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
一、医养结合产生背景
我国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未富先老”带来了一系列健康和社会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国60周岁以上人口达2.64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8.7%。预计2055年,全国60周岁以上人口近4.87亿,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达到27.2%。
从我国老龄群体的结构来看,失能、半失能、患有慢性病及空巢老年人群数量庞大,给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带来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也给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国家在宏观政策上已经为医养结合指引了方向、开辟了道路。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要加强合作,推动医养结合发展。2015年国务院《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医养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全面部署了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工作。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推动医养结合建设,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同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健康中国”的建设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再次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了新部署,提出构建医养、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通过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服务充分融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服务模式,医养结合正是在中国老龄化背景下,解决社会养老问题的必然举措,也是合理配置医疗和医养资源的新途径。可以促进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有机整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心理健康促进、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和医养服务。
二、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护理员技能特点
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功能定位中,养老为主体,医疗做保障,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护理员(简称医养护理员)是一支重要的服务主力军,对其工作能力的要求,既不同于医院的辅助型护理人员,又有别于单纯普通养老机构的护理员,除了需要完成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工作外,还需要了解老年人常见病(症)照护相关知识,在护士指导下配合医护人员为老年人提供照护服务。相关技能要求不但要满足入住机构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同时还能协助完成“病有所医,医有所护”。因此,医养护理员相关照护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机构的服务质量。
对于护理员的服务内容,相关部门也给出了指导意见。2012年民政部制定的《养老机构基本规范(GB/T 29353—2012)》明确了养老护理员的服务内容是提供穿衣、修饰、口腔清洁、饮食照料、排泄护理、皮肤清洁、压疮预防等生活照护。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医发〔2019〕49)》中,附有医疗护理员培训大纲,明确指出以老年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医疗护理员培训目标是在常规服务的基础上,还应达到以下目标:熟悉医养结合机构等相关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熟悉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及照护要求,掌握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老年人生活照护特点、营养需求和进食原则、常见疾病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老年人沟通技巧和方法,初级急救知识、心肺复苏术等医疗照护知识等,除了能够提供日常老年人照护技能之外,还能对意识障碍、吞咽障碍、视力/听力障碍、睡眠障碍、大小便失禁、便秘、压力性损伤、营养失调、疼痛等情况进行照护和安全防护,预防跌倒、坠床、呛咳、噎食、烫伤、管道滑脱、坠积性肺炎、走失等意外情况。医养结合机构是养老与医疗的结合体,对护理员技能提出更高要求。
三、医养护理员培训管理现状
目前机构中医养护理员来源主要有以下渠道:高等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护理、康复、医疗等相关专业毕业生,非相关专业毕业生,城镇下岗职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等。学历高低不一,技能掌握良莠不齐,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相差较大。社会上对于非专业老年服务护理人员的培训,也主要是依托辖区内具备一定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行业学会、医疗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等承担。目前国家对于护理员没有具体职业发展规划,人员结构不稳定,医养结合机构对日常照护人员的培养与管理缺乏统一培训教材,普遍存在医养照护人力资源质量与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不匹配现象,制约着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工作的发展。
医养结合对医养护理员提出了照护技能专业化的要求,本书的编写,为进一步加快医养护理员的队伍建设,健全医养护理员培训体系,丰富培训内容,规范培训与管理,进行医养照护质量控制,培养医养护理员职业认同感,提升其整体照护技能,提高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