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Foreword
下一个十年的主题是数字化转型
张新红,信息社会50人论坛理事、2021年度轮值主席;长期从事信息社会和数字经济理论、实践及政策研究,参与一系列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
以2011年为起点,不知不觉间,信息社会50人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已经成立十年了。
在准备十周年庆祝活动期间,秘书处要求发表一下感言,我就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长的十年,是中国信息化事业一路高歌猛进、激情燃烧的十年,也是中国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加速转型的十年。很高兴能与一群有思想、有担当、有意思的专家学者一起见证中国信息社会发展的恢弘实践,并与论坛一起成长进步。在过去的十年里,论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无论是整理出版年度报告、评选年度十件大事,还是开办信息社会北大讲堂、推出大趋势讲座,以及进行多种形式的调研、咨询、研讨活动,都对增进信息社会共识、传播信息社会理念、指导信息社会实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很多论坛专家的想法一样,我很喜欢论坛松而不散、零而不乱、活而不泛的平台特性,喜欢论坛专家们包容、理性、乐观的思想基因,喜欢论坛里充满正气、正理、正能量的学术氛围。论坛是时代的产物,理应走在时代潮流的前端,呼应时代的需求。真心希望在今后的时间里,能够继续与论坛专家们一起一如既往地当好信息社会发展的观察者、思想者、守望者。”
自2013年起,论坛每年都会公开出版一份年度报告,实际上也是论坛专家们的代表性思考成果汇总。在第一份年度报告《边缘革命2.0: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的序言中,我介绍了论坛成立的背景、过程,将年度报告看成“关于信息社会的新思维魔方”。
本书就是论坛2021年的年度报告,将其命名为《预见:中国信息社会的下一个十年》,有两层含义:一是站在论坛成立十周年的重要节点上,需要对下一个十年信息社会发展的前景做出预判;二是与过去的十年相比,下一个十年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需要更大的智慧去思考、应对。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人均GDP从2010年的3566美元到2020年一举突破1万美元大关,“中等收入陷阱”的梦魇已然淡去。这一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也合情合理。据测算,“十三五”时期,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长16.6%,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67%。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快速发展,不仅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型动力,还带来了一系列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等数字新物种。我们有理由说,是信息社会的到来给中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下一个十年又将如何呢?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量子计算等技术演进一定还会创造令人眼花缭乱的精彩瞬间,但也必须考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潮流、新冠肺炎疫情、数据治理陷阱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当这个神奇的时代被贴上复杂、脆弱、不确定的标签时,我们需要更多的理性、智慧和大格局。
这些年遇到迷思时,我已经习惯于向论坛专家们寻求答案,翻阅一下论坛年度报告总会收获满满。本书就收录了近30位专家的最新思考及多家研究机构的课题报告,相信对大家理解信息社会的下一个十年也会有帮助。
在“预见”篇中,我们会看到胡泳对21世纪的见解、段永朝对“六根重塑”的布道,也会看到胡延平对虚实互联网、吕廷杰对经济转型、杨培芳对公共经济领域社会化改革所描绘的图景,腾讯研究院的报告则提供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未来负责任企业的画像。
在“变轨”篇中,姜奇平看到了数字经济的价值本体,安筱鹏找到了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司晓揭示了产业互联网的战略价值,余晓晖描绘了工业这个主战场,汪向东力主“数商兴农”,吴秀媛呈现了农业数字化“3M”模型,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探讨了双循环背景下的数字经济,阿里研究院细说了数据生产力。
在“重建”篇中,狄增如通过系统科学洞察复杂世界,张永生、马旗戟盯上“双碳”目标,梁春晓、张新红、左美云、刘浏着力思考、荐智以化解“超级老龄化”,张国华、杨冰之力图撬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国家信息中心报告共享经济发展概况。
在“治理”篇中,高红冰强调数据监管的重点应放在使用环节,吕本富建议数字资源“三权分离”,邱泽奇解析算法监管如何应对“沉默的螺旋”和“系统崩溃”,何霞演绎自动驾驶的中国故事,励勤、周涛为数据要素流通如何分账提供框架模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画出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路线图。
每位专家的视角不同、关注点不同,看到的未来图景可能也不一样,但几乎所有专家都在强调一条主线:数字化转型。其实,从2020年起,以“数字战疫”为标志,整个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数字化全面转型的新阶段,国家、地区、城市、产业、企业甚至个人都将经历数字化转型的洗礼和磨炼,这个阶段可能要持续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主动转型还是被动转型,体验和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本书中专家们的思考也许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
每个人都可以从专家们对未来的分析、描绘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形成一个关于下一个十年数字化转型的拼图。
我很欣赏本书中一篇文章的结语:前方不是坦途,但肯定足够精彩。
张新红
202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