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哪里来:史前环境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楔子 
沧海竟能变桑田

仙女麻姑的记忆迷宫

说起自然环境的大幅变化,人们总会用到“沧海桑田”一词。“沧海”的意思是海洋,“桑田”的意思是桑树林,这两者之间看似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其中隐含着对于人类至为重要的自然规律和文明密码。要想完全理解这个成语的奥义,我们需要回溯它诞生的时代——4世纪初。

4世纪初可谓中国社会局势最动荡的年代之一,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占据了整个华北平原,摧毁了刚刚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物阜民丰、号称“天下无穷人”的西晋帝国,导致中原鼎沸,白骨蔽野。幸存者之一的桓温哀叹为“神州陆沉,百年丘墟”。

4世纪初偏偏又是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的年代之一,华东地区出现了三位罕见的学术奇才——丞相掾葛洪、尚书郎郭璞、著作郎干宝。这三人都任职于偏安东南一隅的东晋朝廷,而且关系很好,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学术思想。他们本来应当专心研究儒家经典,但偏偏都视野广阔,热衷于搜集各个学术派别的著作,而且对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怀有浓厚兴趣,在中国史上显得相当独特。

323年晋元帝驾崩,不久郭璞的母亲也去世了。他按照儒家礼制,辞官回家为母亲办丧事。郭璞是有名的占卜大师,人们都以为他会给母亲的坟墓找一块风水宝地,不料郭璞却将墓地选在长江南岸的暨阳县(今江苏张家港),离长江不足200米,地势低洼。不仅如此,暨阳当时迷信盛行,在晋朝以经常出怪事而闻名。亲友感到暨阳不适合,纷纷劝阻郭璞,说此地离长江太近,一旦发生洪水,郭母的墓地就有被淹没的危险。郭璞却平静地答复:“那一段长江马上就要变成陆地了!”不久,长江三角洲的水位果然大幅下降,从郭母墓地向北绵延数十里的长江河道都变成了沙丘,还长出了茂盛的桑树林!

若干年后,郭璞的好友葛洪在他的名著《神仙传》中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汉末年有一位法术高深、广受社会各界尊敬的方士,名叫王远。一次,王远来到吴郡(今江苏苏州),当地一位崇尚道术的富人蔡经隆重地接待他。宾主坐定,王远又派手下去请一位叫“麻姑”的仙女来一同进餐。麻姑差人送口信说,已经500多年没有与王远相见了,十分想念。过了两个时辰,麻姑飘然而至,仿佛十八九岁的漂亮姑娘,装束举止优雅。麻姑说:“自从上次会面以来,我已经三度看见东海化为桑田。刚才路经蓬莱,看到海水比往年浅,水位大约只有上次会面的一半,难道又要变成陆地了吗?”王远笑着回答:“圣人讲,东海就要再度扬起尘土了。”

由《神仙传》的这个故事产生了两个成语:沧海桑田、东海扬尘。它们都是环境剧变的意思。沧海桑田的故事激发起中国历代学者的持久兴趣和想象力,唐代名士颜真卿参观了据说是麻姑曾经修道的遗迹之后,在《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中这样记录:“(麻姑山)高石中犹有螺蚌壳,或以为桑田所变。”

《神仙传》里的麻姑是一位仙女,而《列仙全传》《登州府志》等古籍则记载了一位更真实的麻姑。她也恰恰生活在4世纪初,与葛洪是同时代人,是后赵皇帝石虎部将麻秋的女儿。石虎和麻秋都是羯人,羯是个源自中亚的民族,信仰波斯拜火教。

葛洪和麻秋生活的4 世纪初正是拜火教的全盛时代,以拜火教为国教的萨珊波斯帝国在此期间多次击败罗马帝国及各个西亚和中亚政权,成为中东霸主,拜火教由此在整个亚欧大陆传播开来。而说起“麻姑”这个名字,每个拜火教徒都耳熟能详:古波斯语称为“Mog”,拉丁语和英语则称为“Magus”——拜火教祭司麻葛(亦译“穆护”)。

麻葛是伊斯兰教兴起之前波斯主要的知识分子阶层,因为具备丰富的社会与自然知识,所以在波斯帝国享有崇高的地位,掌握宗教和政治大权。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时,将皇家图书馆和神庙中的诸多图书送给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而将其余图书付之一炬,古希腊学者由此得以将麻葛和其他古代中东学者的研究成果据为己有。现代西方语言中的“magic”和汉语中的“魔术”一词均来源于“Magus”,因为自从汉朝以来,越来越多的麻葛进入中国,而且大都擅长利用自然科学知识表演戏法。“走火入魔”这个源自佛教的成语,同样本指这些经常与火苗打交道、擅长表演戏法的拜火教祭司。麻葛钻研自然科学有深刻历史原因,因为拜火教的起源与中亚常见的石油、天然气自燃现象密切相关。约公元前11世纪创立拜火教的波斯圣人琐罗亚斯德(亦译“查拉图斯特拉”)毕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里海沿岸度过,当地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在世界名列前茅,而且最早得到开发。

这样看来,麻姑的身份应当是后赵政权的拜火教祭司麻葛。就在葛洪编写《神仙传》的时候,麻姑的父亲麻秋正在率领羯人骑兵威胁东晋的北部边疆。据史书记载,麻秋的性情阴险狠毒,曾经设计毒死前秦的开国之君苻洪,东晋人非常害怕他,百姓只要说“麻胡来!”,婴孩就不敢再哭泣。一旦当时发生郭璞预言的长江水位大幅下降、“长江变桑田”等现象,北方战马就有可能直接涉越长江南下。

《晋书》和《神仙传》中记载的水域变桑田的奇闻,在古代曾经引起巨大的反响,而这个故事甚至还有更为古老的源头。西方人习惯于手按宗教典籍或宪法发誓,而在远古中国,人们则习惯于以另一种方式发下最隆重的誓言。据《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载,西汉皇帝册封侯爵时,会立下白马之盟誓词:“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意思是说,直到黄河变得像衣带那么狭窄,泰山变得像磨刀石那样平坦,你的封国都会永远安宁,恩泽一直传到子孙后代。在民间,人们也习惯于以类似的内容发誓,例如汉乐府民歌《上邪》就以“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来展现相爱的男女永不分离的决心。这些以长河断流和大山消失等环境剧变为内容的汉朝誓词被后人统称为“海誓山盟”,还衍生出“海枯石烂”等成语。可见,早在汉代人们就知道,这类环境剧变通常不会发生,如果它们真的发生了,那么一切社会秩序和文化习俗都会被颠覆。

古人对于山河剧变的描述值得现代人认真思考:它们究竟是天马行空的幻想,还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如今,黄河断流已经不罕见,长江变桑田也可以用旱季常见的枯水现象来解释,但东海的水位是否真的可能在短期内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为什么长江、东海这些巨大的水体在干涸之后,会变成桑田,而不是被其他植被覆盖呢?

太行山上有海螺

在所有科学门类之中,地质学虽然不是最古老的,但也堪称前辈。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对岩石矿物分类,但真正的系统性研究始于公元前6世纪。当时,在麻葛的睿智指导下,波斯人建立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帝国,其国民可以安全地从尼罗河走到印度河,从爱琴海走到阿拉伯海。爱琴海沿岸的希腊人利用这个史无前例的机会,在波斯帝国境内进行远距离贸易,迅速发家致富。同时,通过与麻葛的接触,希腊人也发展出精妙的哲学,涌现出众多学者。例如赫卡泰奥斯在周游了波斯属下的西亚和埃及等地后,写了几部地理学专著,从而被西方学者誉为“地理学之父”。

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追随赫卡泰奥斯的足迹,来到埃及考察当地古迹。参观了金字塔群和狮身人面像以后,他逆尼罗河而上,试图寻找这条埃及母亲河的源头。在埃及南部,希罗多德意外地在山上发现了大量的海贝化石,还看见“地面上到处都有渗出的盐”,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向博学的埃及祭司请教,得知“在孟菲斯以上,两条山脉之间的全部土地,看起来显然曾经是一个海湾……现在的埃及从前就是一个由北向南伸展的海湾,在北面冲刷着埃及,一直到埃塞俄比亚”。经过思考,希罗多德推论:“如果尼罗河选择从现在的河道流入阿拉伯湾(今苏伊士湾)的话,那么难道有什么因素能够阻止这条河在至多两万年间用冲积土把整个海湾填塞起来呢?我认为,一万年就足够了。在我出生之前的年代,一个更大的海湾又如何不能被这样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逐渐淤积,填塞成陆地呢?”于是他总结:“正如埃及人自己所确认,而我也深信不疑的,就是尼罗河三角洲系由河流冲刷而成,而且只是在不久之前才出现的。”而在希罗多德之前约半个世纪,从波斯占领区流亡到意大利南部的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色诺芬尼,也曾经根据同样的山中海洋生物化石证据,提出陆地与海洋曾经相互转变的学说。

11世纪,宋朝的沈括走在离黄河不远的太行山上,看到了与1500多年前希罗多德在埃及山区所见相同的情景:太行山上遍布着螺蚌化石,而且不是淡水品种,而是海水品种。当地人对此早已熟视无睹,沈括却开始思考:高耸入云的太行山连人类攀爬起来都很费劲,这些行动缓慢的螺蚌是怎样从千里之外的大海里来到这里?最后,他得出了与色诺芬尼和希罗多德相似的结论:“太行山是古代的海滨,如今东距大海已经将近千里。所谓大陆,都是浊泥堆积出来的罢了!尧处死鲧的羽山,古籍说在东海中,如今却在陆地上。诸如黄河、漳水、滹沱河、涿水、桑干河等大河,都是泥沙含量很高的混浊河流,关陕以西的河流经常在地上切割出百余尺深的河谷。这么多被河流冲走的泥土年复一年地向东流去,最终在浅海淤积而形成大陆。”

通过观察高山上的海贝化石,色诺芬尼、希罗多德和沈括都联想到日常的河泥淤积现象,进而总结出河泥淤积形成陆地的理论。然而,这几位古代学者的理论正确吗?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近现代科学家发现,大部分陆地的成分与河泥并无关系。色诺芬尼、希罗多德和沈括常年在农业国家生活,衣食住行都有赖于河流的馈赠,因而难免倾向于过高估量河流在地球自然系统中的地位。如今我们知道,地球有大约46亿年的历史,而在陆地形成之初,地表温度超过100℃,这样的温度下熔岩可以冷却,从而形成陆地,但液态水无法存在,只有水蒸气。所以,早期地球上一条河流都没有。直到恐龙时代,陆地上的河流仍然比较罕见,河泥沉积现象更无从谈起,但当时中国和埃及的许多山脉都已经屹立上亿年之久。

尽管如此,色诺芬尼、希罗多德和沈括对山区出现海生贝壳化石的现象,不约而同地得出了那里原本曾是海滨或海床的结论,的确经得起现代科学的检验。出土海生动物化石的地区,通常曾经是海洋,其中甚至包括地球上海拔最高的一些地区。

1972年,古生物学家董枝明迈着沉重的步伐,在海拔4800米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的小镇聂拉木郊外山区跋涉。与色诺芬尼、希罗多德、沈括等古代学者不同,董枝明接受过系统的现代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教育。他很清楚地知道,青藏高原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高原,与河泥淤积无关,是几千万年来印度次大陆撞击亚欧大陆,造成亚欧大陆西南部地壳隆起的结果。他此行要寻找的东西,要比海贝化石大得多。

董枝明在聂拉木山区发现的是一种巨型海生爬行动物的化石。从化石大小分析,它的外形类似于海豚,但体长超过10米,是已知最大的一种鱼龙。后来,古生物学家将它命名为“喜马拉雅鱼龙”。这种海洋巨兽生活于1.8亿年前,那时喜马拉雅山区是一片水深不过200米的浅海。

与喜马拉雅山区类似,太行山地区也曾经静卧海平面之下,螺蚌生活在那里。那是一个比喜马拉雅鱼龙出没时期更加古老的年代。我们在如今陆地上的很多区域都能找到海生生物化石,说明这些陆地曾经被海水淹没。这种陆地时而被海水淹没,时而又露出海面的现象,正是葛洪笔下的“沧海桑田”。究竟在什么情况下,“沧海”比较容易变成“桑田”,导致海洋生物变成陆地上的化石;在什么情况下,“桑田”又比较容易变成“沧海”,导致陆地生物遭遇灭顶之灾呢?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生物来说,这是性命攸关的严肃问题。

海与陆的争夺战

“沧海桑田”并不只是属于远古时代的地质活动,它与现代人的生活也息息相关。如今,全球近一半人口都生活在沿海地区,那里地形平坦,交通便捷,还有美味的海鲜。但同时沿海的土壤容易因海水渗入而盐碱化,地下水也往往因盐度过高而无法饮用。更严重的是,由于海水上涨,包括一些岛屿在内的许多沿海地区,都可能在不远的未来被上涨的海水淹没。基里巴斯、汤加和马尔代夫等海岛国家都可能因此消亡,上海、东京、孟买、圣保罗、伊斯坦布尔、伦敦和纽约等沿海大城市也可能被放弃,从而造成恐怖的难民潮。现代地质学家称这种海水淹没陆地的现象为“海侵”。反之,当海平面下降,大片海床变成了陆地,就是所谓“海退”现象。海退将导致沿海国家的领土扩大,众多海港变成内陆城市,人类的生活方式必然因此发生改变。

由于全球各大洋相互连接,它们的海平面一涨俱涨,一降俱降。所以,海侵和海退通常都是全球性的,所有沿海国家的领土都会在海侵时减少,在海退时扩大,但变化的幅度并不相同,主要取决于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情况。当海平面上升时,海拔低的沿海地区被海水淹没的面积就大,而海拔高的沿海地区被海水淹没的面积就小。而在海退时期,海水较浅的区域便会露出海面,形成陆地,海水较深的区域依然是海洋。悬崖峭壁为主的海滨地区受海侵海退的影响较小,而沙滩平缓广阔的地区则相反。水深不足200米、在海退期间容易露出海面并形成陆地的浅海海床区域,被地质学家称为“大陆架”。大陆架是大陆的自然延伸,也是国家主权的自然延伸。因此,海侵时,大陆变成大陆架,领土变成领海;而在海退时,大陆架变成大陆,领海变成领土。

浅海大陆架的存在,是沧海桑田转换的前提条件,但大陆架在地球上的分布并不均匀,真正宽广的大陆架寥寥无几。除了气候寒冷的南北两极大陆架,温带和热带大陆架就更加屈指可数。

非洲几乎没有大陆架,唯独突尼斯和红海沿岸的大陆架面积稍大,尼罗河、刚果河等大河河口也有较小的大陆架。

南美洲的情况与非洲相似,除了亚马孙河与拉普拉塔河河口以及最南端靠近南极洲的寒冷地区,没有宽阔的大陆架。

北美洲的大陆架面积较大,但大多分布在靠近北极圈的阿拉斯加和哈得孙湾,此外在美国东部和墨西哥湾沿岸有较窄的大陆架。

大洋洲北部有较为广阔的大陆架存在,沟通澳大利亚与新几内亚。

欧洲的大陆架较多,主要分为两部分:从亚得里亚海、爱琴海至黑海北部的环巴尔干大陆架,以及从爱尔兰经英吉利海峡与北海、波罗的海相连的西北欧大陆架。

亚洲拥有地球上面积最广阔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大陆架,主要分为两部分:从波斯湾经阿拉伯海北部至印度西部的西南亚大陆架,以及西起马六甲海峡,东达日本本州岛,北至渤海,南抵爪哇岛的东亚-东南亚大陆架。

只要全球海平面下降一二百米,上述浅海大陆架就会变成陆地,在过去250万年中,此种情形出现过十几次。主要原因是当时地球气候变得非常寒冷,大量的水被冻结成冰,集中于南北极和高原地区,海水总量减少,这就是环境史上经常提到的“冰期”,又称为“冰河时代”。反之,地球气候变得炎热,两极和高原冰川大量消融,海水总量增加,海平面上升的时代,被称为“暖期”。总之,冰期发生海退,陆地面积增加;暖期发生海侵,陆地面积减少。

几乎所有的人类古文明都出现在温带和亚热带大陆架附近,这不是偶然的。河流被称为“文明之母”,因为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黄河和长江分别孕育了四大文明古国。但是,世界上的多数大河并没有在四五千年前孕育出早期文明。可见仅仅河流的存在,不足以促成文明的诞生。打开地图会发现,四五千年前诞生古文明的地区,不仅全都地处气候宜人的温带和亚热带,有大河为人类社会供应充足的淡水,而且都毗邻浅海大陆架。文明古国的出现,与远古多次发生的沧海桑田现象有关吗?

为了理解沧海桑田现象对早期人类产生的影响,我们需要回溯到人类出现之前的远古时代,去观察这类自然环境剧变是如何操纵各种古生物兴衰的。

地图1 全球浅海大陆架分布图

麻姑可能本来是男性,因为麻葛一般都是男性。后来与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神祇一样,从男性被改成了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