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三国·蜀汉旌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赵云:柔美而贤德的一生

由于职责所在,赵云没有多少机会独自指挥一场战争,战绩也不像关羽、张飞和马超那么辉煌,但他的勇敢、超强的责任心和对大局的顾全,使得他在三国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给公孙瓒的回答

赵云,字子龙,常山国[1]真定县人氏。初平二年(191年),赵云率领一支义从[2]赶到幽州投奔公孙瓒。公孙瓒问赵云:“听说你们冀州的老百姓都想归附袁绍,为什么只有你愿意迷途知返呢?”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老百姓有倒悬之危,都希望能够出现一个英明的救世主。我和我的乡亲们要追随的是仁政,而不是在袁绍和你之间做选择题。”公孙瓒哈哈大笑,却不知道怎么回答他。

刘备这时恰好也在公孙瓒麾下,他见到赵云后,非常惊奇,把他看作知心好友。后来,公孙瓒与袁绍争夺青州,升任刘备为别部司马,派遣他协助青州刺史田楷抗击袁绍。赵云也跟随刘备出征,负责掌管骑兵部队。

没过多久,赵云因为哥哥去世,向公孙瓒请辞回乡奔丧。刘备知道赵云将会一去不返,握着他的手舍不得分别。赵云说:“人活一辈子,绝不能做有违德操的事啊!”这番话其实是在婉转地批评公孙瓒,说他不值得追随。

不贪财色,信念忠贞

建安五年(200年),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单人匹马逃奔到冀州,投靠在袁绍麾下做宾客。赵云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到邺城与刘备相见。刘备与赵云亲密无间,命他秘密招募了一支几百人的亲兵部队。刘备后来有机会到汝南郡创业,靠的就是这支亲兵部队。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在当阳再次被曹操打败,带着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人及数十骑兵马逃亡。待越过长坂桥回头清点人数时,赵云却不见了。有人禀报说:“赵将军肯定是向北叛逃,投奔曹操去了!”刘备听了,愤然把手戟投掷在地,告诉那个人说:“赵云是在我最落魄的时候跟随我的。这个人的信念,就像铁石一样坚定,没有任何荣华富贵能够迷惑他,他怎么会弃我而去呢?”事实证明,赵云并没有叛逃,而是在重围之中浴血奋战,成功地救出了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和他年幼的儿子阿斗。刘备因此越发信任赵云,任命他为牙门将军。所谓牙门,就是军营的大门。

赤壁之战以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了荆州南部的四个郡,而后被任命为桂阳太守。原先的桂阳太守赵范的寡嫂樊氏,长得花容月貌,赵范便想将她许配给赵云为妻。赵云断然拒绝了他,说:“你姓赵,我也姓赵,你的嫂子就是我的嫂子。我身为弟弟,怎么能够迎娶自己的嫂子呢?”很多人劝赵云答应这门亲事,但赵云生性谨慎,坚决不肯。他回答说:“赵范刚刚归降于我,谁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况且天下女人不少,我为什么非要娶樊氏呢?”没过多久,赵范果然逃匿而去,引发了人们的种种猜测,而赵云没有受到牵连。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受益州牧刘璋的邀请率领大军入川,令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留守荆州,又特意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把自己的家小托付给他照顾。在此之前,刘备迎娶了一位孙夫人。她是孙权的妹妹,性格泼辣骄纵。刘备刚刚离开,孙权就秘密派人乘船潜入荆州,想把孙夫人和阿斗一起接回东吴。阿斗一旦落在孙权手里,毫无疑问会沦为人质。赵云得到消息后,大吃一惊,急忙带着张飞追赶上来,在长江里截住了东吴的船只,成功夺回了阿斗。

仁义、智慧和勇敢

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与益州牧刘璋反目成仇,在占领白水关后,向南攻打涪城、绵竹、雒城,同时传令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从荆州起兵入川增援。诸葛亮带领张飞、赵云从水路逆流而上,一路平定各郡县。到江州之后,诸葛亮又派赵云从另一条水路分兵进军。赵云按计划攻下江阳郡,而后与诸葛亮在成都会合。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入主成都之后,想将城中的屋舍及城外的园地桑田按军功分配给各位将领。众将皆表示赞同,只有赵云反驳道:“霍去病曾经说过,匈奴还没有被消灭,不考虑成家立业。现在我们需要消灭的贼人虽然不是匈奴,但怎么说也没到可以安享其成的时候。等到我们彻底平定了天下,再这样封赏,才是合适的时机。看看益州的老百姓吧,他们刚刚经历战祸,我们应该把他们的田园房产全部归还,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才能得到他们的悦纳和拥护,进而服从我们的役调。”刘备认为他说得对,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奖励方案。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老将黄忠带兵出发去偷袭运送军粮的曹军,但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有回来。赵云赶紧带领几十名亲兵出营接应,不巧却遭遇了曹操的先锋部队。但赵云并不惊慌,他始终在最前方与敌军周旋,且战且退。这时,又一支曹操的军队刚好吃了败仗,后退至此,遂与攻击赵云的曹军合力围攻。赵云的部将张著受了伤,赵云为救他只好骑马回营。曹军如潮水般尾随而至,沔阳长张翼急忙要关闭营门,但赵云阻止了他,并下令大开营门,全军偃旗息鼓,静候曹军到来。曹军见赵云营门大开,担心他设有伏兵,迟疑着向后撤退。就在这时,赵云营中突然鼓声震天,瞬时万箭齐发。曹军惊骇万状,争相奔逃,互相践踏,很多人落入汉水中淹死。次日,刘备前来察看,赞叹说:“子龙一身是胆!”赵云因此有“虎威将军”的美称。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起兵讨伐东吴,要为关羽报仇雪恨。赵云劝谏刘备说:“大汉朝的国贼是曹操,而不是孙权。只要消灭了曹操,孙权自然就会臣服。曹操虽然已经死了,但他的儿子曹丕变本加厉,篡夺了大汉朝的江山。现在,民众议论纷纷,都在痛骂曹丕狼子野心。我们应该及时抢占关中,从黄河、渭河的上游发起攻击。到那时,关东的义士们必然会欢欣鼓舞地迎接我们、响应我们。我们不应该搁置攻魏的大计而与东吴开战。兵势一旦发生变化,就无法化解了。”治中从事黄权也认为:“我军与东吴水战,是不占优势的。况且我军顺流而下,进军虽然容易,退军却难。”但愤怒的刘备听不进任何异议,执意起兵,最终落得一场大败。

善终如始,德厚流光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后主刘禅继位。赵云被任命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而后又被升任为镇东将军,负责蜀国的东部防线。等到建兴五年(227年),蜀汉与东吴化敌为友实现第二次结盟之后,赵云又随诸葛亮驻守汉中。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起兵讨伐中原,故意走漏消息说要由斜谷道出兵。曹真因而派遣大军前往斜谷道拦截。诸葛亮派赵云、邓芝率兵迎敌。赵云、邓芝的兵马不足,败于箕谷,但很快召集起兵马固守,不至于大败。诸葛亮自己率领大军攻打祁山,很快占领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不料,督军司马谡(sù)违背诸葛亮的将令,被张郃击溃,丢失了街亭,致使这次北伐功亏一篑。全军退回汉中以后,诸葛亮清点兵员,很诧异地问:“街亭兵败,编制都乱成了一团;箕谷兵败,队伍却整齐如初。这是为什么呢?”副将邓芝回答道:“赵老将军亲自断后,军资物品基本没有丢失,所以才会这样。”当时赵云军中还有剩余的绢布,诸葛亮便让赵云把它们分赐给诸位将士。赵云推辞说:“大军失败而归,我们都要承担罪责,怎么还能有赏赐呢?请丞相将这些物资全部纳入府库,等到十月,再制作成寒衣,发放给将士们穿着。”诸葛亮感叹再三,称赞道:“老将军德厚流光,真是我辈的楷模!”

建兴七年(229年),赵云以古稀之年病逝于汉中。诸葛亮在军中治丧。众将士感念老将军的恩德,一个个哭成泪人。赵云有两个儿子,一名赵统,一名赵广,两人闻讯赶来,把灵柩迎回成都。后主刘禅赶出成都郊外二十里迎接,把赵云安葬在锦屏山。

景耀四年(261年),刘禅下诏说:“赵老将军自从跟随先帝,功勋卓著,令人景仰。朕年幼之时,也多亏老将军救护。而今朕追思往事,决定赐给他一个谥号。”大将军姜维与众人评议赵云的一生,都认为他为人宽柔而有贤德,做人做事始终有礼有节,而且多次奋不顾身为国家平定祸乱,因而按照传统谥法,应该追谥他为“顺平侯”。纵看中国历史上的武将,能够享有这种谥号的,大概只有赵云一个人吧。

【作者评说】

刘备最大的长处,就是知人善任。他对赵云的亲信程度,远远超过任何人,并因此委任赵云为牙门将军。

赵云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和最称职的牙门将军。自从他来到刘备身边,他就一直在为刘备和刘备的家小提供安全保障,其中包括两次对后主阿斗的救护。

由于职责所在,赵云没有多少机会独自指挥一场战争,战绩也不像关羽、张飞和马超那么辉煌,但他的勇敢、超强的责任心和对大局的顾全,使得他在三国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文史杂记】

赵云与张飞,谁更厉害?

赵云的枪法,在三国时代数一数二。他的那支长枪,名叫龙胆亮银枪,又名涯角枪。《三国志平话》中有相关记载:“赵云使一条枪名曰涯角枪,海角天涯无对。”又评价说:“除张飞,第一条枪。”大约是说,张飞的丈八蛇矛才是天下第一枪,赵云的涯角枪只能屈居第二。

《三国志平话》是元朝说书先生的讲史话本,具有异趣横生的民间色彩。但是,后来又有了另一个说法,叫作“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按照这个说法,张飞排名第六,远远落在赵云的后面。

【原典精选】

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lí)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


平定益州之后,刘备召集众人议事,想将成都城中的房屋和城外的田园土地分封赏赐给诸位将领。赵云反对说:“霍去病认为没有击退匈奴,自己不可以成家,如今祸乱国家的贼人虽然不是匈奴,但我们也还没到寻求安稳的时候。做这件事还需等到天下都已平定,大家回到各自的家乡,耕种原本的土地,才是最好的。益州的百姓,刚刚遭受战乱,我们可以把田地和房屋都还给他们,让他们得以安居,恢复生产,然后我们可以让他们服役、缴户税,得到他们的认可。”

注释

❶以:认为。❷桑梓:桑树和梓树是古代宅边常种的树,因以“桑梓”比喻家乡。❸役调:役,兵役、劳役。调,古代的一种赋税。汉末、魏晋有户调,即按户征税。

注释:

[1]建安十一年(206年)改为常山郡。

[2]义从,即“归义从军”,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志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