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交通方式的变迁
天地交而万物通。
古有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记载了田间小路交错相通的四通八达;今有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描绘了武汉长江大桥横架南北的雄伟气势。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交通逐渐成为现实世界里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为了让交通运输变得更便利、更高效,人类从未停止过思考和革新的脚步。
在古代原始环境中,运力低下,生产生活主要依靠人力、水力和畜力等原始的自然力量。不管是靠人肩挑、手提、脚走,还是靠马、骆驼、驴驮运,都是利用原始的自然力量来实现人和物的迁移。马帮们以这样的方式在惊险丛生的茶马古道上奔波穿行,来往于四川、云南和西藏之间,从事着茶叶、马匹和药材的商贸交易。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亦是靠马匹、骆驼从长安去往西域,形成了陆上丝绸之路。在明代永乐、宣德年间,借助水力、风力,郑和才能带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到达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与地区,促进了东方的海外贸易。
后来西方人发明了蒸汽机,之后电气技术的应用,引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新兴的交通模式,推动了重要的运力革命。1698年,英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型蒸汽机,动力相当于20匹马的工作强度,足以把几百英尺以下的水抽至地面。运输从依靠自然力量过渡到依靠能源,机器逐渐代替人力、畜力。蒸汽机车、蒸汽汽船产生后,运力得到空前程度的提高。从此,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更快、运载量更大,翻开了运输行业的新篇章。城市之间的往来沟通更便捷、更快速。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这也标志着运力发展进入第三阶段。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地铁等现代交通工具快速登上时代舞台,成为主要的运力支撑。而当今时代,城市间交通,飞机、高铁成了主要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空中飞人”,因商务、旅行、生活等需求,经常乘坐飞机往返各地。高铁的普及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一小时生活圈”成为流行时尚,人们有了更自由的空间选择。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我们习以为常的交通系统突然停止运行,世界会怎样?这个问题,或许能够让更多人意识到交通的变迁对于现代文明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综观过去20多年的时间,数字技术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显而易见——时空界限被打破,人类生活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即便是深夜12点,打开手机也可以购买千里之外的商品;不用跋山涉水、漂洋过海,天各一方的人们通过摄像头就能面叙对谈;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数字身份,拥有不同于线下物理世界的线上数字生活。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披露:2020年,47个国家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2.6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为43.7%,产业数字化仍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4.4%。当下,世界正在经历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改变。这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世界的重塑。AI、大数据、5G等新技术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帮助人类社会迈向智慧时代。
可以看到,新ICT与公共管理、教育、农业、金融、零售等各个领域融合,通过数据分析、预测等能力,提高了各行业运行效率,降低了成本,并推动了行业持续优化升级。在越来越多的工厂里,出现了智能机器人的身影,它们代替人工作业,解放了人类的双手甚至大脑。未来,当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活动中解放出来,社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都会面临革新。
在交通行业,数字技术的痕迹也处处可见。例如,借助卫星定位技术和4G/5G,人们不再需要问路就能通过实时导航到达目的地,出行变得轻松便捷。再如,通过手机软件就能随时随地购买火车票、飞机票,扫一扫二维码就能乘坐公交、地铁。这些如今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其实都是信息技术作用于交通的结果。
这些基于上层算法、数据加持的新技术,引发了交通行业的深刻变革。以网约车为例,以前人们打出租车时,面临许多盲点,例如,乘客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当前位置,不知道附近有多少辆车,以及车距离自己有多远等,同时司机也不清楚乘客的具体位置。如今出行App融合了各种时空信息、抵达时间、联系方式。出行App各类信息的产生、收集、融合、传送,能做到快速处理和智能化应用。
在新一轮数字技术的社会变革中,交通行业迎来新的机遇,呈现出智慧交通的新面貌。在不知不觉之中,智慧交通已悄然来临。在轨道运维时,通过视频+AI能够智能识别车辆故障,从而大幅缩短诊断和维修时间,减轻检测人员的工作量,并提高检查的精准度;在物流运输中,大数据与AI算法实现了智能装车、路径优化,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
新技术催生了人类对于未来交通的无限遐想。交通是物理世界的通信,通信是数字世界的交通。在智慧时代,数字世界将创造一个数字交通,并与物理世界的交通紧密联接、深度融合,迸发出新生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物理世界原本割裂的交通网络将融合为一体,无缝联接,人们在不同的交通枢纽间自由穿行,货物被更高效地送往世界各地,交通系统以更加智能的方式自动运转。安全的出行、高效的运转、愉悦的体验,这将是科技带给交通的美好明天。
华为通往综合大交通之道
面对令人振奋的时代,华为已踏上征程。
从开启首个铁路行业项目至今,华为在交通行业深耕了20余年。1996年,华为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铺入“兰新线”,助力这条西北地区重要干线顺畅通行。多年时间里,华为的通信设备在交通行业占据了颇高份额,一步步深入铁路、城轨等多个领域,并见证、陪伴了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
对于交通行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华为感同身受,并一直在思考行业之未来变革。当数字技术浪潮来临之时,华为找到了与行业深度融合的宝贵机遇。2010年前后,产业数字化大门开启,华为从城轨领域切入,率先探索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之路。此时,华为在交通行业的角色悄然改变,从“局外人”转向“局内人”,从“旁观者”变为“同路人”。
作为交通行业的“新人”,如何做好同路人?华为怀着敬畏之心,躬身入局,立志要做懂行人。只有懂行业、真实践,才能够实现数字技术与行业业务的完美融合。只有把握行业发展脉络,扎根业务场景,才能体会到每个行业的痛点和渴望。在成为懂行人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更没有速成法则,只有日复一日地倾心投入、学习积累,才有可能找到规律,和行业同频共振。
为实现未来“综合大交通”的数字化愿景,华为提出打造“出行一张脸、货运一张单、运行一张图”,并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三张图”方法。首先,勾勒出愿景图。这张图包含了数字化转型客户对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目标、战略诉求,而且要尽量对目标进行量化。其次,描绘全景图。通过全景图梳理数字化转型中各方的任务,进一步细化需求,明确到底要做什么,以及合作项目的范围。其中包括全业务架构、全生命周期和全业务流程。最后,制定路线图。这张图需要按照轻重缓急,明确不同场景、不同任务的执行时间和执行目标。
通过科学的方法,聚焦行业客户需求,才能为客户解决问题,为客户创造价值。在深圳机场,众多智慧项目的落地,让机场运行品质和效率大幅提升,例如,每年使260万人次的乘客登机免坐摆渡车,享受到更便捷的乘机服务;在天津港,泊位智能分配代替人工调度,减少了人工作业的劳动负担,并且提高了港口运转效率;在上海洋山港,对龙门吊进行远程控制改造后,龙门吊司机脱离了高危、艰苦的工作环境,港口也节约了人力成本。未来,华为将持续专注交通行业,深刻理解行业发展,扩大懂行人队伍,并探索更长远的未来。
合力共造星辰大海
华为正在探索、实践更多的数字化场景。交通行业需要更多的懂行人,去填补传统业务场景与数字技术应用之间的巨大鸿沟。华为期望与更多生态合作伙伴、行业伙伴携手,共同创造智慧交通的美好世界。一方面,华为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能力,聚焦交通行业场景化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要真正实现数字化的商业成功,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探索行业标准并共建生态,打造良性发展的生态圈,才能实现全行业的协同分工、优势互补、蓬勃发展。
生态伙伴、行业客户和华为是数字化转型共同体。在合作与开放的理念下,各方优势互补、共同创新、强强联合,实现客户价值,把握产业发展新机遇,推动交通数字化进程。只有聚集更多的伙伴,才能让数字技术全面深刻地融入每一条宽广的道路、每一条穿山越岭的铁轨、每一个人潮涌动的车站、每一辆飞驰而过的汽车,最终实现综合大交通的宏伟愿景。
在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本书结合华为在交通行业数字化领域的理论基础,围绕综合大交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基础概念、实现方法与应用场景逐一做了详细的阐述。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综合大交通的必然之势,以及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必要性;第二部分从目标、路径、业务、时空等不同维度,解读数字技术之于综合大交通的价值;第三部分介绍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架构,帮助读者全面认识数字化转型体系;第四部分聚焦交通行业各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从行业洞察入手,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并进行案例分析;第五部分结合华为自身数字化转型经验,分析转型挑战、关键步骤、保障机制等,为交通行业企业提供参考。
本书是华为视角的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总结,希望能给读者提供借鉴、带来启发和思考,呼吁更多人士与我们共同探索和研究,合力推动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综合大交通将带给世界崭新的体验,我们昂首翘望这一新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