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超越技术维度理解“互联网+”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崛起的时代潮流,在对传统的工业制造业、传统的组织管理等产生创造性改变的同时,已经高度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当前,对“互联网+”的理解和认识不能停留在单一的技术变革的层面,而应该超越技术的维度,从社会的、系统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其可能具有的社会性意涵及影响。和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技术革命类似,“互联网+”更主要地体现为一种结构性、系统性的经济社会变迁,与技术变革相关联的是一整套的知识、观念、结构、组织方式等方面的创造性变化。
近年来,以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等为代表的现代技术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标志着人类社会正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这一由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CEO马化腾所表述的概念,很快得到了决策层面的接受和认可。其具体是指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欧阳日辉,2015)。在2015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3]2015年7月,国务院又专门颁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这充分表达了国家对于“互联网+”战略的高度重视。“互联网+”行动计划,从技术与经济产业的层面强调了“互联网+”对传统产业激活和产业升级所具有的战略意义,然而“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诱发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与产业形态的技术变量,这种技术的变化或变革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除了狭义技术的变革、革新意义外,更主要地体现为一种结构性、系统性的经济社会变迁,与技术变革相关联的是一整套的知识、观念、结构、组织方式等方面的创造性变化。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电力技术的发展先后启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整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生产模式、生活方式、认知观念,甚至政治制度等发生了区别于前工业时代的巨大变迁。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引入,改变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厂的组织模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和纽带,整个社会都被一种如涂尔干所观察到的工业流水线式的分工合作逻辑组织起来。理性化的工业组织与行政组织成为工业社会的主要载体形式。因此,与其说技术的变革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不如说当人类社会的生产技术一旦实现了质的跳跃,其产生的后果远远超出了技术本身,而成为社会变革力量的重要来源与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类似,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快速发展,其变迁的本质也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技术维度。应该从社会系统变迁的角度来深刻洞察和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本身所蕴含的社会性意义。至少,从经验层面来看,人们已经能够很清楚地发现或预见到一个完全不同于工业社会的更高层级的网络时代的来临。比如,在金融领域,2013年以来,以余额宝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极大地触动了工业时代传统银行体制的“神经”。余额宝、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工具或平台与现代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有效结合,迅速产生了传统银行金融体系不可能预想的功能。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投资者,都享有处理自己货币资产的高度自由,整个社会的金融理念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不再是富人和资本家的特权领域,金融活动也不再局限于有形的物理空间和高度牵连性的信用关系。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互联网金融不单单是一种金融技术的变革,而更主要的是金融制度、金融观念、社会信任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