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平台型组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危机四伏的组织管理

“黑暗维度”消失前,享受互联网红利而“银弹”[1]护体,组织管理似乎也变得异常容易。一个简单的期权或股权激励,就可以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打造若干造富神话,让后来者心驰神往,服从于老板的权威。再加上一点价值观口号,团队看上去绝对精气神十足。职级体系、绩效考核、赋能机制等组织管理设计的合理性,不存在的。说白了,组织建设上的所有失误,几乎都可以用钱来解决。

但如果按照前面的分析,这类企业的利润将急速下降,上述逻辑显然不再成立。那么,又会发生什么呢?

首先,员工薪酬增长会出现降速甚至负增长,从而引发一系列组织问题。如果人数基本不变,经营业绩下降,以人数为口径的人力资源效能指标(如人均营收、人均毛利、人均利润等)就会降低。这类人效代表个人创造的单位价值的提升,是持续加薪的重要支撑。换句话说,没有老板会在员工创造单位价值下降时付出更多的激励。如果我们认可这个原理,那么,互联网公司未来的持续加薪大概率不会继续。而后,组织上的各类问题就会最大限度地被暴露出来,制度的问题就会被无限放大。这好像一辆自行车,快速往前骑时看不出任何问题,一旦减速就会东倒西歪。

其次,如果员工失去了“打鸡血”的状态,绩效水平就有可能大幅下降。这是“人多事少”的必然结果,为了维持自己的位置,员工会竭尽所能地表演,投入若干没有产出的事情,导致企业绩效水平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下降。其实,当“黑暗维度”消失后,获取绩效的难度本来就大大增加了,假设原来一分的投入可以赚取五分的利润,现在可能就只能赚取三分的利润了。如果员工大面积地努力划水式表演,则可能导致这种效能进一步降低。

最后,绩效水平下降,会进一步导致员工薪酬增长降速,组织问题也就会进一步暴露。老板是会算账的,再多的表演,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利润,就都是浮云。说白了,人均利润如果往下走,企业最终会降薪或裁员。

上述观点很容易引来反驳,毕竟就当前的数据来看,互联网企业的人均利润并没有整体下降。在互联网大厂中,阿里巴巴下降明显,腾讯基本保持不变(见图2-2)。所以,尽管这些互联网大厂股价一时受挫,但以高薪酬来掩盖组织问题的逻辑似乎可以继续成立。

图2-2 腾讯和阿里巴巴的人均利润变化趋势(2016~2020年)

资料来源:腾讯、阿里巴巴的财报,穆胜企业管理咨询事务所。

但是,利润只是最后的结果,如果我们以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网站成交额)或营收作为标准,情况似乎就不那么乐观,腾讯和阿里巴巴的人均GMV/营收都在下降(见图2-3)。另外,我们不妨再考虑一个穆胜企业管理咨询事务所定义的指标——边际经营业绩(以人为口径),简单说,就是每追加一个人,能够带来多少的GMV/营收。具体公式如下:

可以说,这个指标更灵敏地显示了人效的变化趋势,而人效与财效又有同向变动的关系,这显然强烈地预示了企业未来的财务表现。如图2-3所示,腾讯和阿里巴巴的边际经营业绩(以人为口径)曲线都呈现下降趋势,且处于人均GMV/营收曲线下方,拖低人效的趋势明显。

其实,以GMV口径观察的互联网大厂的人效走势,基本没有考虑“黑暗维度”消失的影响,毕竟国家层面的规制集中发生于近几个月,尚未体现在上述数据里。但我们预设的降薪已经发生了,2019年,腾讯人均年薪84.5万元,而到了2020年,这个数据下降为81.4万元,降幅4%。[2]如果考虑“黑暗维度”消失的影响,这种形势还会更严峻。理性来看,未来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图2-3 腾讯和阿里巴巴的边际经营业绩(以人为口径)和人效变化趋势(2016~2020年)

资料来源:腾讯、阿里巴巴的财报,穆胜企业管理咨询事务所。

[1] “银弹”,比喻极为有效的解决方法,作为“撒手锏”的代称。

[2] 数据来自腾讯2019年和2020年的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