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互联网将物理世界的距离“缩短”,让人可以“连接”更远的人、组织,从门户网站到微博,数字媒体的效应像盛宴的烟火表演一般绚烂。物联网,从表面上看,在连接物体,实际上,同时打通了人与物体的连接,将原来的非物质的互联网产品与物质世界连接在一起。

世界正在不断地走向“连接”。但人们真的在“连接”吗?人们以为谁都可以向互联网上上传信息,以为互联网可以带来真相,但后真相时代显示,技术和社交媒体不仅没有让个体更多地接收真实信息,反而因为人们的“自然选择”,使个体更多地留在与自己相同的人那里,听到更多同样的声音,从而失去接触多元事物的可能性。最终,情绪引导民意,影响力远超事实,“连接”可能导致了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信息孤立,如信息茧房。“新冠肺炎疫情”更加速了这一趋势,病毒带来的不仅是对人类身体的伤害,还导致了个体社交的隔离,以及群体社交的疏远,让人类这个以群体竞争力在自然界胜出的物种,走向了反面。

仅仅数十年,人们感知、接触、影响世界的方式一直在变,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组织、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在变化。到如今,在人类社会与文明面临技术和病毒的交替影响下,人性更加多元化,设计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体验经济开始、用户体验兴起,设计师开始学习传统的心理学知识,从人们行事的底层逻辑、认知规律、深层需求、内在动机着手,才能真正地创新设计。

目前很多设计师没有时间安静下来系统地学习,这让人想到王阳明弟子的一句话,“此学甚好,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我们援引王阳明的话作为回答:“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事上练”才是在这个多元交纵时代唯一可行的学习方式。本书也是我们“事上练”的成果之一。

本书是“鱼缸”系列书籍中的一本。

鱼缸,始于上海交通大学校友,后发展为一个各行业从事产品和用户体验相关工作的优秀人才的社群,成立于 2009 年,以布道用户体验理念与思维、传授与交流体验创新相关方法体系及实践应用工具、赋能各行业体验事业成长并促进产学研发展为目标。本书由创作者均为一线高校老师和一线设计师,通过创作者系统学习后的心得,精心挑选了一些设计师需要懂得的心理学知识,并结合大量的实战案例,希望通过从“事”上练出来的心得,将浩瀚的心理学知识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帮助设计师成长,并认清这个复杂而不确定的世界。

在此介绍一下各章节的撰写人,希望读者通过此书可以了解我们。以下按照章节顺序介绍:

第1章“了解心理学”撰写人王晓玲,上海交通大学,助理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兼职心理咨询师,注册心理咨询师。

第2章“设计与心理学”撰写人陈世栋,博士,扬州大学讲师、工业设计系主任。曾参与编写和出版工业设计教材3部,发表专业和教学论文40余篇,主要从事设计学和工业设计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过工业、医疗、生活消费等产品的工业设计。

第3章至第5章“用户需求”“群体行为”“个体行为”撰写人戴力农,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他也是设计师社群“鱼缸”的创始人,主持国家社科(艺术类)基金,擅长人类学人种志用户调研、空间体验设计;编著书籍12本,主编的另一本,也是“鱼缸”系列书籍之一,即《设计调研》,出版7年重印26次。

第 6 章“认知心理学与交互设计”撰写人李迦南,上海太翼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调研》和《用户心理与交互实践》的联合作者。

第7章“态度”撰写人有两人,7.1节和7.2节的撰写人是李力耘,7.3节的撰写人是李文锦。

李力耘,现在日本德勤从事商业和数字化咨询,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IT组织变革的推动方案。曾在三星上海设计所等公司担任用户研究主管,负责设计概念和用户研究。毕业于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日本一桥大学MBA。

李文锦,哔哩哔哩电商事业部设计总监,上海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硕士毕业,有近10年用户体验从业经验;还是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实践导师,UXPA 2019优秀分享嘉宾;具备丰富的设计和管理经验,在设计的商业化赋能方面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第8章“用户心理模型”撰写人赵辰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设计师,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

第9章“环境与行为”撰写人黄维达,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环境设计讲师,艺术学硕士毕业于同济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交流学者;从事环境设计教学15年,于2015年成立运算化设计工作室,专注数字化设计与建造、复杂形态设计与加工的相关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项目运用。

第10章“用户调研”的撰写人分小节介绍:

10.1“观察法”和10.2“访谈法”的撰写人是戴力农,简介同第3章至第5章撰写人的介绍。

10.3“实验法”撰写人为两人:周莜和朱若瑜。

周莜,腾讯高级体验设计师,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其主要工作成果是:主导腾讯DMP数据产品,腾讯视频号互选广告产品,腾讯合约广告运营系统。

朱若瑜,腾讯高级产品体验设计师,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深耕ToB产品设计5年,负责过10+广告系统设计,擅长将用户研究与数据分析运用到设计中。

10.4“问卷法”撰写人为两人:徐伊萌和夏雨平。

徐伊萌,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负责淘宝App前台部分营销工作;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学习期间师从戴力农老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用户体验及用户研究,以人种志的方法,致力于生活形态研究及其在网络产品设计领域的探索创新。

夏雨平,就职于上海精进市场营销策划咨询有限公司,大专。

10.5“可用性测试”撰写人韩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家级青年人才,上海浦江人才计划入选者,宝钢优秀教师,担任教育部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0.6“用户画像法”撰写人王冠男,UXRen社群执行会长,于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获得市场学学士学位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精耕体验研究、市场研究、数据分析、设计和营销咨询等。

第11章“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案例:抖音产品分析研究”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心理学》课程的作业。撰写人也是小组作业的组长:凌闻元,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系,研究生二年级,曾获2019—2020年度上海交通大学“三好学生”、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全国一等奖等。

第12章“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宜家上海徐汇商场设计研究”撰写人有3 个:曹艺珺、潘晓溪、王朴宁。这一章是她们在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调研”课程上的作业。

曹艺珺,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潘晓溪,本科和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景观专业,曾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等;曾获FCA大学生竞赛一等奖、中国创意设计年鉴金奖、亚洲新锐设计师称号等;曾赴牛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交流;曾在AECOM、绿化局等实习。

王朴宁,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信息交互设计,曾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银奖、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二等奖等。

在优秀的作者团队之外,还有一个特别需要提到的隐身“教练”——本书编辑孙学瑛老师,在书的完成过程中,她是那个拿着鞭子的人,不断地“挑毛病”,让我们又爱又恨!终于,在她的严格要求下,我们捧出了一本高质量的书,余下的时光,只有对她的感谢又感谢。

作为“鱼缸”系列书籍之一,本书以介绍设计师需要了解的心理学知识为主,如果需要将用户体验方面做得更精准,还需要走到真实用户的身边进行设计调研。所以,想对用户体验有更深入需求的设计师或学生,还可以通过“鱼缸”系列书籍的另一本《设计调研》来进一步成长。同时欢迎读者通过电子工业出版社或者“鱼缸”公众号与我们交流。

戴力农

2022年立春 于上海交通大学

读者服务

微信扫码回复:42880

● 加入“体验/设计”读者群,与更多同道中人互动

● 获取【百场业界大咖直播合集】(持续更新),仅需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