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战役完胜之因
大西洋战役可谓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最终,盟军以压倒性的优势夺得了大西洋战役的完胜。然而,事非经过不知难,英国海军史学家罗斯基尔在《海上战争》一书中说:“在漫长的世界海战史中,还未曾有过相似的搏斗,因为这场搏斗是在数千平方英里的大洋里展开,没有具体的时空限制……这场连续45个月的战役比我们后人所能想象的要严峻得多,激烈得多。”单从武器装备的视角,关于盟军最终战胜德军潜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的问题,在学术讨论中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雷达及其运用是关键因素,还有一种认为英国布莱奇利公园(二战期间英国的密码破译中心所在地)破译了德军无线电通信密码的“巨人”机及其破译实践是关键因素。不过英国和美国两国官方历史学家看来更支持第一种观点。罗斯基尔说:“在所有反潜成就中,厘米波雷达可谓鹤立鸡群。因为雷达能使我们在夜晚和能见度不好的条件下照样发起攻击。”他的观点获得美国同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作战史:大西洋战役》一书作者,美国海军史学家萨缪尔·埃列特·莫里森的认同:“在1943年春季至夏初时节,是微波雷达为战机提供了大量猎杀潜艇的机会。”作为英国战时首相的丘吉尔,对于英国破译德军密码的工作肯定心知肚明,他在回忆录中说:“相当长时间以来,我们的飞机曾携带雷达,以探测海上的舰只。这种雷达称为空对海搜索雷达。但是,到1942年秋季,德国人开始在潜艇中安装特制的雷达告警接收机,以获悉雷达的辐射信号。因此,德国潜艇便可以及时潜入海水底下,规避袭击。结果,空军海岸防御司令部击沉敌方潜艇的数量减少了,而商船损失数量增加了。以H2S型雷达(10厘米波机载轰炸雷达)来替换现役对海搜索雷达,非常有效。在1943年,H2S型雷达为最终击败敌方潜艇做出了不容置疑的贡献。”
邓尼茨作为“狼群战术”的设计者和发明者,也是潜艇战的直接策划者和组织指挥者,在其回忆录中说:“敌人采用的一切新的或更强有力的作战手段,如护航航空母舰、支援群和‘运程飞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借助一种波长仅10厘米的超短波雷达。这种雷达使敌人能够不分昼夜地在任何气象条件下,在黑暗、浓雾和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发现水面的潜艇,引导飞机直接对潜艇实施攻击。”邓尼茨承认:“美国在反潜方面除研制的雷达外,其他研制成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舰载短波测向仪,以及1942年以来对德国无线电密码的破译等。”不过,他仍然认为:“(是)雷达,尤其是机载雷达,几乎使潜艇完全丧失了水面战斗能力。在空中侦察力量变得无比强大的北大西洋主战区,潜艇的狼群战术已无法继续使用……在大西洋战役中我们战败了……这场战役之后,尤其是在出现新型雷达之后,两大海军强国的庞大海空防御力量最终挫败了潜艇战。”
客观地讲,盟军在大西洋战役中最终取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从反潜武器装备及手段而言,就有远程轰炸飞机、寻的鱼雷、深水炸弹、短波测向仪、密码破译等,它们都为挫败凶狠的德军潜艇部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要击沉一艘潜艇,及时发现目标,连续、准确地确定出目标位置终归是第一位和不可或缺的,因此,雷达情报的作用至关重要,是任何其他情报都难以替代的。正如同样知晓盟军密码破译情况的万尼瓦尔·布什所言:“(在二战中,涌现出来的众多反潜武器中)厘米波雷达是最重要的。”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二战解密:盟军如何扭转战局并赢得胜利》一书中说:“厘米波雷达更应该算是一项突破,事实证明这是一项伟大的突破……有了这种雷达,盟国的侦察机或花级轻型巡洋舰,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晚上,在几英里之外就能发现德国潜艇的指挥塔。如果风平浪静,这种雷达甚至能发现德国潜艇的潜望镜……相比而言,英国布莱切利公园密码破译机与德国无线电侦听部门之间的竞争,似乎不是决定大西洋战役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仔细研究一下1943年几个关键的护航战役就能得出此结论。”在夜间及能见度不佳的情况下,厘米波雷达还为盟军搜寻、发现水面救生筏,拯救海上失事人员的生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在回过头看,同盟国之所以能研制出厘米波雷达,并正好在关键时刻装备部队,投入战场,追根溯源,还在于兰德尔和布特发明了谐振腔磁控管。这一发明一举突破了产生大功率微波能量的瓶颈问题,并为美国机载雷达的小型化扫清了技术障碍。也正因为这是一个世界级难题,德国科学家才会认为,同盟国想要研发出厘米波雷达是不现实的,对盟军已经装备机载厘米波雷达一直抱怀疑态度,以致在寻求电子对抗措施时,研究问题的方向一错再错。据统计,到二战结束时,美国共生产了100多万根谐振腔磁控管。谐振腔磁控管及厘米波雷达为同盟国挫败德军潜艇的强劲势头,最终夺取大西洋战役的胜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业已证明,大西洋战役的胜利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具有深远意义。
在美国正式加入二战前,罗斯福曾对丘吉尔说:“决定这场战争成败的是大西洋。只有在那里赢得胜利,希特勒才可能征服世界。”丘吉尔在战后评价道:“潜艇的袭击是我们最大的灾难。如果德国人为此不惜孤注一掷,那就聪明了。”有“沙漠之狐”之称的隆美尔说:“事实上,自从美国参战之后,我们最后取得胜利的希望就已经极其渺茫了。如果我们的潜艇能控制大西洋,那么也许还有一线希望。即使美国能够生产大量战车、火炮和车辆,也仍然需要经过海运方能到达战场。可是,足以决定战争前途的大西洋战役,不久,就因为我们潜艇损失惨重而宣告失败。这一事实就是一切胜负的主因,只要是美、英运输船队可以到达的地方,我们都必输无疑。”邓尼茨在其回忆录中说:“(丘吉尔)是反潜艇委员会的主要人物,同时又是大西洋战役委员会的主席,该委员会是为解决与大西洋战役有关的所有问题而专门成立的。战时内阁成员、各部部长、第一海军大臣、空军参谋长和一批技术顾问均是该委员会的成员……然而,我们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呢?即便在战争开始之后,也没有将国家各个有关部门组成一个由国家首脑领导的统一的主管机构。不然,这个机构就能集中一切力量尽快地铸造潜艇部队这把利剑,以形成对英国的致命威胁……看来我们对这场海战的认识是不足的。我们缺乏像英国政府和军队首脑,以及英国公民那种对大西洋战役的清醒认识和理解。我们的目光较多地盯着陆上战役。有人认为,通过夺取陆上战役的胜利,我们同样也能战胜海军强国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