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与世界文明展开对话
1998年,汝信卸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但他并没有停止科学研究工作,而是根据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交流的经验教训,为自己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与世界文明展开对话。
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汝信认识到,各国对彼此的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增进各国之间的文明和文化传播方面,可以做的工作很多。关于“文明”问题的研究是一个与现实关系十分密切的课题。冷战结束之后,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虽然世界仍不太平,但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与此同时,尽管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明显加快,但是世界政治却日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于是,不少国家的学者比以往更加重视文化战略的研究,认为文明和文化的因素在21世纪的世界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几度掀起“文化热”,但是总体看来,我们还缺乏对文明和文化问题的总体研究,没有把这种研究与世界格局、国际形势的变化结合起来,对国外有关文明问题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也缺乏深入的分析,对世界文明问题的研究也显得薄弱。而在现阶段,我们完全有必要也有能力做出一套我们中国人自己系统全面地研究世界文明的发生和发展的著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探讨世界文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在弘扬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的同时,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制定出一套既能积极推动我国文明建设,又能有效应对外来文明挑战的战略。
1999年,在汝信的主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会集了数十位学者。世界文明缤纷各异,但汝信发现,对于许多重要文明,比如《犹太文明》,当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没有专门的学者研究这一课题。为此,汝信邀请了一批已经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参与研究。在社科基金的支持下,从2000年后陆续推出《世界文明大系》《世界文明通论》和《世界文明与中国》等相关研究成果,并出版成书。其中12册的《世界文明大系》很受欢迎,包括《西欧文明》《印度文明》《日本文明》《美国文明》《加拿大文明》《犹太文明》《斯拉夫文明》《古代西亚北非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黑人文明》《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后来还出版了插图本。谈起这些著作,汝信深感欣慰。他说,这些著作出版后在社会上反响很好,比如《犹太文明》,以色列驻华大使馆买了几百本,作为使馆礼物,用以介绍、推广他们的文化。其他的如《印度文明》等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