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脱氧核糖核酸提取
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 nucleic acid,DNA)是一种最重要的生命基础分子,可组成遗传指令,引导生物遗传、生物发育与生命功能运作,主要功能是长期性的信息储存,其中带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又被称为基因。DNA分子结构中,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
DNA是一种长链聚合物,组成生物界DNA的碱基主要有4种,即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这些碱基沿着DNA长链,形成遗传信息,指导RNA合成,进而指导蛋白质合成。
一、DNA的理化性质
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基因的物质基础。DNA最重要的特征是碱基序列,由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排列成长链,两条长链互绕而成稳定结构,形成双螺旋结构。在DNA分子的每一条链中,磷酸基团(-PO4)端属于5′端,因为在一个脱氧核苷酸中,磷酸连接在脱氧核糖的第5号碳原子上。
在细胞内,DNA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整组染色体统称为染色体组。人正常的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之前已在分裂间期完成复制。细胞分裂间期又可划分为: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动物、植物及真菌等真核生物,D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的拟核内。染色体上的染色质蛋白如组蛋白,能够将DNA进行组织并压缩,帮助DNA与其他蛋白质进行交互作用,进而调节基因的转录活性。
DNA是高分子聚合物,DNA溶液为高分子溶液,具有很强的黏度,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DNA在A260nm有吸收作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对DNA进行浓度和纯度测定。当核酸变性时,吸光度升高,此时称为增色效应;当变性核酸又重新复性时,吸光度又将恢复至原来的水平。较高温度、有机溶剂、酸碱试剂等都可以引起DNA分子变性,即DNA分子内的氢键断裂。
质粒DNA是一种染色体外的稳定遗传因子,大小从1~200kb不等,为双链、闭环的DNA分子,并以超螺旋的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质粒主要发现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细胞中,具有自主复制和转录能力,能在子细胞中保持恒定的拷贝数,并表达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二、基因组DNA分离纯化应遵循的原则
基因组DNA在细胞核中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以核小体为单位,经过螺旋化,折叠盘绕压缩形成染色体。基因组DNA的分离是指将DNA与蛋白质、多糖和脂类等物质分开,然后纯化DNA的过程。双链DNA分子是非常惰性的化学物质,具有反应活性的碱基受磷酸基团和戊糖的保护,并通过碱基堆积力得以增强。因此,DNA比其他生物大分子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尽管DNA分子比较懒惰,但当双链DNA分子从细胞核内释放出来,随机卷曲在缓冲溶液中时,碱基堆积力和磷酸基团之间的静电排斥力使整个溶液比较黏稠。大于150kb的DNA线性分子很容易被操作中产生的力剪切,因此动作要非常轻柔。一般而言,核酸的分离纯化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操作中尽量减少振荡、搅拌对溶液中线性DNA分子的机械剪切破坏,保持DNA分子一级结构的完整;②防止和抑制DNA酶对基因组DNA的降解;③排除蛋白质和RNA大分子物质的污染。
三、基因组DNA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真核生物都可以用来制备DNA,根据材料来源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裂解细胞,随后的DNA提取方法大体类似。动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有苯酚-氯仿抽提法、SDS裂解法、玻璃缠绕法和甲酰胺解聚法等。其中,甲酰胺解聚法提取的DNA分子比较大,适合用来构建基因组DNA文库;而SDS裂解法和玻棒缠绕法提取的DNA分子在100~150kb,是经典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基因组DNA分离纯化大致分为材料的选择,基因组DNA的释放、纯化、浓缩和保存等主要步骤。
(一)材料的选择
临床常见的标本如血液、组织及体外培养的细胞等都可以作为核酸提取的原料,具体应根据实验目的来选择原料,优先选择容易采集和容易处理的标本。
(二)基因组DNA的释放
基因组DNA的释放主要指裂解细胞膜和核膜,之后将基因组DNA和蛋白质分离的过程。一般细胞裂解有机械法和非机械法两种。机械法主要是使用机械力使细胞破碎,但机械力容易引起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线性分子断裂,因而不适用于基因组DNA的分离。非机械法分为化学法和酶法两类。化学法指在一定的pH环境下,加入表面活性剂或去污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等裂解细胞,使蛋白质变性,将核酸从细胞内释放出来。酶法指加入蛋白酶和溶菌酶使细胞壁和细胞膜破裂,降解与核酸结合的蛋白质,促进核酸的分离。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同时采用化学法和酶法裂解细胞,释放DNA分子和RNA分子。苯酚-氯仿抽提法中裂解液含有金属离子螯合剂,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RNA酶(RNase)、蛋白酶K和SDS。其中EDTA能抑制DNA酶的活性,保护基因组DNA在分离纯化过程中不被降解;RNase则可水解RNA,减少RNA对基因组DNA的污染;蛋白酶K可将大分子蛋白质降解成小肽或氨基酸,促进DNA分子的释放;SDS可结合细胞膜和核膜的蛋白质,破坏膜结构,使蛋白质解聚,促进DNA分子和蛋白质的分离。一旦DNA分子从细胞核中释放出来,应该注意操作中动作的轻柔性,避免剧烈震荡产生的剪切力对核酸的破坏。
(三)临床常见标本的裂解方法
1.血液
从全血中制备基因组DNA时,酸性柠檬酸葡萄糖溶液(ACD)抗凝剂优于EDTA抗凝剂。样本采集后可以在4℃存放半个月;若长期保存,应冻存于-80℃。血液样本应避免反复冻融,减少基因组DNA的断裂。血液中的有核细胞为白细胞,离心全血后应吸取中间的白膜层,或用红细胞裂解液裂解红细胞后,收集白细胞,裂解并提取基因组DNA。
2.组织
动物组织中含有大量纤维物质,在裂解组织前先用液氮研磨组织,有利于提高基因组DNA的产量。新鲜或冷冻的组织粉碎后,加入10倍体积裂解液裂解细胞,可将基因组DNA释放出来。石蜡包埋的组织先切成10µm切片,加入二甲苯溶蜡,再加入乙醇去二甲苯,风干乙醇后可加入裂解液裂解组织。由于福尔马林固定和石蜡的包埋,提取DNA的片段会有碎裂,其大部分在100bp~10kb,主要分布于100~1 500bp,适用于常规的PCR反应。
3.培养的细胞
将贴壁细胞消化,离心弃上清,收集下层细胞,或悬浮细胞离心后,收集下层细胞,用1×PBS洗涤3次后,将细胞沉淀重悬于pH 8.0的TE缓冲液,加入裂解液将细胞裂解,即可将基因组DNA释放到缓冲液中。
4.基因组DNA的纯化和浓缩
DNA的纯化是指DNA与蛋白质、盐类及其他杂质彻底分离的过程。经典的DNA纯化方法是苯酚-氯仿抽提法。细胞或组织被裂解后,成为含核酸分子、蛋白质和盐等混合物,加入等体积的Tris平衡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的混合液,混匀后离心收集含核酸的水相,变性的蛋白质则留在有机相中。其中,酚经Tris平衡后不仅使蛋白质变性,同时可防止酚吸收更多的DNA溶液,降低DNA在有机相中的停留。氯仿能增加有机相的密度,促进两相分离,同时能溶解少量的苯酚,减少酚在水相中的残留。异戊醇可以减少变性过程产生的气泡并促进有机相与水相的分层。需要注意的是,提取DNA采用的苯酚是pH 8.0的Tris平衡液,DNA在这个pH环境下比较稳定,容易进入水相。在含核酸的水相中加入醋酸钾(KAc)或醋酸钠(NaAc),Na+中和DNA分子中磷酸基团的负电荷,减少DNA分子之间的同性电荷相斥力,使DNA易于聚集沉淀。在水相中加入2~2.5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沉淀、离心得到的核酸可以用70%乙醇洗涤除去多余的盐,可获得一定纯度的核酸。
在实验操作中应该根据目的选择相应的纯化方法。苯酚-氯仿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去蛋白效果比较好,但历时比较长。如提取的基因组DNA直接用于PCR反应时,可以用SDS裂解法快速抽提。此法利用去污剂乙基苯基聚乙二醇(Nonidet P-40,NP-40)破红细胞膜,收集白细胞,用SDS裂解后,加入高浓度NaCl溶液盐析蛋白,离心收集水相后,乙醇沉淀DNA,也可抽提到一定纯度的DNA。通过SDS裂解法提取的基因组DNA为20~50kb,适用于PCR反应等实验。
除此之外,还可用层析法分离基因组DNA。目前生物公司开发的商品试剂盒,采用硅胶膜吸附法和磁珠法,可提供一定的离子环境,核酸被选择性地吸附到硅土、硅胶或磁珠表面而与其他生物分子分离。
5.DNA浓度及纯度的鉴定
DNA分子的碱基含有共轭双键,在260nm波长处有最大紫外吸收,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对DNA进行定量和纯度分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A260/A280比值是纯度鉴定的重要指标。纯的DNA A260/A280之比应在1.8。当A260/A280比值<1.7时,说明样品中含蛋白质成分过高;当A260/A280比值>2.0时,说明样品中有部分降解或有RNA污染。
6.基因组DNA的保存
将纯化后的基因组DNA用弱碱性的Tris或者TE缓冲液溶解,缓冲液中的EDTA可以抑制DNA酶,从而防止DNA降解。核酸的稳定性与温度成反比,与浓度成正比,一般保存在-20℃或-80℃的冰箱。
四、全血DNA提取实验方案
(一)实验原理(吸附柱法)
蛋白酶K能快速破碎细胞并灭活其中的核酸酶,DNA在盐溶液中可以选择性吸附在硅胶质膜上,去蛋白溶液将DNA中存在的蛋白质去除、去盐溶液可以将细胞代谢物等杂质去除,洗脱缓冲液将纯净DNA从硅胶质膜上洗脱下来(图3-1)。
图3-1 吸附柱法提取DNA示意图
(二)实验材料
1.样本
新鲜血液。
2.试剂、试剂盒
无水乙醇、天根核酸提取试剂盒。
3.仪器、耗材
离心机、金属浴、振荡仪、加样枪、枪头、离心管。
(三)实验步骤
1.处理血液样本
(1)如果血液样品体积小于200µL,可加缓冲液GS补足体积至200µL,之后即可进行下一步实验。
(2)如果血样体积超过200µL,需用细胞裂解液CL处理,具体步骤如下:在样品中加入1~2.5倍体积的细胞裂解液CL,颠倒混匀,10 000 rpm离心1min,吸弃上清,留下细胞核沉淀,加200µL缓冲液GS,并彻底振荡混匀。
(3)如果处理血样为低级生物的抗凝血液,其红细胞往往为有核细胞,因此处理量比较少,为5~20µL,可加缓冲液GS补足200µL后,进行下面的裂解步骤。
2.加入20µL Proteinase K溶液,混匀。
3.加200µL的GB缓冲液,充分颠倒混匀,56℃放置10min,其间颠倒混匀数次,溶液应变得清亮。(注意:加入缓冲液GB时可能会产生相应的白色沉淀,一般37℃放置时会消失。当血液体积≤200µL且没有采用红细胞裂解液处理时,水浴后颜色可能为深褐色,应当注意溶液中有无团块等沉淀出现。)
4.加200µL无水乙醇,充分颠倒,可能会出现絮状沉淀。
5.将上一步所得溶液,以及可能出现的絮状沉淀都加到一个吸附柱CB3中,12 000rpm离心30s,将收集管里的废液倒掉,将吸附柱CB3放入其中。
6.向吸附柱CB3中加入500µL缓冲液GD,12 000rpm离心30s,将收集管中的废液倒掉,将吸附柱CB3放入收集管中。
7.加入600µL漂洗液PW到吸附柱CB3中,12 000rpm离心30s,将收集管中的废液倒掉,将吸附柱CB3放入收集管中。
8.重复操作步骤7。
9.2 000rpm离心2min,倒掉废液。将吸附柱CB3开盖置于室温中,放置数分钟,彻底晾干吸附柱残余的漂洗液。
10.将吸附柱CB3转入1.5mL离心管中,在吸附膜中间位置悬空滴加50~200µL洗脱缓冲液TB,室温静置2~5min,12 000rpm离心2min,将溶液收集到离心管中(注意:为增加基因组DNA的获得率,可将离心得到的溶液再加入吸附柱CB3中,室温放置2min,12 000rpm离心2min。洗脱液的pH对于洗脱效率有很大影响)。将获得的DNA保存在-20℃,以防DNA被降解。
(四)吸附柱法提取DNA的注意事项
1.样品避免反复冻融,否则使DNA降解,片段较小、提取量有所下降。
2.缓冲液GB中如有沉淀,可在37℃水浴中重新溶解,摇匀后使用。
3.所有离心步骤均使用台式离心机,室温下离心。
五、质粒DNA提取实验方案
(一)实验原理(碱裂解法)
离心柱型质粒DNA提取试剂盒采用改进的SDS-碱裂解法裂解细胞,吸附柱内的硅基质膜在高盐、低pH状态下选择性地结合溶液中的质粒DNA,再通过漂洗液将杂质和其他细菌成分去除,最后用低盐、高pH的洗脱缓冲液将纯净质粒DNA从硅基质膜上洗脱。
(二)实验材料
1.实验器材
台式高速离心机、旋涡混合仪、移液器、定时器、记号笔、电子天平、电泳设备、凝胶成像系统、微波炉、量筒、试剂瓶、锥形瓶等。
2.实验耗材
无菌2mL/1.5mL EP管、各规格Tip、一次性手套等。
3.实验试剂
质粒小提试剂盒(离心柱型,YRBIO)、LB培养基、抗生素等。对数期菌株(pEGFP-N1 in DH5α)。
4.碱裂解法试剂配方
试剂配方见表3-2。
表3-2 碱裂解法试剂配方
(三)实验方法
1.将细菌沉淀,所得重悬于100µL用冰预冷的溶液Ⅰ中,剧烈振荡,使细菌沉淀在溶液Ⅰ中完全分散,将两个微量离心管的管底部互相接触震荡,可使沉淀迅速分散。
2.加200µL新配制的溶液Ⅱ。盖紧管口,快速颠倒离心管5次,以混合内容物。应确保离心管的整个内表面均与溶液Ⅱ接触。不要振荡,将离心管放置于冰上。
3.加150µL用冰预冷的溶液Ⅲ。盖紧管口,将管倒置后温和地振荡10s,溶液Ⅲ在黏稠的细菌裂解物中分散均匀,之后将管置于冰上3~5min。
4.用微量离心机4℃、12 000rpm离心5min,将上清液转移到另一离心管中。
5.用2倍体积的乙醇于室温沉淀双链DNA。振荡混合,于室温放置2min。
6.用微量离心机4℃、12 000rpm离心5min。
7.小心吸去上清液,将离心管倒置于一张纸巾上,以使所有液体流出,再将附于管壁的液滴除尽。除去上清液的简便方法是用一次性使用的吸头与真空管道相连,并用吸头接触液面。当液体从管中吸出时,尽量使吸头远离核酸沉淀,然后继续用吸头通过抽真空除去附于管壁的液滴。
8.用1mL 70%乙醇于4℃洗涤双链DNA沉淀,按步骤7所述方法去掉上清液,在空气中使核酸沉淀干燥10min,即可制备高拷贝数质粒(如Xf3或pUC),其产量一般为每毫升原细菌培养物3~5µ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