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扶贫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盲道铺到盲人家

马村区武王街道北孔庄村有一户低保特困家庭,每当马村区住建局驻村第一书记姬莉讲起他们家情况的时候,眼睛里总是晶莹一片。

这户人家的户主叫杨小雨,现年58岁,双目失明,未曾婚育,和他相依为命的是他的老母亲张达英。老太太82岁,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整日卧床,大小便失禁,床褥上经常淋漓一片,需要人随时照顾。

之前,是母亲张达英一直照应着杨小雨;现如今,是杨小雨照顾卧床不起的年迈老娘。娘儿俩除去流转土地的一点收入,再就是政府给办的分散供养五保户供养金,完全靠国家救济才能勉强度日,生活甚是悲凉。

刚来到贫困户杨小雨家时,姬莉看到的是这样一幕场景:正屋三间、东屋两间土坯房,白灰完全脱落,墙壁黄土斑驳;窗户是老旧木格式,窗棂残缺不全,一块塑料布遮住大大小小的窟窿;院子里地面没有硬化,坑坑洼洼,杂草丛生;一遇下雨天,褐黄色的污渍水洼泥泞一片,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夯土院墙好像手一推就会倒掉似的。屋内光线暗淡,气味刺鼻难闻,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到处乱糟糟的;一个小隔间,张达英就在里面的窄木头床上躺着,脸庞瘦得吓人,双眼黯淡无光。杨小雨小心地在屋子里探寻脚步,两手前伸,时刻提防怕撞到什么,灰白的眼眶里一片混浊。

这是一家不知道怎么去讲卫生、也没有能力去讲卫生的极端贫困户。

怎么帮扶这样的家庭?姬莉首先意识到,改善居住环境是杨小雨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姬莉立刻向区住建局领导汇报,召集村两委干部,针对杨家实际情况,一起想办法,拿解决方案。

首先是要铺设一条盲道,为双目失明的杨小雨提供一片安全的活动空间。

帮扶单位自筹资金购买的透水砖、盲道砖、水泥、沙子等建筑材料一车车拉来了。村两委干部安排施工人员进行院内地面硬化。姬莉考虑到杨小雨日常生活需求,特意叮嘱施工人员在通往厕所和大门口方向加铺盲道,以方便杨小雨行走。

盲人的生活空间有着独特的地方,比如室内物品摆放不能改变、必经的通道上不能有杂物、常用的生活用品要搁在随手可及的地方等。杨小雨耳朵有点聋,必须大声说才能听得到。每回交流,姬莉都要对着他的耳朵扯嗓子。定期为杨小雨家打扫卫生时,对于屋内的摆设,姬莉都要事先用手机拍个照片,卫生清理完后,再对着照片把东西摆回原来的位置。

夏天的窗纱,冬天的棉帘,雨天的房顶,雪后的清扫,换季的衣服等,事无巨细做好安排。姬莉还与小商贩约定好每隔几天将生活必需品送上门……姬莉为每一件事情都操着心,尽最大努力解决困难,凭着职责和善良,点点滴滴地帮着这个家庭遮挡风雨、送来温情。

夏天,是最让姬莉揪心的季节。每次风雨过后,姬莉都要到杨小雨家转一圈,看看有无东西破损。一次暴雨后,姬莉发现杨小雨家大门的两侧墙体出现裂缝,有点倾斜,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特别是大门上的门梁,几乎要从上面掉下来。姬莉马上联系村干部查验情况,大家一致认为,这样太危险了,再不修可能会要人命的。他们告诫杨小雨先待在家里,不要出门。

为了保障杨小雨的出行安全,在征得杨小雨同意后,姬莉结合村干部迅速找来人,先合力将门口两侧墙体推翻,排除险情。接着安排专业施工人员进行了全面整修,上了新梁,重建了大门。

交流中,姬莉发现杨小雨经常到屋后晾晒衣服被褥。这是一条不超过一米的小土路,杂草蔓延、坑洼不平。虽然没有几步路,但这一去一回之间,路上磕磕绊绊的危险说不定会让杨小雨遇到意外。姬莉赶紧与区残联联系,请对方安排工作人员来现场查勘,并申请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姬莉又与村两委干部、附近群众一起清理门前土路上的杂草,平整地面,协调水车运送施工用水等,配合施工人员,为杨小雨家硬化了门前土路近百平方米。

这下,杨小雨的基本生活空间可以安全地“畅通无阻”了。

给杨小雨家里帮了多少忙,姬莉已记不清楚。床垫、坐便器、四脚拐杖等,都是姬莉四处“化缘”来的。“贫困户的事无小事”“不让一个贫困户在脱贫路上‘掉队’”,这些信念,一直深深地印在姬莉的脑海中。“带着感情去扶贫,才能让扶贫更有温度”,这是姬莉写在扶贫日记上的话。

杨小雨曾经给姬莉讲:“姬书记,现在的政策真好。要不是你,要不是国家这样帮着俺,俺娘俩儿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