药物治疗

主要是应用一些解热镇痛药以及促进筋骨修复的药物,可以外用、内服,也可以进行局部注射治疗。

2.物理治疗

损伤后应该立即采取冷敷以促进毛细血管收缩,减少出血与肿胀,损伤约48小时后改为热敷。急性损伤后需要一段时间的制动休息,如打石膏或使用支具,损伤组织得到初步愈合后(约3周),患者可以开始做一些合适的功能锻炼,也可以做一些物理治疗,如贴扎、针灸、按摩、功能操等。中医药或藏医药治疗有时效果比较好,如浸泡、熏蒸、艾灸、穴位治疗等。

3.手术治疗

如果损伤严重或已经转为慢性损伤,经以上保守治疗效果不好,或运动员急于恢复重返运动场,可以考虑手术治疗,现在有些损伤可以使用关节镜微创治疗,疗效更为满意。

高原地区踝关节扭伤的患者关注焦点

1.踝关节扭伤为什么会出现肿痛、瘀斑

足踝扭伤后,周围毛细血管会出现损伤、破裂,导致出血肿胀,出血较多时,血液渗入周围组织间隙以及皮下,因此表现为大片瘀斑。损伤以及肿胀使局部的组织压力增大,出血后的沉积物产生炎症因子,两者共同刺激周围感觉神经,表现为疼痛,有时会出现剧痛或活动时疼痛加重。

2.踝关节扭伤应该冷敷还是热敷

通常踝关节扭伤后早期(48小时内)出血肿胀,为了减少出血,建议冷敷,冷敷后毛细血管收缩,出血减少,局部不致太过肿胀。如果对于受伤的踝关节保护得比较好,没有进一步的损伤,48小时后出血已经停止,此时建议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血肿的吸收,同时需要配合患肢抬高。

3.踝关节扭伤后应该如何自我管理

大多踝关节扭伤发生在运动中,患者往往身处郊外,受伤后人体通常处于全身应激状态,受伤早期不觉得痛,这时会有人选择继续运动或行走,结果使损伤进一步加重。其实踝关节扭伤后需要立即停止足踝活动,或者把问题想得重一些,可以当成“骨折”来对待,用硬板托住扭伤的部分并固定。对于踝关节扭伤,标准的做法是休息、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并尽早就医。

4.踝关节扭伤后何时才能行走

踝关节扭伤后需要充分休息,不建议用患肢负重行走;如果必须行走,则需要使用双侧腋窝拐杖,并将受伤的脚悬起来,即便如此也不建议行走太多,平时应尽量抬高患肢以利于消肿。何时可以行走需要根据患者扭伤程度而定,一般建议患肢不负重2周,如果肿痛好转,可以在支具的保护下行走;如果损伤较重,则需要患肢不负重4周。总之,踝关节扭伤后受伤肢体负重越早,韧带愈合受到的负面影响越大。

5.踝关节扭伤后是否需要制动

踝关节扭伤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早期制动可以减少损伤进一步加重,并提供稳定的环境以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根据损伤的程度,可以选择不同的固定方案。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虽然在足踝部位做了相应的固定,但是患肢还是需要保持一定的活动,如髋关节、膝关节、足趾各关节以及大腿、小腿的肌肉收缩活动,以免发生血栓。

踝关节扭伤后的自我管理

6.如何区别踝关节扭伤和骨折

踝关节扭伤与骨折在治疗上有本质的差别,必须确定患者是否合并骨折。可以通过以下四点进行判断:①受伤的暴力程度;②疼痛程度以及肿胀的程度、范围;③症状持续的时间,单纯扭伤一般一周后逐渐好转,如果合并骨折则持续时间较长;④拍摄X线片确定有无骨折。

7.踝关节扭伤后一个月伤处依然肿痛,应该如何处理

通常踝关节扭伤(单纯软组织损伤)后3~4周肿胀、疼痛将逐渐缓解,瘀斑消失,但也有一些患者肿痛虽有减轻但仍存在,表现为活动疼痛、按压患处疼痛以及行走疼痛。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①患者损伤程度比较重;②伤后处理不当,如踝关节扭伤后有些患者对此未予重视,或者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进行适当的休息与制动,伤后照常下地负重行走,导致继发性损伤,或者对于受伤的韧带保护不足,新生组织刚刚愈合又被活动拉扯开,导致伤处经久不愈。

踝关节扭伤后一个月伤处依然肿痛,处理起来较为棘手,此时不建议患者继续固定与制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行足踝的功能性锻炼,动态观察肿痛情况,加重则减少活动。如果肿痛长期存在,需要行MRI检查以进一步了解损伤情况,必要时需要行手术治疗。

8.踝关节扭伤后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制动与功能锻炼是一个矛盾体,踝关节扭伤后初期以制动为主(3~4周),之后踝关节可以逐步进行一些功能锻炼,随着受伤部位的逐渐恢复,功能锻炼可以逐渐增多。主要是锻炼足外翻的力量、踝关节的活动度与灵活度以及平衡力,目的是增强受伤部位周围的肌肉力量、踝关节的稳定性以及本体感觉,以便在恢复行走后可以自控。

9.踝关节扭伤后何时行MRI检查

X线以及CT检查均不能较好地了解踝关节软组织的损伤情况,MRI检查在这个方面更具优势。但是MRI检查敏感度较高,踝关节扭伤后周围的出血、肿胀等会形成伪影,影响结果的判断,故急性期不适合行MRI检查,如果伤后3个月踝关节依然疼痛,则建议行MRI检查。

10.踝关节扭伤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如果踝关节扭伤比较严重或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踝关节不稳,进而出现以下后遗症:①步态不稳,容易反复扭伤;②踝关节内滑膜炎、距骨软骨损伤;③踝关节骨关节炎,出现关节肿痛、活动受限以及僵硬。

黎润光

医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中心(足踝外科)副主任医师,行政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帮助林芝市人民医院建设骨关节诊疗中心与创伤救治中心。

张荣凯

医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骨科第二党支部书记,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林芝市人民医院进行了骨关节方面开创性诊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