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有海,合模抱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远方有海,合模抱月

“这是什么吃的?”从宁波到台州的高铁上,我想象着到达台州后说的第一句话。南方出美食,我又比较爱吃。无论是扬州的盐水鸭,还是苏州的清炒虾仁,都让我回味无穷。

以至于大连读书的我,在奔赴台州实习时,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吃。说起来大连和台州还是有不少共同点的,它们都是沿海城市。家在内陆的我,从小就向往大海,这次来台州,我打心底儿欢喜。

不过现实差强人意,从到台州后,我连工厂都很少出。每天忙于工作。实习需要学习的内容多且杂,让我脑门儿都疼,接触最多的不是吃的,反倒是看上去冷冰冰的机器,甚至睡梦里都是机器的声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实习的内容了解地越来越多,梦里的一台台机器逐步从模糊的影子变成清晰的图像,那是一台台整洁的注塑机。笔直的螺杆推动着熔融的塑料打进模具的型腔,注塑成一个个形状独特的产品,销往一带一路上的国家。

除了产品,台州有许多模具也是卖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有这样的外销成绩,离不开台州自古以来浓厚的商贸文化,这里有着历史悠久的重要货运,客运通道海门港。椒江区至今保留一条名为海门老街的旧巷,用以记录这段历史。

所以当被现代制造业称作工业之母的模具从台州启航时,这颗代表着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的明珠就已被注入了中国人的顶级商业智慧,发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

当现代工业产品出运到这些地方时,我很难不生出一股自豪感。要知道在一百年前,我们的工业是何等的落后。短短百年时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奇迹!

我在心底对政策的评判标准很简单,那就是好的政策一定是对百姓有实实在在好处的,像一带一路的推进,让台州这样的沿海城市的制造业得以迅猛发展,解决了许多老百姓的就业难题。

我在这儿吃过台州本地的姜汤面,河南的胡辣汤,东北的锅包肉,山东的煎饼,陕西的油泼面。有多少全国各地的美食,就有多少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做模具的外来客。这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震撼的力量,食物的香味像是一片片柔软的云,驮着一个工业智能制造的强国梦,从工人们温热的胸膛上升起,飞得越来越高。

我在学校里看到的关于制造业的描述,往往是一串数字,甚至就是几句话。到浙江台州这座距离我故乡跨越了半个中国的城市之前。我对工厂是没有实际感触的。

等来到车间,我才意识到那些数字是有血有肉的人。我和工人师傅们在一起的日子,每天都是真实有温度的。随着我到一线的时间越来越长,慢慢也了解到身边的同事们大多结婚了,他们用坚实的肩膀扛起家庭的责任。这些模具上面的每一颗螺栓,每一根导柱,每一个斜顶,是被工人们用汗水铸造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只是一个字的变化,但背后却是一个个小家深度融入到国这个大家的建设中付出的努力。

提及智能制造,好像是一个只有高学历的人才能谈及的话题,教育部门会公布高校又开设了多少智能制造的相关专业,有多少大学生在学习智能制造。实际上,在工厂车间里,我见到的学习热情丝毫不逊于任何一所大学的自习室。当短视频中许多人为高校凌晨三点图书馆的灯光感动时,我很清楚就在我宿舍的楼下,工人师傅们正在熬夜调机。没有来自网络的声音为他们鼓掌,他们在轰鸣的机器声中费力嘶吼,只有这样信息才能被传递到下个人的耳朵里。

一轮圆月被模具抱进怀里,机器的轰鸣声猛然将它们合紧,滚烫的射台炮筒上空气逐渐变得不均匀,一台台辅机的图像在空中扭曲放大,直到螺杆的马达再次被动力十足的油泵叫醒,银灰色的月光才倾泻到产品上,无声地赞叹工人们耕耘数月的劳动成果。

每天在食堂吃饭,碰到家乡不同的同事时,虽然他们操着各地不同的方言,但流露的笑容彰显着一样的朴实。工人们一般心胸比较宽广,因为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要克服彼此间的语言,生活习惯差异,除了包容,没有别的办法。

这就是中华文明能源远流长的一个特点,包容能够让儒家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书籍中熠熠生辉,也能有法家的“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传承至今,更能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在交流碰撞中,孕育新的智慧结晶。

一带一路发扬传承的便是这种充满智慧的交流手段。文明是血肉鲜活的。它不是一个公式,也不是一个模型,更不是一个算法。西汉时丝绸之路便曾将不同文明连接在一起,但可曾有人想过连接文明的纽带需要多少人的努力,这不是靠单纯的商业贸易可以实现的。文化的交融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此过程中汲取营养丰富自身便需要烙在民族血液里的韧劲了。

这世上没有永恒的荣耀,但有奋斗不息的民族。可能一辈子我都无法忘记,在一个地方,有一群人,默默在为智能制造的发展埋下坚实的地基。

我问过工友们,“在你们眼里,故乡是什么?”

“故乡是在外面打工赚钱了,邮回去的地址。”

“故事是留在老家的孩子。”

“故乡是每年总要回去一两次的地方,尽管每次路费要几千块。”

我在学校读书时,对控制论中的混沌系统印象颇深。此刻我顿觉文明与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个瞬间也会呈现出非线性关系,故乡就是其中的确定参数。

“春节了,要回家了!”这是中国人故乡情节的集中展现,也是世界上罕见的人类迁移活动。

在台州打工的工友们,想到可以带着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回家过年,心里就热乎乎的。春节假期,难得白天有时间离开工厂,我兴致勃勃地站到白云山顶,眺望远处的椒江,见到一艘艘货船满载着货物驶向远处,将被送到另一处文明中。相应地,来自异国他乡的产品也流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文明与文明就在这样的交流碰撞中彼此吸收营养,那么个体与个体呢!这些悲欢往事又如何在碰撞中吸收营养呢?真的有人能做到设身处地吗?我思考良久,直到月亮悄悄躲到了时光的背面,也没有想明白。

第二日,台州的晴空夹杂微风为我送来了新的期待,一副模具落在地秤上的声音将我唤醒。

我突然明白或是辉煌,或是苦难的经历不是为达成人与人,文明与文明之间共情目标的工具,而是需要被内化,被沉淀后形成营养,用以滋润我们成长。

能想清楚这些,大概是因为我有一颗对文明的敬畏之心。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流传着么久,靠的便是人民对人类文明的敬畏,只有敬畏,才会包容,所以永远不搞霸权。当智慧与文明深深融为一体时,许多意象便有了不一样的含义。比如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就是一个特殊的词语。在台州放假的日子,我喜欢一个人窝在床上看月亮。

但仔细想想,哪里没有海,又哪里没有月呢!世界一直是这样,只不过是我们一直在深爱着它,才觉得它特殊,才会将勤劳勇敢的精神代代传下来,烙印在我们中华文明的骨血里。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明不是一个海洋文明,它兴起于黄河流域。在历史上,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对海洋的态度是畏惧大于喜欢的。海洋对我们意味什么呢?

那时候我刚读大二,常常思考这个问题。当时大连正在修建跨海大桥。我每天坐在教室的窗口处都能看到海上的工程,脑子里想的却是在海的另一边,人们在做什么?的确海洋就有这样的魔力,能让人思考一些平日不愿深思的问题。

其实,大海是一个容易让人产生梦想的地方。我小时候完全不清楚梦想是什么意思,因为从幼儿园到初中,我一直在给别人提建议,所以必须装作没有迷茫的样子,一个不曾迷茫的人,又怎么会深入思考梦想呢!现在回想,那根本不是建议,就是一个小孩子耍小聪明的话术。只不过那时候因为学习成绩好,所以许多“学习经验”被无限放大了。

被捧在光环中央的我是不曾拥有梦想的,因为每个人眼中的光环模样完全不同,想要维持光环中央的地位,就要满足不同人对光环的各种幻想。比如大家眼里对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有什么样的要求,我就要努力去扮作那个样子。

等我意识到这点时,我已从沈阳到台州往返数次了。说实话,从前在家乡的时候,对节气没有任何概念。可是当南方湿润的空气从鼻孔钻入肺部,一股浓郁的情绪好像在胸膛被泡开了,顺着血管冲向脑海。大脑在一瞬间延宕后,我能想起来的与故乡相关的日子就只剩下节气了。以我这般爱吃的性格,想到节气,当然是因为吃,我们老家有句话叫“冬至吃饺子!”其他节气也各有独特的吃食。

家里人准备餐饭时,小时候的我挨不过漫长的等待,喜欢趁着这个时间到处疯跑,沿着长街不惜气力地飞奔,好像这样就能快快长大,能够追到少年时的梦。长街两旁家家户户的窗户都挂着冰霜,这是因为沈阳的冬天室外温度很低,只要家中做饭,阳台窗户上必定结霜,好像有一个精灵蒙住黑夜窥伺的目光。

现在回想起这些事情,慢慢意识到有温度的事情会通过许多仪式流传下来,这些仪式未必要大张旗鼓的行动来操办,最简单的食物就可以让寒冷变得不再可怕。

我是北方人,最无法适应的就是南方的冬天。在工厂附近有一家面馆售卖姜汤面,那时刚到台州不久,第一次听说这种食物,出于好奇,我买了一碗。第一次吃姜汤面,就被那种说不上来的味道呛住了,接连打了几个喷嚏,用筷子在面汤里捅了几下,捞到了几只虾,顿觉有趣。

我怀着寻宝的心思,继续向下捞,抓出一块肉饼。肉饼带着浓重的姜味,恰好将肉腥味除掉,颇为美味。

后来让我没想到的是姜汤面成为我的“救命特效药”。南方的冬天还是将我击倒了,身上忽冷忽热,对外界的严寒感知地愈发迟钝,鼻子里好像堵了不知多少辆汽车,连个缝隙都没给我留。

直到一碗姜汤面灌入肚子里,全身的热乎气才一瞬间又被撵到四肢中,又有了活动的力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刻我才体会到台州美食的真正魅力,此后又寻到嵌糕,食饼筒,山粉糊等特色食物,慰劳我疲惫的身体。

台州的美食令人喜爱,本地的民风也很淳朴,他们的欢喜与悲伤全都挂在脸上,不加修饰,生活方式也有一种世外桃源般的美感。每逢周末,附近住户就会在河边洗衣服,等到花花绿绿的布铺满阳台时,我突然意识到春天不远了。

洗衣服的人越来越多,工友们返岗了。他们常常提及家乡的风物,来自大连的一位工友喃喃说道:“这个时间,大连应该是在刮风。”

这点我深有体会,大连的刮风天差不多可以吹着人跑。工友的谈话也勾起我的回忆,提及风,我始终相信它是有来路和归途的,它可以穿过东北平原,来到台州,也可以顺着五千年的丝路吹向远方。让世界重新认识一个强大起来的中国。

新时代的中国是无数祖国的好儿女用敢于拼搏奉献的精神建设的,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就是当年的大陈岛青年垦荒队员们。

当我来到台州大陈岛,一步步走到山巅垦荒纪念碑下,仰头遥望星空时,蓦然醒悟那点点繁星不正是一代代垦荒人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的不朽诗篇嘛!不正是他们用努力为文明的发展添加的注角嘛!

目光放远,与宇宙间的星系变迁相比,这仓促的时间之河竟然能够被看似渺小的人类添上了几个顿号,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从历史的视角遥遥望去,这些愚公移山般的精神好似繁星,照亮着文明的前行方向。

在台州垦荒精神深深地影响各行各业的青年们,我在模具厂实习时便感受到这点。每个工人在制作模具时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只为了顺利合模时,被前后模抱住的那轮明月。正因为有垦荒精神存在,所以我相信这个春天的故事足够令人期待!

全书完,更多原著好书尽在QQ阅读