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南征大业
1.兼并西梁
587年八月初一,长安大兴城。
“要拿下陈国,必须先拔出江陵梁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陛下,我们不能对萧琮掉以轻心呀。”高颎说。
杨坚点头称是,疑问道:“萧氏并非铁板一块,他们也不会束手就缚。”
“我们可以做两手准备,”苏威起身,向前一步,“征召萧琮入朝,同时,派出一名将军带兵去接管江陵。如果萧氏束手就缚,那就好;如果起兵抵抗,那就一举拿下。”
众人纷纷较好。
于是,杨坚颁布诏书,让萧琮带着宗室和百官到长安来住;同时,让崔弘度带兵前往江陵镇守。
杨坚废掉西梁政权的消息传来,萧琮及群臣相对而泣。
“朕,对不起列祖列宗,对不起江陵百姓!”
“陛下!天子受辱,罪在臣下!”群臣个个争着说自己有罪,但没有一个说是去死谢罪或者想办法拒绝杨坚的。
太傅安平王萧岩想着,这帮家伙只知道哭,从来不知道解决问题,真的是可恨。同样对此不满的,还有萧琮的弟弟荆州刺史义兴王萧瓛、都官尚书沈君公等人。他们各自都有心思,心里盘算着什么。
“也罢,我大梁其实早在三十年前就被侯景、陈霸先等人灭亡了,”萧琮擦干了眼泪,心如死灰,“此去长安,杨坚一定不会对我等怎样,在这江陵城中困兽犹斗、垂死挣扎,还不如去长安颐养天年。同样是寄人篱下,长安和江陵有什么区别?”
“为今之计,为了保全百姓不受战争之苦,臣愿随陛下前往长安。”柳庄开口了,他一直是亲隋派,他见过杨坚,他早就想成为大隋子民了。
“柳庄你闭嘴,你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萧岩看不下去了,他接着说,“陛下,崔弘度带兵前来,很可能是袭击我们的,杨坚阴险狡诈,不可轻信呀。”
“是呀,陛下,杨坚不可轻信!”萧瓛等人也附和。
“不必多言,不能信任又如何?我江陵一隅之地,能对抗隋国万里之疆么?那样只能让百姓受苦罢了”
萧岩还想说什么,却被阻止。萧琮下定了决心,下令让柳庄准备搬家事宜。
“我身为梁氏宗亲,恕不奉命!”萧岩一甩袖子,走了出去。萧瓛、沈君公等人也跟随而去。萧琮并没有拦住他们,依然沉浸在痛苦之中。
十八日,萧琮及柳庄在内的两百多达官显贵,到达长安,得到了杨坚隆重接待。西梁宣告灭亡,南梁的势力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国宴上,独孤伽罗,杨勇夫妇,杨广、萧美娘夫妇、兰陵公主等皇亲也在场。萧琮和姐姐萧美娘相见,甚是高兴。萧琮的弟弟萧瑒,看上了兰陵公主这个寡妇,二人互相有好感,而且萧美娘也在一旁撮合,杨坚也表示将兰陵公主许配给萧瑒。萧瑒和杨广二人也是一见如故,无话不谈。
再看江陵这边。萧岩几人,试图力挽狂澜,在最后关头也要挽救下大梁,绝不任人宰割。那能怎办?只能投靠南陈,还是去找南陈荆州刺史陈慧纪。
二十三日,萧岩派遣沈君公到陈慧纪那里请降,双方很快达成一致:萧岩投靠南陈,南陈需要江陵的人口。
九月十八日,陈慧纪率军抵达江陵城下。十九日,萧岩、萧瓛等人带领西梁国文武官吏、平民百姓共十万人投奔陈朝。当然,此时的杨坚还不知情。
陈慧纪到达江陵城下的时候,崔弘度还在路上呢,他根本没想到萧岩会投降南陈,所以走得很慢。
最后,崔弘度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杨坚知道后,下令让高颎去聚集安置没有降附南陈的平民百姓;并下令给宣帝萧詧、孝明帝萧岿各十户人家守护陵墓;还任命西梁国主萧琮为上柱国,封爵莒公。
因为萧岩不知去向,杨坚很不满意,又不能怪萧琮,只能把气撒在萧瑒身上。在杨勇的怂恿下,杨坚反悔了萧瑒的婚事,反而将兰陵公主许配给了太子一党的河东柳述。
如此一来,萧瑒就开始记恨此事,一心为杨广出谋划策,日后成为杨广扳倒杨勇的又一助手。这是后话。
国宴后,苏威又进言说要继续州县二级改革,进一步废掉一些郡。李德林表示了不同意见:“当初改革时候,苏公为何不一次性说完呢?国家的政策才执行,现在又要更改,这不利于长治久安。”因为高颎是苏威的坚定支持者,便诋毁李德林凶狠暴戾。杨坚看苏、高二人势大,也就依从了。但,此后,杨坚改变了对李德林的态度,觉得他其实是制约苏、高二人的棋子,开始重新对他重视起来。
2.天命在隋
当天晚上,杨坚读了李德林以前写的《霸朝杂集》,犹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以至于通宵达旦。次日,杨坚迫不及待召见李德林,拉着他手激动地说:“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朕昨晚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昨宵恨夜长,不能早点与公相见。朕一定要让你享尽富贵。”
于是追赠李德林的父亲为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曰孝,让李德林袭爵位。李德林重新成为杨坚的第一秘书,每天给杨坚处理文书。李德林不争不抢,先是失宠,后来又得宠,他感慨万分。这就是帝王之术。官员的升迁沉浮、得失荣辱,不在于自己,而在于皇帝的需要。
重回权力核心区后,李德林知道了杨坚要讨伐南陈的事,于是灵机一动,及时写下了《天命论》呈现给杨坚,全文如下:
“粤若邃古,玄黄肇辟,帝王神器,历数有归。生其德者天,应其时者命,确乎不变,非人力所能为也。龙图鸟篆,号谥遗迹,疑而难信,缺而未详者,靡得而明焉。其在典文,焕乎缃素,钦明至德,莫盛于唐、虞,贻谋长世,莫过于文、武。大隋神功积于文王,天命显于唐叔。昔邑姜方娠,梦帝谓己:“余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而蕃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成王灭唐而封太叔。又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易》曰:“崇高富贵,莫大于帝王。”《老子》谓:“域内四大,王居一焉。”此则名虞与唐,美兼二圣,将令其后必大,终致唐、虞之美,蕃育子孙,用享无穷之祚。
“逮皇家建国,初号大兴,箕子必大之言,于兹乃验。天之眷命,悬属圣朝,重耳区区,岂足云也!有娀玄鸟,商以兴焉;姜嫄巨迹,周以兴焉;邑姜梦帝,隋以兴焉。古今三代,灵命如一,本枝种德,奕叶丕基。佐高帝而灭楚,立宣皇以定汉。东京太尉,关西孔子,生感遗鳣之集,殁降巨鸟之奇,累仁积善,大申休命。太祖挺生,庇民匡主,立殊勋于魏室,建盛业于周朝。启翼轸之国,肇炎精之纪,爰受厥命,陟配彼天。皇帝载诞之初,神光满室,具兴王之表,韫大圣之能。或气或云,廕映于廊庙;如天如日,临照于轩冕。内明外顺,自险获安,岂非万福扶持,百禄攸集。有周之末,朝野骚然,降志执均,镇卫宗社。明神飨其德,上帝付其民,诛奸逆于九重,行神化于四海。
“于斯时也,尉迥据有齐累世之都,乘新国易乱之俗,驱驰蛇豕,连合纵横,地乃九州陷三,民则十分拥六。王谦乘连率之威,凭全蜀之险,兴兵举众,震荡江山,鸩毒巴、庸,蚕食秦、楚。此二虏也,穷凶极逆,非欲割鸿沟之地,闭剑阁之门,皆将长戟强弩,睥睨宸极。从漳河而达负海,连岱岳而距华阳,迫胁荆蛮,吐纳江汉。佐斗嫁祸,纷若蝟毛;曝骨履肠,间不容砺。尔乃奉殪戎之命,运先天之略,不出户庭,推毂分阃,一麾以定三方,数旬而清万国。荡涤天壤之速,规摹指画之神,造化以来,弗之闻也。
“光熙前绪,罔有不服,烟云改色,钟石变音,三灵顾望,万物影响。木运告尽,褰裳克让,天历在躬,推而弗有。百辟庶尹,四方岳牧,稽图谶之文,顺亿兆之请,披肝沥胆,昼歌夜吟,方屈箕颍之高,式允幽明之愿。基命宥密,如恆如升,推帝居歆,创业垂统。殊徽号,改服色,建都邑,叙彝伦,薄赋轻徭,慎刑恤狱,除繁苛之政,兴清静之风,去无用之官,省相监之职。奇才间出,盛德无隐,星精云气,共趋走于阶墀,山神海灵,咸燮理于台阁。东渐日谷,西被月川,教暨北溟之表,声加南海之外。悠悠沙漠,区域万里,蠢蠢百蛮,莫之与竞。五帝所不化,三王所未宾,屈膝顿颡,尽为臣妾。殊方异类,书契不传,梯山越海,贡琛奉贽,欣欣如也。巢居穴处,化以宫室;不火不粒,训以庖厨。礼乐合天地之同,律吕节寒暑之候,制作详垂衣之后,淳粹得神农之前。遨游文雅之场,出入杳冥之极,合神谟鬼,通幽洞微。群物岁成,含生日用,饮和气以自得,沐玄泽而不知也。丹雀为使,玄龟载书,甘露自天,醴泉出地。神禽异兽,珍木奇草,望风观海,应化归风。备休祥于图牒,罄幽遐而戾止。犹且父天子民,兢兢翼翼,至矣大矣,七十四帝,曷可同年而语哉!
“若夫天下之重,不可妄据,故唐之许由,夏之伯益,怀道立事,人授而弗可也。轩初四帝,周余六王,藉世因基,自取而不得也。孟轲称仲尼之德过于尧、舜,著述成帝者之事,弟子备王佐之才,黑不代苍,泣麟叹凤,栖栖汲汲,虽圣达而莫许也。蚩尤则黄帝抗衡,共工则黑帝勍敌,项羽诛秦摧汉,宰割神州,角逐争驱,尽威力而无就也。其余欻起妖妄,曾何足数!贼子逆臣,所以为乱,皆由不识天道,不悟人谋,牵逐鹿之邪说,谓飞凫而为鼎。若使四凶争八元之诚,三监同九臣之志,韩信、彭越深明帝子之符,孙述、隗嚣妙识真人之出,尉迥同讴歌之类,王谦比狱讼之民,福禄蝉联,胡可穷也!而违天逆物,获罪人神。呜呼!此前事之大戒矣。诛夷烹醢,历代共尤,僭逆凶邪,时烦狱吏,其可不戒慎哉!盖积恶既成,心自绝于善道,物类相感,理必至于诛戮。天夺其魄,鬼恶其盈故也。大帝聪明,群臣正直,耳目滥于率土,赏罚参于国朝,辅助一人,覆育兆庶。岂有食人之禄,受人之荣,包藏祸心而不歼尽者也?必当执法未处其罪,司命已除其籍。自古明哲,虑远防微,执一心,持一德,立功坐树,上书削藁,位尊而心逾下,禄厚而志弥约,宠盛思之以惧,道高守之以恭,克念于此,则奸回不至。事乃畏天,岂惟爱礼,谦光满覆,义在知几,吉凶由人,妖不自作。
“众星共极,在天成象。夙沙则主虽愚蔽,民尽知归;有苗则始为跋扈,终而大服。汉南诸国,见一面以从殷;河西将军,率五郡以归汉。故能招信顺之助,保太山之安。彼陈国者,盗窃江外,民少一郡,地减半州,遇受命之主,逢太平之日,自可献土衔璧,乞同溥天。乃复养丧家之疹,遵颠覆之轨,趑趄吴越,仍为匪民。虽时属大道,偃兵舞戚,然国家当混一之运,金陵是殄灭之期,有命不恆,断可知矣。房风之戮,元龟匪遥;孙皓之侯,守株难得。迷而未觉,谅可愍焉。斯故未辩玄天之心,不闻君子之论也。”
《天命论》很好地代表了帝制时代知识分子的皇权观点:皇权来自天命,而非人力。《天命论》是皇权神授的一篇集大成文章,看懂了这篇文章,也就能看清中国三千年帝王将相权力博弈背后的舆论战。
第一段是全文核心,从古至今,帝王神器自有归宿,谁有了天命,谁就能做帝王,这不是人力能做到的,唐虞尧舜就是这样的帝王,天命说他们的子孙生生不息;第二段,我大隋建国,定都大兴城,这就应验了天命,天命依次降临到商、周、隋三代身上(李德林把隋和商周比肩,把其他朝代全部蔑视了),到了弘农杨氏这里,到了杨忠和杨坚这里,陛下诞生的时候,神光满室,这就是天命;第三段,后来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造反,席卷天下,危如累卵,然而杨坚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很快平定三方,涤荡天下,前所未闻,这就是天命;第四段是拍杨坚马屁的,说他称帝以来的各种内政外交,致使天下大治,各种祥瑞频频出现,这是五帝三王无法比拟的,是秦始皇以来七十四位皇帝都无法比拟的;第五段天命“不可妄据”,许由、孔、孟这些圣贤也没有天命,蚩尤、共工、项羽这些乱臣不识天命最终失败,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这三人也是如此,所以败亡;第六段,这一段是本文的目的,众星拱月,天下都臣服了,只有南陈还窃据江南不识抬举,南陈执迷不悟,心存侥幸,他们愚蠢不知天命。
全文读下来就一个字:爽。也就是我们今天在自媒体平台上遇到的爽文:杨坚你可牛了,你真是命好,那些帝王将相都不如你,你一路上升级打怪,最终成功,这是人心所向,天命所归呀,现在是时候消灭愚蠢的南陈了。
这样的文章,杨坚读着能不拍手叫好么?读完后,杨坚更加喜欢李德林了,瞌睡来了遇到枕头,这时候太需要这样的文章、这样的吹捧了,因为他要着手统一天下了,营造天命论势在必行、正当其时。杨坚大喜,然后让满朝文武复制、传阅《天命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
不仅要让满朝王公贵族知道《天命论》,杨坚还有让关陇一带的地方官、豪强、平民知道天命在隋。接下来,杨坚杨坚开启了南征前最后一次巡察工作,为的是稳固后方,一边巡察一边宣扬《天命论》。本来杨坚是要带着李德林陪同巡察的,但出发前李德林病倒了。
十月初五,巡幸同州,杨坚又想到了李德林,便写亲笔信对他说:“伐陈之事,卿也要拿出主意来呀!”写好后,杨坚叫来高熲,让他回长安传信:“如果李德林的病依然没好,你要亲自去他的宅院,把他的伐陈方略给朕取来。”
这是什么待遇?曾经高不可攀的高熲,现在被皇帝拿来给自己当信使,李德林重回人生巅峰!没办法,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就是才子!
二十二日,杨坚巡幸蒲州。高熲快马加鞭,把李德林的灭陈方案给杨坚看,杨坚非常满意,随手又把方案递给身旁的杨广看:“广儿,你好好研究学习,这是李德林的方案,将来灭陈用得着。”“遵命,父皇。”杨广喜不自胜,他知道,自己将来也是要参加灭陈之战的。
十一月二十七日,杨坚回到长安。杨坚甚至没有回宫换衣服,他第一时间骑马来到李德林府邸,李德林也是撑着病体在门口迎接。杨坚下马后,举着马鞭指着南方,对李德林说:“待平定南陈时,朕将用七宝来装饰您,使崤山以东的士大夫,没有人能像你那样显贵。”听听,这多肉麻,意思就是,以后我最爱你李德林,我要让你成为天下最幸福的臣子!
“臣提前祝贺陛下。”李德林跪下磕头。
3.战前动员
二十八日,朝会。
一番仪式过后,杨坚朝着高熲、苏威、薛道衡点点头。薛道衡秒懂,然后他开始陈述之前出使南陈,被陈叔宝羞辱的事情,并且把陈叔宝的回信读给大家听。
听到“想彼统内如宜,此宇宙清泰”这一句的时候,杨素“啪”一声摔掉手中笏板,跳出来破口大骂:“陈叔宝狂妄自大,竟然对陛下不敬。君辱臣死,陛下,我请求陛下治罪!”
“请陛下治臣之罪!”群臣都跪下请罪。
“得了吧,杨素,你家那悍妇天天欺负你,也没见你这么有血性呀?”杨坚调侃道。
“哈哈哈。”群臣笑作一团。
杨素夫人是荥阳郑氏,性情彪悍,二人经常拌嘴。有次,杨素被气急了,就说:“我要是做天子,你一定不能堪当皇后重任。”“好好好,你要昨天子?”郑氏逮住了机会,不依不饶,就跑去像独孤皇后告状。独孤伽罗是母老虎,对杨坚的看管是天下闻名的,因此百官的家眷只要是严格推行“一夫一妻”的,她都喜欢和她们结交。独孤伽罗很快把郑氏的话告诉了杨坚,杨坚因此不满,就把杨素给免职了。
杨素不久前才官复原职。
听了杨坚的调侃,杨素羞得通红,恨不得钻入地缝,一副窘态引得哄堂大笑。“陛下你自己不还是······”杨素想说杨坚也是妻管严,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起来吧,你们没有罪,罪在陈氏。说说吧,怎么办?”杨坚赶紧回到正题。
“伐陈之事,势在必行!儿臣请求带兵出击,活捉陈叔宝,献与父皇。”杨广不失时机地请战。一看老二杨广都请战了,杨勇、杨俊也跟着请战。随后,其他武将都表示要带兵出征。
杨坚很满意,这就是他要的效果。等大家静下来后,杨坚询问高熲对策。
高熲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皇帝问了:“长江以北地区天气寒冷,田里庄稼的收获要晚一些;而江南地区水田里庄稼要成熟得早一些。估计在对方的收获季节,我们征集少量军队,声言要袭击江南,他们必定屯兵守御。这样足以使他们耽误农时。等到对方聚集了军队,我们便可以解甲散兵。如此反复,他们就会习以为常;然后我们再调集大军准备进攻,他们必然不会相信。这样,在他们还在犹豫的时候,我们的大军已经渡过了长江;我军渡江登岸与敌军作战,士气就会大增。再说江南水浅土薄,房舍多用茅竹搭成,所有的储积都不是藏在地窖里。如果我们暗中派人因风纵火,焚其储积,等他们重修后,再去焚烧。这样不出数年,对方必定力竭财尽。”
高熲的计策就是让对方疲于奔命,先把对方的耐心给打磨掉。
“好,贺若弼、韩擒虎何在?”
“臣在!”
“你二人记好了,回去后好好执行。”杨坚已下决心伐陈,因此贺、韩二人从前线被召回,特地商议。
接下来,杨素、贺若弼、高劢、崔仲方、皇甫绩等人纷纷进言献策。
老同学崔仲方说:“如今必须自武昌以下,在蕲、和、滁、方、吴、海等州增加精兵,秘密进行部署、筹划;在益、信、襄、荆、基、郢等州立刻建造舟船,同时尽量壮大声势,作水战的准备。蜀、汉二江在长江的上流,是水陆要地,势所必争。陈朝虽然在流头、荆门、延州、公安、巴陵、隐矶、夏首、蕲口、湓城等地置备了船只,但最终还是要聚集大军于汉口、峡口,通过水战来与我们决战。如果陈朝断定我们只在上游部署有重兵,因而命令精锐部队赶赴上游增援,我们在下游的将帅即可率军乘机横渡长江;如果陈朝把精锐部队都部署在下游守卫,我们的上游诸军即可顺流而下,鼓行向前。陈朝虽然有九江、五湖之险可资凭恃,但失德则难以固守;徒有精锐骁勇的三吴、百越之兵,因无恩则不能自立。”
崔仲方的战略侧重于水战,而且是上中下游三路开花,互为犄角。
“嗯,这个方法好,即刻······”
“报陛下,”苏威着急忙慌进入大殿,“查清楚了,萧岩带着十万百姓投降陈叔宝去了。”十一月初五,萧岩一行到达建康,因为二人是南梁宗室,陈叔宝依然不会信任他们,也不可能让他们继续在江陵附近任职。于是,陈叔宝任命萧岩为开府仪同三司、东扬州刺史,萧瓛为吴州刺史,并派遣领军将军任忠镇守吴兴郡,以挟制二州,加以防范。直到此时,这个消息才传入长安。
“岂有此理,萧岩竟然叛国投敌!”杨坚震怒了,眼光扫射着萧琮等人。
萧琮噗通跪倒,不断喊着请罪。高熲出来解围,说过错在萧岩,和萧琮无关。
杨坚噌一下站起来,他更加下定了消灭南陈的决心,然后对高熲说:“朕作为天下百姓的父母,怎么能因为有长江一条衣带宽的水而不去拯救他们呢!”杨坚在这里发明了“一衣带水”这个成语。不愧是杨坚,愤怒的时候,还能脱口而出一个成语。
“杨素何在?”
“臣在!”
“传令沿江诸州,建造战船。”
“父皇,我们是不是应该秘密建造战船,不可打草惊蛇呀。”杨勇说。
“保密?朕将要替天行道,进行讨伐,有什么可保密的呢!不仅不要保密,还要把造船砍削下的碎木片投入江中,顺流而下,让陈人感到恐惧。”
杨坚脸色稍微缓和下来,又说:“如果他们感到害怕,改过自新,朕还能要求什么呢?”
杨坚的目的只是让南陈“改过自新”么?当然不是,他作为皇帝,要站在道德制高点,把灭别人的国家说成是惩罚对方。杨坚在这里依然是欲擒故纵,继续调动大家的情绪。皇甫绩就没听懂,坚决上书要灭掉南陈。
“哦?那你说说看,我们有什么理由灭陈呀?”
“第一是以大国吞并小国;第二是以有道讨伐无道;第三是陈朝接纳叛臣萧岩等人,我们师出有名。陛下如果命将出师,我愿意效微薄之力。”
“嗯嗯,很好。”杨坚笑了笑,又看向他人。
北齐宗室高劢说话了:“臣听说王者就应该剪除凶恶,所以苗民、有扈不尊王命,最终被天子讨伐,天子的目的就是匡扶域内,救济苍生。自从晋国覆灭后,群雄逐鹿,天下分崩离析。陈氏浑水摸鱼,窃据江东之地。陈叔宝昏聩无能,非法占据金陵,残害忠良,不得人心。陈叔宝沉迷酒色,大兴土木,纵情游猎,滥杀无辜,军务荒废。天怒人怨,灾祸频发,这就是气数已尽。臣是庸才,也是齐亡国余孽,但我知道天命所在。如果要南下用兵,我祈求效犬马之劳,一同出征。”
“陛下,老臣也要进献良策。”说话的人是裴忌。裴忌自从跟随吴明彻北伐被俘虏后,一直身居闲职,北周、隋人才太多了,他根本也排不上号。但说到要讨伐南陈,自己曾经的祖国,他比谁都了解清楚。
“裴老,你有什么好主意?”杨坚来了兴致。
“臣之子裴蕴,他知道我在长安的情况,他早就希望大隋的军队南下,解放江东子民。因此,他多次给我写信,希望能向陛下转达,他想做内应,帮助大军南征。”
“内应?太好了。里应外合,事半功倍。准了!”
“陛下,陛下。”一个彪形大汉从人群走了出来,步伐急切,走近一看,原来是王僧辩次子王颁。
“陛下,我愿意作为前锋,讨灭陈氏,为父报仇,陛下!”三十年了!王颁一直没忘记陈霸先当年是怎么算计王僧辩的,他一直想要南下报仇,一直等这个机会。
王颁一边说一边磕头,磕出血了都,大家都为之动容。杨坚亲自过来把他扶起来,安慰道:“大军南下时,你一定为前锋!”
“谢陛下。”
“陛下,还有我,我也要报仇。”说话的人是周法尚。周法尚被陈叔坚诋毁叛逃北周后,一直效力于北方,一心想南下出击,捣碎那个曾经让他寒心的祖国。
“好好,都准了。”
杨坚走向了众人,用坚定地眼神扫视大家:“灭陈之事,朕意已决。该造船造船,该练兵练兵,各自安排下去吧。来年开春,朕召集大军,与众爱卿建立不世功业!”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家很快就行动了起来。
贺若弼、韩擒虎纷纷回到前线驻地。贺若弼在经过寿州时,他写给了寿州总管源雄一首诗:“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按照高熲的策略,他们时不时派遣小股部队去骚扰南陈军队。贺若弼卖掉老马,大量购买陈船,藏匿起来,又买破旧船只五六十艘,泊于小河,使陈军以为隋军没有战船。多次将换防士兵集于广陵,大张旗帜,营幕遍野,还使士卒沿江射猎,人马喧噪,以迷惑陈军,使之不加戒备。
裴蕴接到父亲的回信后,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间谍工作中,暗中收集各类情报,并积极联络他这样心系长安的人,比如韦鼎等。
沿江诸州县开始热火朝天造大船,最卖力的就是杨素。杨素率军在永安(重庆奉节县)建造大船,名叫“五牙”。在船上建五层楼,高一百余尺;又在船的左右前后设置了六根拍竿,都高五十尺,可乘载战士八百人。二号战船名叫“黄龙”,船上可乘载战士一百人。其余称作“平乘”、“舴艋”的舰船大小不等。按照杨坚的指示,杨素把碎木片全部丢尽长江,任由它们顺流而下。
边将周罗睺、任忠等人很快把隋军的骚扰和江中看到的异象禀报到建康,陈叔宝正搂着张丽华妹妹吟诗作赋呢,听说了这些事儿,他很烦恼,不知该怎么办。
沈客卿又来报告,说是被水草堵塞很久的临平湖,此时突然散开了。陈叔宝非常厌恶,听取了施文庆、孔范的意见,学习当年的萧衍、陈霸先,也舍身寺庙,想以此来镇住妖异。没几天后,陈叔宝又下令在建康城中修建大皇寺,在寺中建造七层宝塔;还未完工,佛塔就从中起火被焚毁。
陈叔宝的鸵鸟政策引起了一个小官的不满,他叫章华。章华来自吴兴章氏,善于诗文,手不释卷,没什么功劳,郁郁不得志。章华上书说:“以前,高祖武皇帝(陈霸先)南面平定百城,北面诛灭了叛逆的侯景;世祖文皇帝(陈蒨)东面平定了吴兴、会稽地区,西面打败了王琳;高宗宣皇帝(陈顼)收复了淮南,拓地千里。三位先主的功绩劳苦已到极点。可是自陛下即位以来,至今已有五年,不思先帝创业的艰难,不知天命震怒之可畏;溺爱后宫嫔妃,沉湎酒色宴乐;祭祀祖宗七庙时托辞不出,册封三位妃子时则亲临殿庭;把老臣旧将弃置不用,将谄佞谗邪小人提拔进朝廷。如今边界在日益缩小,隋朝军队大兵压境,陛下如果不能改革自新,我认为国家将会很快灭亡,都城建康不久将变成一片废墟。”
“来,来人,”陈叔宝气得不行,“快,给朕把这个章华杀了!”
于是,章华刚出场就下线了。章华被杀后,朝中没人敢进谏。陈叔宝于是,又叫来虞世南、虞世基兄弟,叫来姚察、姚思廉父子,以及阮卓、江总等才子,继续饮酒赋诗。
陈叔宝也没那么差劲,他暗中也做出了对策:一,遣散骑常侍袁雅等人到隋朝聘问;二,派遣周罗睺率军驻扎峡口(长江三峡附近),侵犯隋朝峡州。
4.伐陈檄文
588年三月初九,杨坚颁布了伐陈檄文,后世称为《隋文帝伐陈檄》:
“昔有苗不宾,唐尧薄伐,孙皓僭虐,晋武行诛。有陈窃据江表,逆天暴物。朕初受命,陈顼尚存,思欲教之以道,不以龚行为令,往来修睦,望其迁善。时日无几,衅恶已闻。厚纳叛亡,侵犯城戍,勾吴闽越,肆厥残忍。于时王师大举,将一车书,陈顼反地收兵,深怀震惧,责躬请约,俄而致殒。矜其丧祸,仍诏班师。
“叔宝承风,因求继好,载伫克念,共敦行李。每见珪璪入朝,輶轩出使,何尝不殷勤晓喻,戒以惟新。而狼子之心,出而弥野。威侮五行,怠弃三正,诛翦骨肉,夷灭才良。据手掌之地,恣溪壑之险,劫夺闾阎,资产俱竭,驱蹙内外,劳役弗已。征责女子,擅造宫室,日增月益,止足无期,帷薄嫔嫱,有逾万数。宝衣玉食,穷奢极侈,淫声乐饮,俾昼作夜。斩直言之客,灭无罪之家,剖人之肝,分人之血。欺天造恶,祭鬼求恩,歌儛衢路,酣醉宫阃。盛粉黛而执干戈,曳罗绮而呼警跸,跃马振策,从旦至昏,无所经营,驰走不息。负甲持仗,随逐徒行,追而不及,即加罪谴。自古昏乱,罕或能比。
“介士武夫,饥寒力役,筋髓罄于土木,性命俟于沟渠。君子潜逃,小人得志,家家隐杀戳,各各任聚敛。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倾心翘足,誓告于我,日月以冀,文奏相寻。重以背德违言,摇荡疆埸,巴峡之下,海筮已西,江北江南,为鬼为蜮。死陇穷发掘之酷,生居极攘夺之苦。抄掠人畜,断截樵苏,市井不立,农事废寝。历阳广陵,窥觎相继,或谋图城邑,或劫剥吏人,昼伏夜游,鼠窜狗盗。彼则羸兵敝卒,来必就擒,此则重门设险,有劳籓捍。
“天之所覆,无非朕臣,每关听览,有怀伤恻。有梁之国,我南籓也,其君入朝,潜相招诱,不顾朕恩。士女深迫胁之悲,城府致空虚之叹。非直朕居人上,怀此无忘,既而百辟屡以为言,兆庶不堪其请,岂容对而不诛,忍而不救!近日秋始,谋欲吊人。益部楼船,尽令东骛,便有神龙数十,腾跃江流,引伐罪之师,向金陵之路,船住则龙止,船行则龙去,四日之内,三军皆睹,岂非苍旻爱人,幽明展事,降神先路,协赞军威!以上天之灵,助戡定之力,便可出师授律,应机诛殄,在斯举也,永清吴越。其将士粮仗,水陆资须,期会进止,一准别敕。”
因为卢思道前年去世了,李德林生病了,这篇檄文,杨坚找薛道衡写的。如此一来,大诗人薛道衡靠着《伐陈檄》,足以和陈琳的《讨曹操檄》、骆宾王《讨武曌檄》、宋濂的《北伐檄》等相媲美。
第一段:我刚登基的时候,陈顼还活着,他还不停进攻我大隋领土,我不得已反击,最后他兵败病死,我同情他,所以撤兵。
第二段:陈叔宝上位后,我希望他能改过自新,没想到变本加厉,占据着巴掌大的地盘,敲骨吸髓,巧取豪夺,沉迷酒色,无恶不作,自古以来,就没有这么差劲的人。
第三段:陈国平民百姓不堪役使,君子逃离,小人得志,天降灾祸,道路以目;他们来找我诉苦,江南之地,哀鸿遍野,沧海横流,盗贼横行,生灵涂炭。
第四段:天下都是朕的臣子,朕听闻这些惨剧,忍不住悲伤,梁国本来是我的藩属国,却被陈国诱降,忘恩负义;黎民百姓不堪其苦,一直请命让朕发兵南下;我大隋在益州打造的战船,朝东行驶就有神龙跟随,停止神龙就消失,这就是天意,上天助我,剿灭吴越在此一举;至于军队的粮食兵器,水陆的物资,进兵的时间,等着朕统一安排。
最后一句很有意思。我要打你,你也知道我要打你,但你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打你,我要你在恐惧中等着我来打你,你却只能被动挨打。
杨坚又派遣使者程尚贤把檄文送给陈朝,历数陈叔宝二十条罪状;让苏威安排人手,将该檄文抄写了三十万份,向江南地区广为传播散发。这就是舆论战。
灭国之战近在眼前,但陈叔宝却还在折腾:废立太子。因为这些情报全被施文庆拦截了。
南陈皇太子陈胤聪明敏慧,喜好文学,但是多有不良行为,太子詹事袁宪恳切进谏,陈胤听不进去。当时,皇后沈婺华失宠,而她身边的近侍随从多次往来东宫,皇太子也多次派人到皇后寝宫,陈叔宝怀疑他们心怀怨恨,所以十分厌恶他们。
张、孔二贵妃又日夜在陈叔宝面前说皇后和太子的坏话,孔范、江总等人又在朝外推波助澜。于是,陈叔宝打算废掉太子陈胤,另立张丽华的儿子陈深为太子,私底下提出了这件事。
五月十二日,吏部尚书蔡徵顺从陈叔宝的旨意,极力称赞,曲意逢迎。蔡徵,蔡景历之子,父子性情迥异,南陈这位伟大军师的后人,心思全用在附和领导身上了。袁宪正颜厉色反驳蔡徵说:“皇太子是国家将来的皇上,万民敬仰,你算什么人,胆敢随便谈说废立大事!”
“袁大人,你,你真是不可理喻!”蔡徵说不过,只好去找陈叔宝。
陈叔宝最终还是听从了蔡徵的建议。次日,陈叔宝废掉皇太子陈胤,改封为吴兴王,册立扬州刺史始安王陈深为皇太子。
这陈深不比陈胤差也很聪明敏慧,有志气,品行端正,仪容举止庄严肃穆,喜怒不形于色,情绪稳定,即便是他的近侍随从,也从未见过他高兴和恼怒。陈叔宝还不算太糊涂,他听说袁宪曾经规谏过陈胤,当即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
陈叔宝对待沈婺华一向冷淡,张贵妃在后宫专权当政,沈皇后坦然处之,从没有表示过忌恨不满,躬行俭约,衣着朴素,每天只是阅读经史书籍和佛经,并且还多次上书向陈叔宝进谏。
纸包不住火,施文庆最终还是没拦住隋军的情报。陈叔宝本来想要废掉沈沈婺华而立张丽华为皇后,他这下收到了隋朝散发的檄文,这才害怕起来,停止了废立皇后的心思。
陈叔宝连忙派遣散骑常侍王琬、兼通直散骑常侍许善心出使隋朝,试图继续双方的友好关系。杨坚还会听你这个?直接下令将他们二人扣留在客馆。王琬二人多次请求回国复命,杨坚不答应。
这次,杨坚动真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