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2年,南京卓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版了第一本书籍《通往持续增长之路》,全面阐述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简称“平台公司”)的发展理论与实践。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平台公司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策、经济、金融、产业等因素全面重塑了平台公司的发展格局: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战略机遇,平台公司长期来看仍然具有发展的意义和空间;然而,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新《预算法》和《财政部等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为代表的各种融资政策对地方政府的融资进行了更严格的规范;同时,PPP模式被广泛采用,国企改革进入深水期……在多类政策叠加下,平台公司逐步陷入与政府必须分开、但又不得不以另一种方式紧密结合的两难困境,野蛮生长已经不可持续,转型成为平台公司的必然选择和唯一出路。
我们发现,孤立地探讨平台公司已经不合时宜、有失偏颇,甚至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唯有将其置身于新型城镇化这个大的背景条件下,通过研究城市发展并重新明确平台公司在城市中的使命和定位,才能实现城市和平台公司的共赢。于是,我们陷入了这样的思考: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与世界城市化有何区别和联系?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是什么?它究竟如何影响我国城市的发展?
城市究竟应该如何发展?学术界有没有适合我国城市发展的理论?我国的城市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城镇化转型期?
平台公司的发展如何与城市的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城市发展中找到新的定位,并从城市发展中汲取市场化的发展能量?
这一系列问题不仅困扰着地方政府及其平台公司决策者、经营者和从业者,也时刻在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本书的意义和内容所在。基于此,本书做如下布局:
第一章“全球城市化与中国新型城镇化”,从世界的角度看待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并对我国当前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做出阐述,找出现今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及问题,并引出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本章旨在解决第一个问题:城市化是什么?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又是什么?
第二章“从城市战略到优势城市”,由新型城镇化转向城市发展,从鄂尔多斯和温州的城市发展案例出发,分析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引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建立中国城市发展的钻石模型,并采用“城市化→城市战略→城市优势→优势城市”的城市发展逻辑线,指出城市战略的主题是产业,本质是城市竞争与协同,核心是城市优势,关键是发挥主体作用,目标是成为优势城市。本章旨在解决第二个问题:在世界的城市化和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中国的城市应该如何发展?应遵循何种战略?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分别由三大案例出发,从某一城市某一产业的视角,论述城市发展模型中主体(地方政府与以平台公司为核心的国有成分)如何与其他三个要素共同发挥作用,提升城市优势,并从“竞争”走向“协同”,将单一城市竞争转变为城市群竞合,通过协同优势的打造来进一步构建优势城市。这三章旨在解决第三个问题:如何构建优势城市?地方政府与国有成分在构建优势城市过程中又将如何发挥作用?
第六章“变迁的优势城市与永恒的‘铁三角’”,对前五章进行了总结,从更高、更广、更具历史性的视角阐述了优势城市的塑造与重构,强调了优势城市模型的实践性和发展性,并提出创新在构造优势城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本书以新型城镇化为起点、以城市发展为落脚点,兼顾平台公司在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新使命、新价值和新作用。读者不仅可以从中发现全球化的城镇化思维、找到本地化的城市发展路径,还可以获取实效化的平台公司转型策略。
囿于能力和时间因素,本书内容难免存在疏忽与不当之处,恳请读者不吝赐教。本书所选择的一些城市及国有成分案例,都是基于当时公开的资料和数据,是为了更加客观而真实地佐证和阐述本书观点,并不存在任何带有色彩的评判和褒贬之义。诚如本书所言,优势城市并非一成不变,过去的优势可能成为今天的劣势,反之亦然。最后,真诚感谢李根先生、闵赟伟先生、褚昭华女士、唐蜜女士、李学乐女士、吕林杰女士和陈光女士等人在成书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书中大量案例来源于他们日常工作的积累与总结,使本书更具针对性和实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