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巴革命前美国在古巴的利益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的西北部,属热带雨林性气候,大部分地区为平原,物产丰富,盛产蔗糖,拥有丰富的铁、镍、铬、锰、钨、石油等矿产资源,其中铁矿藏量为拉美总储量的26%,镍矿藏量居世界第二位,铜矿藏量位居拉美第四。[1]古巴在沦为西班牙殖民地时期被誉为“西班牙王冠上的明珠”。除了美丽与富饶外,古巴的战略地位也极为重要,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古巴的最大岛屿古巴岛扼南北美洲之间和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交通要冲,具有“墨西哥湾的钥匙”之称,古巴的哈瓦那港是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地区最大的天然良港,加之与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仅相距217公里,几乎近在美国海岸视线以内,所以虽然在国土面积上是个弹丸小国,但古巴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对邻国美国来说都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古巴与美国的交往始于两者都为欧洲殖民地时期,但由于两者当时都受各自殖民者的贸易体系束缚,所以相互间的贸易交往并不多。直到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以及此后西班牙对英国宣战,这为新生的美国加强与古巴贸易提供了机遇,古美经济交往开始日渐频繁。
美国在独立后失去了曾经作为英属殖民地所拥有的传统贸易市场,所以把临近家门的古巴视为主要贸易对象,尤其是1776年11月西班牙殖民当局正式向美国开放了古巴市场后,美国与古巴的贸易往来很快兴盛起来,古巴为美国提供蔗糖、烟草、糖浆、皮革等经济作物,美国则为古巴提供工业制成品和粮食。这种双边贸易结构使得美国的农业和工业生产获得较大发展,从而摆脱对英属加勒比地区殖民地的依赖。总之,美国在刚获得独立后就对古巴产生经济上的兴趣,而这一时期的美国与拉美其他国家的交往却“并不比和其他星球上的居民的交往更多些”[2]。
正因为在美国独立后,古巴成为其经济快速成长重要的外部因素,并由此得到美国的充分重视,所以古巴民族的悲情很大程度上缘于“美国要夺取古巴的欲望……和美国本身的历史一样老”[3]。
虽然美国自独立后就一直加强对古巴的经济扩张,伴随着这种渗透,政客们也都认识到古巴对美国的“重要性”,但在19世纪以前,由于国家力量的弱小,美国一直把巩固独立和处理战后事宜作为国家的主要任务,对外奉行的是一种超然中立的孤立主义政策,没有将自己的触角触到北美以外的地区。直到进入19世纪后,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大陆扩张主义思想的兴起,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具有侵略性和扩张性,古巴由此被美国视为应争夺的战略目标。
19世纪初美国第三任总统民主党人托马斯·杰斐逊主张通过向西班牙购买或者武力抢夺古巴岛来实现美国南部的领土扩张。这一对古政策的提出是基于两项因素考虑:一是经济因素。大庄园主可以把奴隶种植园延伸到古巴岛,新奥尔良商人和企业可以得到新的市场和港口,普通民众可以通过掠夺和占领这些领土富裕起来。二是地缘政治因素。由于古巴岛是控制着从大西洋到墨西哥湾的出入口,关系到美国南部安全的重要基点,所以“如果古巴掌握在美国的手中,它可以成为美国的防御屏障;如果落入其他国家的手中,则对美国来说是一种危险”,“为了防患未然,美国应当采取措施占有古巴”。[4]虽然这一扩张政策当时没有得到成功的实施,但这一政策所体现出的美国迟早要控制古巴的思想,使得此后的几任美国政府都将吞并或者至少是霸占古巴当作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如1811年古巴经济学家朗西斯科·帕里尼奥所表示的:“在北方,一个由各种特权阶层和语言组成的巨人正在成长,它要吞掉即使不是整个美洲的话,至少也是美洲的北部地区(古巴在地理上属于美洲的北部地区——作者注)。”[5]
由于美国的军事实力在19世纪晚期之前都相对较弱,所以在此之前美国对古巴并没有采取实际的吞并行动,直到1808年法国入侵西班牙之后,美国趁着欧洲局势的混乱开始对古巴有所行动。美国一方面鼓励古巴有影响的人士不接受任何殖民统治,支持他们进行独立运动;另一方面加大对古巴经济的渗透,让古巴在经济上更加依赖美国,从而使美国取代西班牙成为古巴经济的掌控者。这两方面对古政策的实施,使得美国在第四任总统麦迪逊任职时期已成为古巴蔗糖最大的买主,古巴则成为美国各种商品的市场。[6]到1821年美国对古巴的出口额占其对整个西属美洲出口的2/3以上,把古巴合并到美国联邦之内已经成为美国的既定目标。1823年美国国务卿约翰·亚当斯提出了攫取古巴的“政治引力法则”:如果古巴猛然脱离和西班牙的不自然关系,而又不能自保,就只能倒向北美合众国,对此美国自然予以接纳。同时伴随着同年詹姆斯·门罗总统提出的“门罗宣言”,美国将“熟果政策”作为对古巴的政策,即在政治上竭力维持西班牙在古巴的殖民统治,以使美国虽然在政治上不能操控古巴,但可以通过经济上的逐渐渗透加快结束处于“衰老时期”的西班牙对古巴的统治,以确保将来某个阶段古巴这颗“果子”成熟时自然落入美国囊中。
美国决策者的预期目标在19世纪中叶达到了,美国对古巴经济上的渗透转变成了政治上的渗透。到19世纪中叶,古巴发展起来的蔗糖寡头基本上都是与美国南部奴隶主关系密切、主张古巴脱离西班牙的统治合并于美国的亲美分子。与此同时,由于古巴在经济上对宗主国西班牙的依赖越来越少,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却日益残暴,致使来自古巴其他阶层的“将西班牙殖民政府赶出去”的呼声越来越高。进入19世纪60年代后,美国内战的爆发使其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国内战争和战后的各种恢复和重建上,被迫暂缓了吞并古巴的计划。在这种形势下,古巴的民族解放运动在没有国际因素的干预下,发展壮大起来并最终将西班牙殖民者打得精疲力竭。而就在古巴民族解放运动胜利在望之际,美国恢复了内战的创伤,工业得到迅速的发展,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并由此具备了与其他列强争夺殖民地的实力。美国认为自己耐心等待古巴这颗果实成熟的时机已到,若再不动手,古巴将会赢得自己的独立。于是美国决定由坐山观虎斗变为插手古巴人民独立战争,以实现其掌控古巴的夙愿。1898年2月,美国借口“缅因号事件”公开向西班牙宣战,衰老的西班牙根本不是已经强大起来的美国的对手,再加上古巴起义军已经解放了古巴2/3的地区,同年年底,西班牙宣布投降。紧接着美国背着古巴同西班牙签订和约,规定西班牙从古巴撤走,美国占领古巴。从此,美国在古巴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新殖民”统治。
就如列宁所指出,帝国主义时代的殖民政策不仅造成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而且还造成了各种形式的附属国,“它们在政治上、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被财政和外交方面的附属关系的网络包围着”[7]。从1899年至1953年古巴民主革命爆发之前,古巴与美国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关系的标本。在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前,几乎历届古巴政府都是美国资产阶级扶持的傀儡,经济也被美国所操控,古巴的财政和金融大权全部都掌握在美国的手中。
1902年古巴共和国政府宣布成立,美国由此结束对古巴长达3年的军事占领,承认了古巴的独立,但古巴的独立只是形式上的,因为美国已在1901年逼迫古巴将美国制定的《普拉特修正法案》纳入古巴宪法,使古巴成为美国的“保护国”。[8]在《普拉特修正法案》的保护下,大批美国工业企业家、银行家和各种投机者蜂拥进入古巴,到1911年初美国在古巴的资本投资超过2亿美元,而到20年代初的时候美国的资本投资迅速增加到5倍多。[9]在美国资本的大量涌入下,古巴不仅彻底变成单一制生产和出口蔗糖的国家,还成为以美国为单一市场、经济发展完全依附于美国的附属国。就如美国学者哈莱特所说:“在经济上好像它(古巴)同(美国)基韦斯特之间的90海里(相当于210公里——作者注)的水面从来不存在一样,是美国的一部分。”[10]所以,古巴共和国诞生后,虽然政府是由古巴人执政——由代表南部大种植园主利益的保守党和代表北部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党轮流执政,但他们一直对美国言听计从,以出卖古巴国家利益来换取美国的支持和保护。这使得美国轻而易举地把古巴变成输出资本、销售产品的市场,全面掌控古巴的经济,稳固了自己在古巴的经济霸权。
(1)大量侵吞古巴土地和输入资本,培养古巴以蔗糖经济为主体的单一经济模式。由于古巴独立战争造成古巴大多数甘蔗种植园主和甘蔗垦殖农破产,他们不得不靠卖田产来还债务,美国财团趁机而入,不仅以低廉的价格收购这些地产,还侵占大量未开垦的土地来开辟新的蔗园。大量资本的输入扩大了美国资本在古巴蔗糖经济中的比重。1898年以前,美国在古巴的投资为5000万美元,1906年增加到1.59亿美元,占当时古巴国内外总投资额的一半。1925年迅速上升到17.5亿美元,增加了30多倍,就连古巴原本蔗糖并不发达的东部地区也几乎被美国糖业公司控制。[11]由于古巴本身工业基础的薄弱,多数的制糖厂都用的是美国的资本、美国的设备,甚至雇佣的是美国的工人,所以多数的古巴制糖企业都为美国所操控。在美国的渗透下,古巴以蔗糖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加速扩大和延续,单一产品生产和出口成了古巴难以突破的经济发展模式。
(2)垄断古巴的对外贸易,把古巴强行纳入美国经济体系。1903年美国同古巴签订“互惠条约”,该条约规定古巴的蔗糖在现有的美国关税的基础上,可以获得降低20%的优惠;作为回报,古巴向美国出口品提供20%~40%的关税优惠。通过这一条约,美国垄断了古巴的对外贸易,并且使美国产品大量地涌进古巴市场。[12]这一条约的签订使得此后古巴经常蒙受美国政治上、经济上的讹诈,美国可以随心所欲地修改与古巴的经贸协定。1930年在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美国颁布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该法案将美国所有进口货物的关税提高了60%,这给依赖美国单一市场发展的古巴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直接导致古巴1933年革命的爆发,亲美的赫拉尔多·马查多独裁政府也由此倒台。面对古巴的国内危机,美国不得不对古巴的贸易政策做出改变。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934年琼斯—科斯提根法》(Jones-Costigan Act of 1934),规定古巴蔗糖在美国市场的配额为28%,以此让古巴的蔗糖经济得到恢复,但同时规定古巴蔗糖在美国市场的份额要遵循美国国内市场的价格,让古巴蔗糖经济与美国市场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并且要求古巴取消美国进口品关税,扩大进口美国产品的品种,使古巴彻底成为美国进口品的倾销市场。[13]这一法案的实行让古巴人民的生活从此由美国市场的蔗糖牌价来决定,古巴人的生活要以美国出口给古巴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粮食、油类、棉花以及各种其他生活用品来维持。
(3)加强对古巴银行业的渗透,控制古巴金融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糖价急剧上涨,这使得战后的古巴政府想进一步扩大本国的蔗糖生产,由此向美国借贷了5000万美元,而这项巨款是用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古巴银行和糖厂作抵押。但在随后的整个20年代国际糖价都处于下跌过程,古巴经济由于片面发展单一作物的生产和对美国的严重依赖,遭受严重打击,糖的产量大幅锐减。最终古巴的银行和糖厂大多数被迫转让给了美国银行,其中包括古巴最重要的银行哈瓦那银行以及其他私人银行。这使美国实现了控制古巴金融体系的构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古巴的投资再次升温,并且开始转向除制糖外其他关系古巴国民生计的重要部门。到1958年,美国资本在古巴各部门的投资总额中的所占比例为:电力和电话业中的90%以上,采矿业中的90%,石油冶炼中的66%,公共铁路中的50%和100%的镍矿生产。[14]古巴经济完全落入美国资本的手中。但是在美国眼中,美国对古巴经济的操控,并不是由美国对古巴实行新殖民主义政策所造成,而是因为古巴必须依附美国才能得以生存。美国政府从来没有,也没有想过把古巴当做一个独立的国家来看待,不论美国最先对古巴实行的直接统治,还是后来通过资本渗透、控制古巴经济命脉的方式对其进行间接统治,都充满着浓厚的殖民主义气息。尽管在此期间,古巴经济也在逐渐增长(靠出口所带来),但发展水平和能力都是脆弱的,经济长期受到被边缘化的威胁,直至今日。
到1953年古巴民主革命爆发前,号称“世界糖罐”的古巴早已发展成“美国的糖罐”,不仅古巴最大的糖厂都为美国资本所有,古巴几乎所有重要的工业部门、可耕地和金融机构大部分都掌握在美国资本家手中,以至于有的美国学者把古巴岛称为“美国的第51个州”[15]。可以说,古巴在1899年到1959年古巴民主革命胜利前的半个多世纪里成为美国获取巨额利润的宝地,“如果失去古巴,美国资产阶级不仅会丧失巨大的经济利润,而且还会对美国经济体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其陷入部分混乱状态”[16]。正因为美国在古巴具有如此重要的经济利益,所以美国政府总是想出各种办法维护其在古巴的利益和独一无二的霸权,尤其在冷战开始后。
冷战开始后,第三世界日益成为美国与苏联斗争的主要场所,这使得美国在古巴除了要考虑维护自己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利益,还要考虑自己与苏联争霸的战略利益。在美国看来,古巴一直就在政治上、经济上依附美国,所以古巴政府的“反共意愿”并不是需要担心的问题,古巴政府的“反共能力”才是美国最关注的问题,美国对这种“反共能力”的要求不仅包括古巴政府防止共产主义“入侵”的能力,还包括其维持社会秩序“稳定”、防止激进改革,以抑制社会内部滋生共产主义的能力。在古巴1953年爆发民主革命前,美国一直都对古巴具有明显反共能力的政府提供较大的经济援助。这造成这一阶段的古巴政府即便是民主力量上台的政府,也会为了获得美国的“金援”,最终走上反对改革、镇压民主力量、腐败的独裁道路。总之,在古巴民主革命前,独裁政府比民主政府更符合美国的安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