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浪子回头不一定都能成功
这部诗体小说究竟讲了什么故事?
你可能会有点失望,这个故事情节本身并不复杂。如果只停留在浅层看人物关系,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四角恋”的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是叶甫盖尼·奥涅金,这个名字也是整部小说的题目。故事一开始,厌倦了上流社会生活的主人公——贵族青年奥涅金来到外省乡下,和年轻诗人连斯基成了好友。他们虽然是好友,但性格截然不同——连斯基热情单纯,奥涅金恰好相反,按照现在年轻人的说法,比较“高冷”。主人公奥涅金在好友连斯基的介绍下,与拉林娜老太太一家结识了。拉林娜老太太有两个女儿,性格也正好相反。她的次女——活泼的奥尔加和热情的连斯基相爱,而她的长女——文静的达吉雅娜爱上了冷漠的奥涅金。到这里,作品中对称的人物结构出现了:一对好友和一对姐妹,性格彼此呼应。
姐姐达吉雅娜对奥涅金表白了爱情,但奥涅金对家庭生活抱有成见,不愿受家庭的束缚,就拒绝了她。后来,由于好友连斯基拉着奥涅金参加喧闹的社交活动,奥涅金就故意和连斯基的恋人奥尔加接近,想使连斯基气恼。结果,连斯基一怒之下向奥涅金提出决斗。奥涅金出于上流社会畸形的荣誉感,就接受了挑战,却弄假成真,打死了自己的朋友。之后奥涅金受到良心的谴责,浪迹天涯。
几年后,等奥涅金回到上流社会,再次见到达吉雅娜,这位姑娘已经出于无奈嫁给了一位将军。这时,奥涅金突然萌动旧情,狂热地向她发起爱情攻势,但遭到达吉雅娜的拒绝。最后,故事在奥涅金尴尬的场面中结束了。
乍听下来,这就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浪子”奥涅金想要回头,却没有成功。不过,尽管故事情节看上去很简单,我们却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梗概的层面来理解这部作品。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部作品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流的名作,开创了19世纪俄国文学整整100年辉煌历史的作品。既然如此,那么想必它自有过人之处。
它的过人之处是什么呢?
上一节我们提到了别林斯基,他是19世纪俄国最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和另两位俄国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齐名,被合称为“别车杜”。如果说普希金是俄国文艺创作界的“英雄”,那么别林斯基就是文艺批评界的“泰斗”。只可惜俄国的天才们都很少活得长,别林斯基年仅37岁就因病去世了,普希金本人在同样的岁数因为在决斗中受伤而告别人世。
言归正传,这位眼光独到的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不仅对普希金评价很高,而且对他的这本《叶甫盖尼·奥涅金》也盛赞有加,他的评价或许可以给我们赏读作品提供一个角度吧。
别林斯基是怎么夸赞这部作品的呢?
他说,这部作品是“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为什么这么说?别林斯基解释了,因为这部前后写了7年多、艺术上丰富多彩的作品,事实上描绘了从俄国圣彼得堡上流社会到偏僻农村的广阔画面,全面深入地反映了当时,也就是19世纪前25年俄国的社会生活。这恰好符合别林斯基的现实主义文学观:文学要反映现实生活。这本书满足了这一点,所以别林斯基对它的评价也格外高。历来很多学者也往往引用别林斯基说的这句话来分析和赏读这部作品。
所以说,我能一开始进入俄国文学就牢牢抓住这部作品,真是我的幸运。是《叶甫盖尼·奥涅金》教我生动真实地了解19世纪初叶的俄国社会,通过学习这部作品,我对俄国那一阶段历史的认识,远比读一本历史教科书后的所得要生动、丰富得多,更重要的是,它把我引入了文学这个重要领域,从此给我的人生定下了一个贡献自己的范围和方向。
你可能会想:原来,就算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只要被作者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也能被赋予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但其实这个爱情故事并不普通,它最不普通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人物体系。
这部作品究竟怎么“不普通”?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这部作品中,普希金塑造了一个以几位堪称不朽的人物组成的体系。那具体都有哪些人物呢?他们又如何不朽呢?
首先要说的就是我们的主人公叶甫盖尼·奥涅金了,他是这个形象体系的核心。许多学者认为,奥涅金这个人物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后来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都是这种“多余人”形象的发展。
什么是“多余人”呢?
我们看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就明白了。一方面,奥涅金出身贵族,养尊处优,有着很高的智慧和教养,对周围现实不满,所以他愤世嫉俗,甚至为此而痛苦;但另一方面,他又是软弱无力的,他既不能和生活中的恶正面对抗,也不能对社会做出什么积极的贡献,他有时还表现得很自私,甚至开枪打死自己亲密的朋友。
他和上流社会格格不入,害着一种“俄国的忧郁病”,但他又不能和有志于改变这种现实的人们站在一起。因此,他变成了一个“多余人”。像他这样的人,在1825年前后的俄国还是很多的。俄国作家赫尔岑说,在俄国每走一步路都会碰见他这样的人。这种“多余人”的命运是一场悲剧。普希金通过奥涅金这个形象指出了一代人的弱点,这正是《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作品的深刻之处。
但这个形象的艺术魅力之大,还不仅仅于此。读者未必都对19世纪初叶俄国的现实状况感兴趣,但100余年来,这部作品流传世界各地,直到现在仍给人们许多启发,这就说明奥涅金形象中还有着某种比反映当时俄国的现实生活更广泛也更深刻的意义。我想,这才是最能支撑这一形象的不朽艺术价值之所在。
奥涅金的形象究竟经典在何处?
这要从“人”这个话题说起。我认为,一方面,人作为一种自然的存在,永远是一个个单独的自我,即使是恩爱夫妻或孪生兄弟中的一员,也必须作为个体而分别诞生、存在和死亡。所以人必须维护个体,这是合乎客观事理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人为了维护个体、发展个体,又必须借助种种关系共同相处,结群而居,形成社会。这就形成了人类群体中每一个人都不可逃避的现实矛盾。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个个体,同时也是当时社会的一员,他身上也必然体现着这种矛盾。
他是怎样对待这种矛盾的?奥涅金有很强烈的个人欲望和个人追求,这一点无可厚非。他不是一个卑劣的、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者,他对广大劳动人民是同情的,他厌恶上流社会,不愿意靠剥削他人来吃喝玩乐或者“打打苍蝇、与女管家吵架”来过日子。但是,他又一事无成,消极懒散,不能下决心为社会做出自我牺牲。于是奥涅金就表现为一个既不愿坠入个人主义,同时也不能为群体献身的“多余人”。
奥涅金这一形象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就止步于此吗?
在我看来,这一形象的艺术魅力和价值,主要不在于他是一个俄国社会的“多余人”,而在于他具体而感人地体现出了人类个体与群体之间与生俱来的永恒矛盾。奥涅金这一类型的文学形象由来已久,例如,比《叶甫盖尼·奥涅金》大约早10年出版的法国作家贡斯当的中篇小说《阿道尔夫》中的主人公阿道尔夫,就有着和奥涅金很相似的性格和苦恼。
类似的人物形象,在俄国文学中还有前面提到的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美国20世纪文学中“迷惘的一代”,中国现代文学中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等等。就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而言,这些形象都是各自历史环境中的奥涅金。甚至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那位在生活中永远寻觅、永远追求,又永远苦恼、永远没有着落,最后一死了之的主人公,实际上也是一位“奥涅金”。
那么,人完全没有可能从这种矛盾中解脱吗?
普希金在这部作品中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在普希金笔下,作品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就是一个解决了这种矛盾的理想人物。达吉雅娜是这部作品的形象体系中奥涅金形象的并立者和对立面,她也是这一体系的一个中心人物。
和奥涅金这个形象一样,她也体现着人的个体自然性特征和群体社会性特征的矛盾。对于当时的俄国现实,她和奥涅金同样厌恶,但不同在于,奥涅金在厌恶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的同时又不能表现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于是他只能身陷矛盾,苦恼一生,而达吉雅娜却能够不同流合污,宁可放弃眼前的爱情和欢乐,也要永远忠于自己的理想,所以她在相当程度上超越了作为个体的自我,达到一种比奥涅金高出许多的人生境界。
普希金将达吉雅娜的性格优点和奥涅金身上软弱的部分相对立,告诉人们应该勇敢地超越自我,牺牲个人眼前利益,达到一种更高层次上的自我维护。达吉雅娜是普希金在他所能达到的历史高度上,为俄国人,也是为全人类树立的一种人生范例。这个形象虽然立足于俄国现实,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俄国女性的很多特点,但她仍然是一个偏理想型而非现实型的人物,所以普希金称她为“我的忠实的理想”。
对于这一形象的评价,其实历来都有争议。有人认为,达吉雅娜最终表示要坚持忠贞,拒绝了奥涅金,这是达吉雅娜性格的弱点,是作者用她来美化封建道德的表现。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880年普希金纪念像揭幕式上的演说中也指出这一点,他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达吉雅娜尊为俄国妇女的圣像。其实我认为,普希金在这里的描述正是表现了达吉雅娜超越自我、追求理想地解决个人与社会矛盾的方式。
达吉雅娜这样做,并不是信守那为少数人利益服务的社会道德规范,而是忠实于自己纯洁高贵的天性。我们必须看到,在这表面的拒绝中,潜藏着她对奥涅金忠贞不渝的爱。正因为珍视他们之间的爱情,她才必须远离那个淫乱的上流社会生活方式。
除了主角,还有哪些重要的人物呢?
当然,除了叶甫盖尼·奥涅金和达吉雅娜,书中其他几个在重要性上低一层次的形象在这一形象体系中也承担着各自的任务,他们也都各自有着自己在个体与群体矛盾中的位置,与男女主人公相对应。比如说,连斯基沉溺于个人的幻想和爱情,他短暂的生命薄如蝉翼,没有一点分量。奥尔加的一生是她母亲一生的再版,她心中只有饮食男女、婚姻家庭,连斯基一死,她便可以羞答答、笑眯眯地另嫁一个男人。书中还描写了一个恶棍查列茨基,他为了满足自己卑劣的个人欲望,害死别人也无所忌惮……
书中所有人物都既使得作品的生活画面更加丰富真实,也使得作品主题在不同的层面上得到展现。这也正是这些人物不朽的原因。
介绍完这部作品所讲的故事和其中不朽的人物体系,我想,这已经足够回答我们在上一节最后提出的问题了。
大致总结一下,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普希金可以说表现出了他全部的才能。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奥涅金的形象是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形象的始祖,也是这一形象中最为出色的一个。普希金通过这个生动真实的艺术形象,传达出了他对人类本性的观察和对现实人生的看法。因此,这部作品也是普希金一生的大量创作中最伟大、最重要的作品。
要读懂这样一部著作,只了解故事和人物体系显然还不够,我想,还要多少了解一下它的艺术特色。
关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个概念,从某种角度来看,它们的意义是相对的。但我认为,《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著作。为什么这么说呢?下一节,我们就来聊聊到底什么是浪漫主义,什么是现实主义,以及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这两者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