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软棉花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0章

后勤保障支队,训练场上,陶国强与一批新入职分配的初级指挥员一起熟悉操作新式的远程供水系统。尽管消防救援一线已经奋斗了十七年,尽管也是二级指挥员,不过面对这些比自己年轻七八岁甚至是十几岁的年轻人,也是挺随和,不会刻意去说自己以前的经历,不过如果这些年轻同事很好奇,他也不会介意分享。

前文已经说过,远程供水系统的引入,其实也就是这十年的事儿,国内第一次运用,则是十一年前的旅海港油库火灾救援,三套远程供水系统全部动用,远远不断地为三千五百名消防队员(其中旅海消防局两千四百名消防队员)超过四百五十台各型消防车远远不断地供水。从此之后,但凡是经费允许的消防局,都陆续引进这种价格不菲的系统,当然,这种系统,也是轻易不使用,一旦使用,必定是大规模消防救援行动。对于津海市消防(救援)局,该系统第一次投入救援行动,则是八年前的空港园区某仓库大火,后来包括海港物流园区消防救援以及次年的海河新区某仓库火灾救援,远程供水系统,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除了操作远程供水系统与“龙吸水”系统,陶国强也要和各位新入职同事一起熟悉其他各类后勤保障设备,譬如炊事车、照明车、空呼供应车等等,作为一名老资格消防队员,他对后勤的理解,要比许多新入职的同事,深刻的多。二零零三年入职的时候,站里基本就是清一色“黄河”“东风”水罐消防车,每次灭火,时间久了,总会饿,后勤送上来的,大多是面包,有的时候是肉松或者豆沙面包,有的时候,就是一个“单纯”的面包,然后瓶装水,夏天春天或许没感觉,冬天喝着瓶装水,有时真的像吃了半瓶冰一样,极个别的“酸爽”情况,救援行动还没结束,空呼已经更不上了,毕竟三十分钟基本就要换一个,一个救援行动如果持续四五个小时中间内攻灭火不断,那么后续只能紧急从原厂调运了,所幸津海还是一个工业类型齐全的城市。听参加过十三年前大规模跨区域救援的消防队员们说,救援行动前几天,所有的炊事工具基本都用不上,悬崖峭壁,锅也架不起来。下了飞机以后的第一二天,就是压缩饼干瓶装水,夹心饼干、泡面、火腿肠肯定是优先供给了受灾群众,后来S部消防局也是协调了一批速热食物给了这些身处核心区的救援人员,真的是快一周了,才吃上一段热乎的……

熟悉操练之外,后勤保障支队也要做一些方案策划,通俗一些,就是大规模消防救援行动后勤保障的方案策划,一般文字部分,还是张云芸忙得多,毕竟是贝市外国语大学的硕士毕业,当年除了英语、德语还学了北欧小语种,工作之后基本上一直在后勤这一块工作。与张云芸搭档的这段时间,陶国强,也是被她的工作能力以及敬业精神,所折服,方案策划细分到了石化救援、航空救援、楼宇救援、船舶救援等等各种类型救援的后勤保障。当然,张云芸和陶国强,都不希望,这些方案,付诸实施。

市S局行动二支队训练基地,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只为在关键时刻顶得上。四或五人一组,QBZ95-1与QSZ92G配合击发盾牌掩护,多个执勤车组密切配合“逼停”告诉新式的金杯车,随后两个小组交替掩护靠近“目标”车辆,空中一架直升机飞来,四名行动队员索降而下,配合地面行动小组快速部署应变……

当然,最近各位,包括小钱、小孙、小赵,都明显感觉施一婕情绪不好,毕竟两周前,谈教官就倒在她面前,摸了摸颈动脉感觉不对,一边喊人一边开始做胸外按压,看着谭姐插了管送上了救护车,大脑也是一片空白。感觉真的是跟谈教官很有缘分,都是蓉城人,都喜欢吃辣,她随部门转改没多久,就在技战术轮训中认识了谈教官。她很佩服谈教官转岗前在AP系统机动/特勤部门工作了十几年,也很羡慕她四十不到膝下一双儿女,训练场上教官与学员,训练场外就是姐姐和妹妹,她知道谭姐,真的好喜欢自己的这个小女儿,她也知道谭姐也是不停地告诫自己不能忽略了儿子,她也知道,每次聊天,谈及老公,谭姐总是笑得豪爽又有些羞涩……

前几天,病床上的谭姐和她打了一个视频电话,已经转入心内科的谭姐情况好了许多,当然,她也很感谢这位小老乡。抢救过她的医生说,在救护车到场前的近十分钟,一直有人给她做心肺复苏,这也是最大程度降低了脑功能的损害。谭姐说,等到出院了,一定要请她吃顿饭,而施一婕,除了“抱怨”姐姐太客气了,视频聊天结束后,也是望着天花板,忍不住想哭,可能到了一定的年纪,脆弱真的只在一瞬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