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局外人》是20世纪世界文学中的一部杰作,1999年名列20世纪最佳文学图书首位,2002年,挪威国家图书中心组织全球54个国家的作家评选自古至今的百本最佳图书,《局外人》名列其中。在法国,它是读者最多的小说之一,仅次于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和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据统计,光是FOLIO袖珍版,《局外人》就销售了670万册。如今,它已被译成68种语言,多次被拍成电影,并被改编成了戏剧和漫画。新小说派鼻祖罗伯-格里耶曾说:“每次重读《局外人》……我都感到它的力量丝毫未减。”符号学大师罗兰·巴特则称它是“战后第一部经典小说”,我国著名法国文学专家柳鸣九先生也说:“在加缪的全部文学创作中,《局外人》从不止一个方面的意义上来说,都可谓‘首屈一指’的作品。”《局外人》出版后当即就引起轰动,直到现在,加缪还不时成为热点和新闻。2006年,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突然宣布要读《局外人》,引发美国人抢读该书的热潮,结果弄得英文版供不应求;2010年,加缪去世五十周年之际,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建议把加缪移葬先贤祠,引起强烈反响;到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又让加缪的《鼠疫》成了全球畅销书。由此可见,加缪的魅力及其作品的生命力。
《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属于他的早期作品,写作时间应该在1939年前后,1940年5月完成,当时作者刚过二十六岁生日不久。但就是这部他不到三十岁就完成的小说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这本小说不厚,译成中文五六万字;文字和句子也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一本“小书”能产生那么巨大的影响,征服那么多人呢?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作者塑造了一个在西方文学和哲学中堪称经典的人物形象。
小说的主人公名叫默尔索,年龄不详,独自住在阿尔及尔,有份工作。这是一个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人,他对什么都无所谓,不上心。母亲在养老院去世了,他无动于衷,记不清是今天去世的还是昨天去世的;在母亲的葬礼上,他也不显得悲伤;葬礼之后回家,他长时间地站在阳台上喝咖啡,看风景,无聊地打发时间,第二天就跟女朋友玛丽去游泳、看喜剧片去了。他对爱情同样漫不经心,当女友玛丽跟他商量结婚时,他满不在乎。同楼具有暴力倾向的邻居雷蒙让他做伪证,他想也不想就答应了,但并不是出于友情或碍于面子,而是他觉得这根本就无所谓。“无所谓”“不知道”成了他的口头禅。生活上如此,工作上也一样,老板想让他去巴黎的办事处工作,满以为这个既能让人在国际大都市生活,又有利于个人发展的美差会让他高兴,谁知他的态度竟是“悉听尊便”,去也行,不去也行。甚至在法庭上也是如此,当他受到指控和指责时,他同样没往心里去,好像是在审判别人。他懒懒散散、无上进心、缺乏热情。他没有真正的朋友,但不排除可以跟人喝酒、吃饭、恋爱、看电影,别人的邀请和要求,他概不拒绝。他不是坏人,但也绝对不是人们学习的榜样。他是个边缘人,在任何事情上都置身事外,是个地地道道的“局外人”。直到面对死亡,他仍然是个局外人,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
局外人是个孤独者,内心虚无、消极、悲观,喜欢独居发呆;局外人是个“反英雄”,他典型地体现了加缪的哲学思想。
默尔索最后杀了人。杀了人自然会被判刑。但他没有想到自己会被判死刑,别人也没想到,因为他是在精神恍惚的状态下犯的罪,主观上并无犯罪动机,且不属于手段残忍、影响极坏的那类。但让人更没想到的是,他不但被判死刑,而且法官判他死刑的理由,竟然是他为母亲守灵时抽烟,葬礼上不落泪,回家之后还喝酒、看喜剧电影、与恋人游泳,毫无悲痛的表现,甚至说不出母亲的年龄。法官由此推断此人冷酷无情,毫无人性,不配留在人间,必须严惩。在此,司法机关已经偷换了概念,他们不是根据罪行本身来量罪,而是从道德上对他进行审判。退一步说,默尔索称不上先进,更不是什么英雄,但也绝对算不上道德败坏、伤天害理。他不过是口无遮拦,心不设防,蔑视权威,无视社会规范和道德习俗罢了。一句话,他脱离了这个社会,成了社会的边缘人,而社会是不能容忍自己的权威受到挑衅、自己的规则遭到破坏的,所以它要消灭一切反习俗反社会反道德的“出格者”。默尔索不遵循人类社会的既定规则,其结果只能被社会所摒弃。
面对命运,默尔索并未屈服,如果说,小说的前半部分,他是不自觉地用懒散、冷漠、萎靡、消极、无拘束和“无所谓”来抵抗的话,到了小说最后,他终于变被动为主动,勇敢而大声地对要求他死前忏悔的神父喊出了自己的愤怒,抗争不公平的命运。
与传统小说不同,《局外人》始终处于一种朦胧和模糊之中,就像默尔索的房间,明暗交错,阳光刚刚绽放,乌云转眼就到。小说更多是在揭示,而不是明说,作者在书中不是全能的,读者读完后也没有全知,常常要去猜,要去推断。小说中很少有具体的描写和对话,缺乏细节与背景交代,大多是简短的叙述,近似白描,就像一本没有标明日期的日记,文字简约、客观,不露表情,不动声色,就像主人公那样,不带感情色彩,尤其是小说开头那句,“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已然成了文学史上的一句经典名言,犹如《哈姆雷特》中的“存在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局外人》结构明了,上半部写的都是琐碎的小事,下半部则事关人命,使得上半部中的所有小事都成了大事,变成了主人公犯罪的原因和证据。主人公内心极度孤独,他喜欢独居,喜欢看窗外的行人经过,向往蓝天、大海和沙滩;他生活在阴暗之中,却渴望阳光。默尔索(Meursault)这个名字就是由两个拉丁语词根变化而来,默尔(meur)来自“大海”(mer)与“死亡”(mort),索(sault)则来自“太阳”(soleil)。加缪选择这个名字可谓暗藏玄机,他把书中的关键词都藏在了主人公的名字里面。简约掩盖下的朦胧使这本小说具有强烈的神秘色彩,这就使得众多的解读都显得苍白而难以穷尽,有时甚至互相矛盾。也许,这就是这本小说的魅力所在。
译者
2021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