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随访与程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技术

起搏器临床应用的发展,也反映在植入技术方面。早年起搏导线植入需采用开胸经心外膜方法,手术创伤大,技术要求高,给医师和患者带来很大不便。1962年后经静脉植入电极导线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使起搏器植入手术大为简化。

经静脉植入起搏器技术的要点是:静脉选择,起搏导线植入并固定,电极参数测试、连接并埋植脉冲发生器。常用的静脉路径选择为锁骨下静脉穿刺、腋静脉穿刺及头静脉切开(图1-13)。电极导线沿血管腔内顺行进入右心房及右心室。插送过程中始终应在X线透视下进行,做到“无阻力送管”,以确保安全。为保证术后起搏器工作正常,应将起搏导线固定在稳定并起搏参数满意的部位。除了X线影像的指导外,起搏参数测试是起搏器植入术中一个重要步骤。由于心腔内各部位起搏参数不同,术者应将电极导线送入理想的部位。一般要求在脉宽0.5ms下心房起搏阈值应低于1.5V,心室应低于1.0V。另一重要的起搏参数是心腔内P波和R波振幅,是保证起搏器同步工作关键。一般心房内P波振幅应>1mV,心室R波振幅应>5mV。脉冲发生器可埋植于胸前左侧或右侧,囊袋大小应适宜。多数情况下,脉冲发生器应置于胸大肌筋膜上面,避免过深过浅,以防止出血、肌肉刺激或囊袋破溃。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静脉选择

可采用左或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或用头静脉切开法,送入导引钢丝,并在X线透视下确认钢丝进入右心系统。可有两种方法确认:①钢丝进入下腔静脉;②钢丝进入右心室,心电监测可见室性早搏(室早)。

图1-13 常用的静脉路径

锁骨下静脉、头静脉及颈内静脉示意图。

2.囊袋制作

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至胸大肌筋膜,并在切口下方制作与起搏器大小相适应的囊袋,注意彻底止血,避免术后血肿形成。增加起搏器囊袋感染机会。

3.起搏导线植入及固定

沿导引钢丝送入扩张管和套管,拔除套管后,沿扩张管送入起搏导线进入右心房。分别将心房、心室导线放置在合适位置。心室导线的可放置部位为右心室心尖部,也可放置在右心室其他选择性位点,如右心室流出道、右室间隔部及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需要主动固定导线。主要步骤:①操作导线通过三尖瓣,证实导线在右心室。②放置导线在合适的右心室位点,导线头端稳定。③阈值测试符合要求。④导线保持合适的张力(图1-14)。心房导线常规固定在右心耳,也可以通过主动固定导线固定在右房其他部位如房间隔。嘱患者深呼吸、咳嗽。观察导线头端无移动,并保持合适的张力。

图1-14 合适的导线张力

心室导线放置在右心室心尖部,并保持合适张力。

4.脉冲发生器的埋植

测试阈值合适,并固定心房、心室起搏导线后,将导线与脉冲发生器连接,并埋于预先制作的囊袋中,并注意观察心电图,有无起搏信号,并观察起搏、感知功能是否正常。若自身心率过快,未见起搏信号,可在脉冲发生器上方放置磁铁,以确认起搏功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