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的历史(一):中国文化的开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沉重的猿人头盖骨

1934年,步达生于五十岁正当壮年之际去世了,他的后继者是魏敦瑞。第一头盖骨发现后不久,笔者曾见到过步达生,地点是在协和医学院他自己的办公室里。医学院是一栋中西合璧的建筑,是一所美国人投资修建的医学院,小而旧,旁边就是同仁医院。告知来意后,步达生随即打开保险箱,郑重地捧出了头盖骨。那是笔者第一次接触头盖骨化石,不由得将它小心地拿在手里,那隆起的粗眉骨和沉甸甸的化石手感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现代人类单薄的头盖骨相比,北京人的头盖骨更厚、更结实,压在手掌上的是四五十万年的岁月积淀。

与爪哇猿人相比,北京人的大腿骨短且弯曲得厉害。它还未能完全地直立行走,在走路时身体要略前屈,将下颚伸向前方。从大腿骨推测,它的身高应在156厘米。

北京人下颚厚重,没有下巴。其齿槽结节向内突出,臼齿粗大,齿髓孔十分宽大。其门齿的内侧齿面呈铲状,这个特征与下颚齿槽内部的隆起一起,被魏敦瑞作为北京人是蒙古人种原型的证据。其头部长度平均194毫米,宽137~143毫米,头指数72.2,属于长型头颅。

与爪哇猿人一样,北京猿人带有较多的原始性特征,也具有同等程度的人类特征。但北京猿人与爪哇猿人相比,前额更饱和,头顶更高,脑容量更大,达到1075立方厘米。另外,两者眉骨上弓的形状也有差异,颌面部北京猿人比爪哇猿人的更平滑,额窦也是北京猿人的更发达。

虽然两者有上述众多差异,但其实两者的相似性更多,均可视为更新世中期的猿人。

北京猿人使用的石器,下方是简单打磨过的天然石块

发现北京猿人化石的龙骨洞深50米,最下方的三层属于第三纪。

第四层中含有很多第四纪更新世前期的动物化石,第五层中有更新世中期较早的动物化石,填充在岩石裂隙中的是松散的红土。特别是在第十三地点,有石器并伴有烧过的骨头出现。

第六层即北京猿人化石的出土层,共有两层填埋层,上层以最后斑鬣狗为特征,下层以中华硕鬣狗为特征,均富含兽骨化石。当时的气候温和湿润,还有旧石器出土。

第七层也是人骨化石层,淡红色垆坶质土壤中露出多角的石灰岩石块,其中发现了披毛犀化石。当时的气候寒冷,属半干燥期,时间上相当于第三期冰河期。

第八层是后文会提到的山顶洞,处于更新世末期至完新世初期。

北京猿人的石器是砍砸器(打制石器,将砾石打出刃口,有单面砍砸器和双面砍砸器之分),原料是容易获取的石英石。

北京猿人的食物来源中鹿占到70%,此外还有豹、獾、象、犀牛、骆驼、野牛、水牛、野猪等。它们也能捕到马或羚羊等善于奔跑的动物。它们会用火烤肉、取暖,应该还会用火驱赶野兽免遭其伤害。除了捕食野兽,它们还吃一种像樱桃一样的果子。在第一地点(猿人洞)的炉址上有数层烧过并发黄的土层,还有烧过的兽骨、兽角,甚至木炭。木炭是用一种接骨木烧制而成的。猿人头骨上有生前遭击打的痕迹,估计是被打死后又被吃了,因此有学者推测北京猿人有食人的风俗(南部非洲、中部非洲、马来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常见。多数会举行仪式)。这也是因为与头骨相比,出土的其他骨化石相当少。笔者认为这一推测可靠,因为从出土的兽骨化石判断,北京猿人已经相当能食肉了。

第五层第十三地点虽未出土人骨化石,但有燧石砍砸器以及烧过的骨头。这一层属第二冰河期,是中更新世前期,和爪哇猿人、爪哇巨猿属同一时期。这是人类使用火最早的证据。由于这个50米深的地层中出土的动物样态长期没有变化,可以推测这些也是北京猿人的遗留物。

非洲是在阿舍利文化后期,即更新世后期,欧洲则是在第三冰河期之前,都没有使用火的证据。直到第四冰河期之后篝火才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