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轻浅处,一步一安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茶马古道一日游

在HUN省YY市安化县的群山环抱的高墙深处,有座一尘不附、千姿百态的腹地,流转在最为险峻的崇山峻岭和山涧溪流之间,延绵出一条神秘的——茶马古道。

千百年来,由于这里地质结构复杂,人烟稀少,外人罕至,这里的人们依随山势,利用岩体自身开凿铺设,或平缓前伸,或成阶梯状蔓延,使无数马帮人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着。那悠扬的马铃声,窸窣地呐喊,经久回荡在山涧峡谷、高山村寨上空,却俨然将这里的山茶、马匹贩卖互市,使得古道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地域特征。开辟了一条开往边陲的经贸之路的桥梁和纽带,仿佛在回忆着这一片历史,古老而又深沉。

若不去身临其境,绝不信安化这片原生态的自然风景区终能开辟出一条绝佳征程。一块块行文碑刻,一处处自然景观,历史遗址等,证明了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无论风雨,多少个日日夜夜,沿途秀丽独特的风景激发了马帮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成就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民间文化的交融,使得这里的人们的灵魂得到升华。

一直以来,它的历史伴随政府对茶马古道上的“茶引”开发,可以体验骑马观光的乐趣,也可以领略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茶叶千丝万缕的记忆。

作为地地道道的安化人,对于安化“前乡”片区却未曾踏足。身未动,心已远,便有了千种风情。

2021年七月中旬一行人本打算一探究竟,兜兜转转一些事给耽误了,拖延到2022年9月21日。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与家人临时起意,带着好心情出发去诗和远方。正好有个友人居住此地,出发前确认好了GPS。从羊角塘镇湛溪村驱车到目的地约两个多小时,全程将近47.3km。

沿着S317公路,观赏着如画的风景,道经安化县城东坪镇,外沿资水河,跨江南镇到洞市,驶入凝聚了深厚人文底蕴的神奇土地。

古道驿站,神秘的马帮部落,质朴纯净的山乡水涧,及丰富多彩、传承深远的梅山文化,顺应了人民的需求。就连来过茶马古道的人都说,这地方看似耳目所闻,但你走过且从无数可见断崖绝壁中,各种新式的交通工具都无法在茶马古道上施展,更能倾泻出无数让人心动的诱惑。

对的,如果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自己生活的地方就是世界。何不来古街上呢?茶号旧址、老茶店、廊桥上等历经千年的风雨后,沉积秀美的山色和淙淙的小桥流水,还有肃穆沉稳的祠堂和古民居,串成一个个见证茶马古道兴盛的标志,所到之处必须打卡,或走,或停。

流转的时光,都成了途中美丽的点缀,看天,看景,看山,看水,不言不语都是好风景。

那就趁年轻,通过旅行多翻翻安化这座活力满怀的大山吧!

起先我们到了洞市,顺着麻溪上行约7公里,到达一个叫蒋家坪的村落后,就只能沿着陡峭的山路往上开车,一路上要经过“响雷坡”、“过根桥”。从过根桥上去就是关山(当地人说是一个惊险刺激的大峡谷),山上古木参天。

据说,在安化的每一个山村,都有自己的“关山”,关山“管风水”,被当地村民视为守护神。因此,“关山树”从未被砍伐过,如今更是被人们的意识地挂牌保护起来。当地有“响雷坡,过根桥,四内一丘田,田中一口井”一说,据传是过去人们叩关进峒必知的暗语。

如今日渐开放的高城,进入这里的外人,早已不用对暗语了,迎接人们的不再是警惕的目光,而是扑面而来的淳朴憨厚的民风。

—关山之巅,峡谷之上巍然耸立着“将军岩”,它如同一尊门神扼守着村头。传说将军岩上曾建有“红公寨”,当年,李闯王旧部红公和黑公流落到此,依据将军岩的险峻,安营扎寨,杀富济贫,威震新化安化两县。

将军岩下是关山峡谷,长约一公里,宽约十多米,深达百米。沿途险要异常,清一色巨石林立。两岸的岩壁如刀削斧劈一般。谷底是涓涓细流,清澈见底。峡谷虽小,却像一个优美的盆景,把神奇险峻汇于一体。这里成了户外探险、攀岩、溯溪的圣地。

在森林深处,山路变得更加崎岖,有点地方狭窄、陡峭,由此,想到了古代那些朴实的马帮人,长期为运送物资是多少辛苦。

马帮之路要穿过丛莽巉岩,穿过麻溪、资江,穿过漆面斑驳的风雨桥,出湖南,连接川滇,越西域,一路延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最终到达欧洲、莫斯科等。

在长途运送的过程中,每走一段路就要驻足休息或进行商品交易,这些驻足地,形成了特色的“马帮驿站”,锤炼出马帮人非凡的胆识、坚韧的意志、果敢的智慧及亲密无间的信任。

不得不说茶马古道沿途仿佛一幅山水画,而这画中有着动人心魄的苍茫和旷世不遇的静寂。

停顿,发现,停下,诠释。

一种连接和内化。

当触摸古道的历史,最受青睐的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民俗风情的古老房子,让川岩江疏离了繁华,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固守着千年不变的矜持和从容,在日出日落的平常中,讲述着迎来送往的故事,逐渐成了当地人的风习。

马帮之路穿过丛莽巉岩,穿过麻溪、资江,穿过漆面斑驳的风雨桥,出湖南,连接川滇,越西域,一路延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最终到达欧洲、莫斯科等。

指示牌上,茶马古道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连接内地产茶区和西北、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茶马交易的交通要道。

这里的山径用当地友人的话说:“一面死宽,有些路人都没法走”,又多河流,所以土产外运不仅要人挑肩扛,要借助舟楫之便,更多的时候,要用马驮。

也由于路途遥远,为了防止茶叶变质,也为了便于运输,这里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制茶工艺,简单来说是先用火将茶叶烘干,然后压紧压实,再用箬叶、棕片、篾条层层紧裹,包裹时用力之大,非身强体健的青壮汉子不可。最终制出的茶叫黑茶,呈圆柱状,小的像迫击炮的炮弹,最大的重达几百斤,号称“万两茶”。

七八十年代这座山城有了火车运送得以改善,近几年高速公路通了,科技发达,信息通畅,当地人运茶再也用不着马,现在这里已经是安化著名的4A级景区。

看青石板上的马蹄印仍历历在目,跨越溪流的廓桥仍屹立在风雨中,仿佛在遥忆着那一片历史的风景。

在茶马古道上,使安化茶名扬天下的是黑茶,其著名的品种有茯砖茶、千两茶、黑砖茶和三尖茶。

马帮和茶马古道凝聚和集中了物流和人流,在茶马古道经过的好些水陆、陆陆交汇点,慢慢而自然的形成了集镇、驿站,以方便马帮和过往商贾行人买卖商品,住宿歇足。

从高城峒、江南古镇、永锡桥、洞市老街、唐家观、新化圳上、白溪、隆回滩头、宝庆这些老市镇,便是随“茶马古道”诞生、发展而来的。

在夕阳余晖中,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几个小时走下来,寻了一些过去的岁月,重温马帮人的情怀和流水,虽然时过境迁,风物依旧看得出原样,少不了一路狂拍留影。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还偷偷拍了几组友人搞怪的照片以此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